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0年1月,北宋皇帝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为宋徽宗。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技艺”,终日沉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是折十型瘦金书体的崇宁通宝,青铜精制,文字骨秀格清,令人爱不忍释。
北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解困开始铸造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折十对钱,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停铸。短短四年,崇宁大钱铸量巨大,造成北宋晚期经济陷于混乱,百姓和商家均不愿接受崇宁大钱,最后,崇宁大钱由当十降至当二小钱使用。
下图便是小编有幸见到的崇宁通宝,此钱币已被时间洗练,历史赋予其铜锈,但仍可从中窥看其信息,面文“崇宁通宝”隶书对读,古朴方正,光背。刚出土未久,包浆自然。

关于此钱,有一个传说,谓其面文为蔡京所书,而蔡京书写时别有用心地将“崇”字的山和宗的竖笔上下贯通,连成一线;将“宁”字繁体之中的“心”省略,被人指责为“有意破宋,无心宁国”。“崇宁”钱存世尚多,版别亦多,但迄今并未发现有如上所说这种写法的钱币。自然也有根据以上说法造假的,但那很容易辨别出来。因此这段传说得不到印证,至今仍是一个谜。
目前市场上对于此类古钱币非常热衷于收藏,据小编了解,在2009年--2010年崇宁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崇宁通宝一共有112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3302次,参与总人次达到36人,出价次数81次,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崇宁通宝,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崇宁通宝折三铁范定价80万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10万,在经过10次出价后,最后以180万的价格成交!
崇宁通宝是北宋末年比较重要的钱币之一,也是北宋钱币中版别最多的。据统计,崇宁通宝的版别大概在300多种,每年都有不同版别的崇宁重宝被行家或藏友发现。不同版别的崇宁重宝合在一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