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复旦的教授说“朋友无功利之用”。她大概的意思是说“你之所以交朋友,并不是因为朋友有用。我们之所以要交朋友,不是要去利用它,不是要在我们悲伤的时候让她来安慰我们一下,朋友也不是我们用来宣泄所有负面情绪的通道。朋友不是为了索取,相反,朋友是为了要奉献。你之所以要交朋友,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要付出。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爱别人。为什么要爱她?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爱,不是我要不断地给你礼物;不断地跟你说好话。爱是不在不必要的时候给他麻烦。朋友不是实用品,它是奢侈品。”
“用”是中国传统的思路,就像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问“它有什么用?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包括宗教,也是为我们所来用。你需要它的时候,你用它一下;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不存在了。
复旦这位老师讲地思路,刚好和我们一贯被灌输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恰恰相反。还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的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多多交友,就会告诉大家这句话。其潜台词是:你交地朋友多了,你的路就好走了。也就是说,将来在你人生的某个拐弯口,某个同学能给你一臂之力。不管是“一臂之力”还是“两臂之力”,反正就是他对你有用。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挑选朋友的“尺度”都在头脑层面开始进行筛选“他能对我有什么用?”“他能为我将来带来什么?”因为“有用”,我们把他/她存到了我的通讯录;因为有用,我们把他添加到了我的微信;因为“有用”,我们关注了他的微博。没有把心拿出来,想要坦诚地对待他;而是一味想着,他能给我带来什么?一味地“向外索取”,但却没有想过用心地感受对方的生命,用心地付出一点关爱。
于是,你就开启了“利用”的模式,但其实当你开启“利用”模式时,你也正在被他人“反利用”。因为,“吸引力原则”。什么样的人吸引你,你也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