就我在基督城的3年,让我感到所谓的西方社会,是一个在建立在自然环境里的大农村,这里似乎也没有太多商业的繁荣,2011年以后,基督城地震后,让这个城市百废待兴,然而市区的重建久久不能迅速完工,直到今天,市中心的楼都有因为保险纠纷而搁置在一旁的烂尾楼。
当毕业后工作了以后才知道,之前说这里的工作效率低下是有原因的,除了每个人都在主动的拖延自己的学习时间、工作时间以外(因为新西兰是按照时薪来算的),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做很多事情。因为大部分都是家庭类型的小微企业,所以雇主更倾向于雇佣什么都可以做的员工。就我实习的相对较大的公司,感到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员工之间很难达到同步的程度,于是也就衍生了不同的企业文化。
除了爱上这里的大自然和自由,似乎有太多的东西让我市场感到不适很愉快。比如说,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无暇顾及到别人。以及,想要活下来,我越来月体会到,每天都要演戏,而不能做真实的自我的空虚和孤独。
这样的孤独感油然袭来,总是让我一时间不知所措,比如,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的一天,时常让我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选择了来这里,开始供职这样一份工作。我感到时常被现实在侵蚀着自己的上进心,而不能很有力的打出自己的一张牌。每个人似乎都在睁眼的时候就带好了假面模具为每天上演的好戏而做好准备。
似乎看似哪里都是秩序井然的城市,就拿交通来说,一不小心触犯了行车一点点,也许等着司机的便是一堆杂七杂八的骂人话,话里总是带着因为生活愤懑而带来的无望的嘶吼。那些曾对我嘶吼过的人,如今我都记着他们话里歇斯底里的情绪。如果非要和国内网上报道的一些案例来讲,相比这里的司机倒是没有了耐心许多,生气也是说来就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说自己是机遇之城也好,也许更多的暗流涌动。在百废待兴中,它纠结与愤懑的市民,看着街上走过的中国人的异样眼光,让我感到,在这个所谓文化多元的城市,不同种族间片面的认识和存在的深深的文化隔阂。
机遇好像一直是给那些投机者留着的,有时候不见得一个观点好在哪里,但是原因种种,总是本地人的观点被采纳的更多。在这样的夹缝里,作为一个异乡人,总是感到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会到了哪里去。
那些已经上了岸的老移民,或是在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亦或是在蛊惑这新上岸的人,或是压榨,或是变相的利用对方不知情的特点,攫取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说这就是新西兰全境塑造给外界的”理想国”的形象,我宁说,这个理想国,它并不理想。理想是属于上层建筑的遥远憧憬,是属于做梦把自己都可以骗了的人。于是理想成了大饼,众人看了他们画的大饼又圆又大,一个个都来抢,这就是衍生了竞争激烈的绿卡获取或者买卖。
每当想到这些,我真是感到痛心不已,一个说自己是人文资源丰厚的国家,其实历史的沉淀只有几百年;一个说自己是高质量生活的国家,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挣扎在斗争对低时薪的边缘。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车辆,我忽然在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里感到了茫然,人生原来是如此的艰难,而我当初的一个选择,不知道会对未来有怎样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