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维被框架圈住,言论就变成了没有方向的利剑。
01
6月17日,江苏宿迁的一位女主播爬上小区楼顶惊醒网络直播跳楼自杀。在直播间内众多网友以及现场民警和消防人员的9小时苦劝未果的情况下,纵身坠落在警方准备好的防护措施上,造成其盆骨骨折,仍旧在医院中住院接受救治。
某网友王先生在网上结识一年轻女孩,视频聊天一段时间之后,同意其提出的开房要求,并先支付了1000元的开房费用,后又被该女孩以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裸照为由,继续支付了女孩几千元的费用,终被删除联系方式。经调查,女孩是一名19岁的在校学生,想出这样的骗钱方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奢侈品牌包的欲望。
看到这两条新闻,除了如往常一样唏嘘这两位女孩子的行为的极端和不耻,脑海中闪现出的另一个担心就是:
看来,中国女性这次又要毫无疑问的上热搜了。
转念又一想,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对于中国女性来说,一直都在热搜上,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她们从来就没“冷”过。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到惊人,为了能够在大众会通过快速的筛选和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被关注到,信息的爆炸性和标题的扎眼扎心程度成为了媒体的主要策略。但这也的确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思维倾向。
无论是打开微博还是浏览网页,诸如上面那两条的新闻满目皆是,每天都会看到“拜金女”“绿茶婊”“中国女性”吧啦吧啦之类的言论新闻。面对这样的成片成片的关于中国女性腐化衰退的新闻,不免要感慨一句“中国女性这是怎么了?万恶的中国女性!”。
你是这样感慨的么?正是因为大众这样的思维趋势,我们所接收的信息也成压倒式的更多的曝光此类的新闻,以此循环下去。中国女性也就高居在热搜上冷下不来了。
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不是要为这些新闻里的主人公们去辩解什么?她们做错的是真的做错了,她们三观有问题的是真的有问题。
只不过我在看到此类新闻的时候更乐意做的事情是把她们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定要牵扯到某一个社会内的标签群体,比如女性,比如中国女性。
02
就比如说拜金这件事,我们从性别和国籍来看看毫无群体限制的情况。
我们惯常听到的言论就是,中国女性拜金,她们为了得到金钱可以出卖肉体,可以为了享乐跟老男人们结合,还喜欢找外国人……首先就给带上了“国籍”的帽子。
在欧美国家也会碰到那种请她喝杯酒就能够一夜情的,有人曾做过相关的采访和调查,发现她们除了在交谈过程中会评判男子的经济实力,还会对男性的身材长相有一定的要求,那种一看就是经常健身的健康的身材,往往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在俄罗斯,有一位俄罗斯富三代小伙也曾在街头进行过街头实验,花钱来买妹子的吻和抚摸胸部。实验视频中显示,大部分的女孩子一开始都是表示拒绝的,但是在该男子逐渐提高自己的价钱和劝说后,也都欣然接受了。
德国一位18岁混血儿美女,曾在拍卖行登记拍卖自己的初夜,并也在自己的个人介绍中明确的表示出要以100万欧元为底价出售自己的初夜,除了能够提供医生开具的处女证明,还愿意自己承担车马费,无论对方在何地,也无所谓对方的身份等。而拍卖所得的钱款一部分用于个人在奥地利维也纳的求学费用以外,还会给自己购买一处大房子一辆豪车用以舒适的生活。
又有小伙伴们会说了,好的,那就国内国外都一样,都是这些女人的问题。女人拜金,爱慕虚荣。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讲在四川乐山一名的车女乘客在付钱下车之前,的车司机突然伸手掀起她胸前的衣服。这种新闻司空见惯,更司空见惯的是下面网友的评论。有网友直接提出都怪这名女乘客穿了一件一字肩漏肩的衣服,勾引人家。大众对男性和女性的差异观念可见一斑。
那是不是真的都是女性万恶呢?
我们经常会看到网络上有很多外国人做的街头恶整拜金女的视频,有一名外国女子也曾做过类似的街头实验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名女子起初站在一辆豪车旁边,这时路过的某男子上前来搭讪,得知女子是一个人到此地旅游的,便表示可以带她去吃午餐并做她的旅游向导。在女子答应了之后走向旁边的一辆很普通的车时,该男子瞬间变脸,表示如果不是这辆豪车就算了吧。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真实的事件也每天都在发生。
2018年5月,在遥远的加拿大的卑诗省,一桩华裔男子骗婚案的判决经由当地的最高法院进行了裁决。华裔男子金战涉嫌通过骗婚手段获取其个人与其子的加拿大移民身份,在成功获得了加拿大居民身份后提出离婚请求。这次的诉讼却也是金战作为原告发起的,企图以离婚平分双方财产的途径瓜分女方的婚前独有房产,后经调查他早在此之前就已经骗取女方3700万的投资款,秘密转移女方在其公司股份。卑诗省最高法院的判决结果是驳回金战的上诉,移民局有可能以骗婚为由将其父子遣返回国。
从这些新闻中我们能够看到,网友们所提出的拜金,爱慕虚荣等问题实际上是不分国籍不分性别的。引申到其他的一些问题和现象,都是一样的。事情的主人公虽然带有固有的社会标签,但首先他是他自己。
03
今天谈论了这么多关于男性女性,国内国外的拜金,爱慕虚荣。最想表达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思维方式的开阔性。
在如今这样一个海量信息扎堆儿围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要有自己坚定的思维准则,不能轻易的就跟着大众的思路去思考和行事,也不能轻而易举的成为媒体时代的傀儡。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个人思维的操控,但大环境下我们有一套既定的社会生活准则,这准则囊括在道德中也受制于法律下。
那些逾越了道德准线,触犯了法律准则的人,我们当然要予以舆论的批判和法律的制裁。但不代表这些人所带有的社会标签所代表的群体,要负连带责任,遭受到同等的鄙夷和舆论压力。
如果一名父亲抛妻弃子,那所有的父亲都要被憎恨么?如果一个男生劈腿出轨,那所有的男生就都是负心汉了么?如果一位农民高价卖粮成为奸商,那所有农民的粮食你都不买了么?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媒体的作用除了传递新闻信息,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新闻的作用除了让我们知道何时何地又发生了什么骇人听闻的事以外,更重要的用途是想要通过新闻事件的本身让读者们去知道辨别是非和道德准线。
就比如开文提到的两则新闻,我们看过以后要思考的是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如何做到通过自己劳动的双手获取酬劳,而不是通过那些非正当渠道,比如诈骗比如哗众取宠比如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一则简单的新闻,让我们可以思考的有很多。助益自己好过一味的谴责别人。
愿大家都生活的顺心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