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真正的人上人,到底吃苦不吃苦,这儿不做讨论。
晏子使楚的故事学生时代就学过,还有一个晏子的故事,课本中没有,流传也不那么广泛,即晏子乘车。
大家都知道晏子个子矮小。某天晏子乘车出行,坐在车上的晏子眉头紧锁,一脸低调。而给晏子赶车的高大的车夫则一脸得意,趾高气扬。
车夫的妻子看到这个情况,就对车夫说,晏子是一国丞相,坐在车上一脸低调,你只不过是个赶车的,有什么好嘚瑟的?于是车夫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也变的低调起来。
车夫吃没吃苦不知道,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一份大领导的司机工作,以给大领导开车为荣,要知道不是谁都可以给领导开车的。他表现的洋洋得意,自然是对于那些当不了司机的人的一种优越感——他已经是人上人了。
就是人上人这个心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很微妙。
追求人上人的想法并没有错,难的是在成为人上人之后,还能保持人下人的态度。车夫的妻子明白这点,告诉丈夫要低调,要谦卑,丈夫也是个明白人,听了妻子的建议,没有对妻子实行家暴。
林冲进了监狱,表现的很低调,身份的变化也使得他不得不低调,他还得陪着笑脸拿钱打通关系。里面的小吏则有点小人得势的味道,免不了要给他点下马威。其实不管是谁,到了监狱,都要过小吏这一关,而且进来的越是大人物,越要折腾你,你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吗?今天也来试试爷的杀威棒,是虎给我卧着,是龙给我盘着,充分满足小人得志的满足感和能力不足的自卑感。
小吏的各种感觉概括成三个字——优越感。
虎落平阳被犬欺,此言不虚。
小人物如此,大人物也避免不了。
从历史上看,发达之后仍然保持低调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还是楚霸王项羽的心态——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之?
这是一种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体现出来的一种人上人的优越感。
典型的表现是成为人上人的时候,如同一只斗鸡,昂首挺胸飞扬跋扈,处于人下人的状态时候,却像兔子一样怯懦。在这点上,项羽的表现不负霸王之名,其他人就难说了。
能不能在发达的时候和穷困的时候保持同一种态度?
答案是很难。
有钱的人和没钱的相比,有了优越感,即为人上人。
身体健康完好的人和残疾人相比,也有优越感,也为人上人。
所以众人之中,多是暴发户,可以用钱开涮别人。有的小品,也可以尽情拿残疾人寻开心。不仅表演者开心,台下的观众们也开心,因为现实中的人下人的不平的遭遇和不如意,在面对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在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会有优越感。现实中憋屈装孙子的不爽心理,在面对他们时,得到了释放,满足了人上人的心理。
对于真正的弱者,众人习惯过去踩一脚,然后嘲讽他,侮辱他,而不是去同情他,帮助他。
还有许多例子,不多举。
与之对应,权力是成为人上人的一个衡量尺度,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很重。真正有涵养的人物,那些大权在握的人物,比如晏子,往往很低调。反而是一些手中权力不太大的人,善于装腔作势。
从那些人的神态举止中,能看到晏子的车夫和《水浒传》中折腾林冲的小吏的影子。他们貌似邪灵附体了,话也不会说了,有些芝麻点大的权力可以使用,就要发挥到极致,在使用权力的机会时,他们俨然一副人上人的样子。
有一种情况除外,即遇到富贵者与领导,或者一些特殊人物,还有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变得如羊一样温顺。
对富贵者奴颜婢膝,对贫穷者颐指气使。是这些人的常态。
有这样的心理,搞林冲的那个小吏,如果以后要是做了大官,哪里还有小民们的活路?
对富贵者奴颜婢膝,富贵者却不会将他的财富分享与你。对贫穷者颐指气使,人家又不靠你生活。态度为何如此大相径庭?
领导和富人毕竟少数。大家都是升斗小民,何必为难对方?底层何必为难底层?
人上人的心理,使得许多到了上层的人不会尊重下层人,甚至不会尊重周围的人和同自己属于同一阶层的人。
当富人懂得尊重穷人的时候,当家财万贯的人可以在炎热的天气里递给清洁工人一瓶水的时候,当身体健全的人不会再嘲讽残疾人和取绰号的时候,当有权势者不欺压平民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权贵和穷人的时候都是同一种态度的时候……
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人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