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会被问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他们内心的声音可能是:听话是什么意思?听谁的话?为什么要听话?
亲爱的女儿,妈妈曾采访过你,问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说想要一个听你话的妈妈。
多么实在的愿望啊!如果我做不到倾听你的心声,支持你的愿望,又怎能让你喜欢我?听我的话呢?你的行为习惯,大多不都来自我的示范吗?
这两天早晨你和小表哥一起陪妈妈和姑姑去练瑜伽,兴奋的你们早早起床准备着见面,热切期待能一起玩一个小时。心知肚明的我却由于不想让你们辜负清晨好时光的“责任感”,要求你们拿着古诗书去早读。结果是你们一边玩一边还要担心没有按妈妈要求背诗,好不痛快。
亲爱的女儿,妈妈要听你的话,以后你俩可以自由选择早晨的活动,谁说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一定不比背古诗学到的东西多呢!
作为父母,在我们“极其负责任”的为孩子做规划,下命令时,不知有没有看见孩子的需要与渴望呢。
鲁迅先生有一段关于“五猖会”的描写: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年幼的鲁迅,忐忑而失落,尽管已背完书,取得看会的资格,但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他来说似乎都已经没有什么大意思。鲁迅先生长大后一直不懂父亲为什么会让他在那个时候背书。学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切勿让学习成为快乐的对立面。
我们总是习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理直气壮的不听孩子的话。企图把孩子的需要当做不懂事,想要拥有一个懂事听话引人羡慕的“完美育儿成果”。在这种“完美育儿成果”的欲望驱使下,我的孩子不能频繁打游戏,不能成绩下降,不能在成年人的聚会上甩脸子……
对于父母来说,真正地理解孩子,走进他的世界,比任何有意义的育儿方式都更有意义。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提倡父母在面对儿童时,要跳脱固化传统思维来反思自己的育儿理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看待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