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在教育届,几位教师,相继被自己的学生杀害……
疫情,逼疯了家长,逼傻了孩子。三月有位妈妈被孩子逼的跳了河,有个孩子被家长逼的跳了楼……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呢?
当时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成绩好,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至今,我还认为这种观念很对,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到呢?
先说说我和我身边的人。
我,我丈夫,我婆婆,三个人在教育我儿子时,存在分歧。我觉得孩子不能过于严苛,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常常认为对待孩子要温和,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样他才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我丈夫和婆婆认为我过于溺爱孩子,做错了事情也舍不得训斥。他们认为我软弱,不果断,我觉得他们不可理喻。
最近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以前的想法。
这学期带了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两个班,成绩有悬殊。一个班成绩相对不错,一个班不太理想。成绩好的班级,付出多,布置作业多,考试多,看到自习课忍不住想占有,他们完不成,我就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批评他们;另一个班付出少,作业少,关注也不多,如果他们做的稍微好一点,我就不由自主的表扬他们。成绩好的班级寄予更高的期望,坚持学生交的试卷和作业当天批改完,及时反馈给学生,哪天不能按时完成就觉得对不起孩子。和班主任陪伴他们每天7:20到教室早读。本来可以工作量少一点,为了他们,也再三申请工作量多一点没有关系。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当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时,当哪个学生做的不好时,就忍不住想批评几句。
回到老师被害案,妈妈跳河,我和老公婆婆的分歧,为什么要批评孩子?因为他们对孩子付出了很多,他们觉得孩子的付出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所以他们焦虑。这就导致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不和谐。越心里不平衡,越批评;越批评,越焦虑。结果会朝着你期望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会形成师生和谐,亲子变仇人,这就是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如何改变
第一,控制你的情绪,改变你的心态。你的付出是孩子们想要的吗?我想,不是那个跳楼的孩子想要的,不是那个杀害老师的学生想要的。我想不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付出都带功利的吧,他们对孩子的付出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所在,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不能否定这个孩子。
第二,期望越大,越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信心,越要给学生以信任,支持。
在心理学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第三,要爱学生。这个爱,要付出了不求回报。如果付出多少就要求学生回报多少,就带有功利性,一带有功利性,就想批评孩子。这个爱,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这个爱,是爱屋及乌,爱学生的优点,爱学生的缺点,老师不是可以点石成金,变缺点为优点吗?
愿所有教师都能把批评的刀刃,变成鼓励表扬的音乐,滋润孩子的心田。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教师和家长的苦心,因为他们都是爱你不求回报的人。愿所有孩子珍惜那个愿意为你而付出的教师和家长。
愿所有教师和家长都能反思:你给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愿师生和谐,亲子融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