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表演工作者,有时其实是一般人,都会有被人家仰望或者是轻视的时候,可是我觉得,只有他知道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趟旅程,他会因为这样得到很多。”
以上这番话,是林依晨在某盛典上送给即将出国进修的胡歌的,言语平实、尤为动人。可这么简单几句话,却让不少人红了眼眶,其中包括胡歌自己和我,相信还会有你。
保持平常心,时刻记得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很难做到,更何况是出于事业巅峰的胡歌?毕竟,《琅铘榜》过后,他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所以,当知晓他在事业正红之际选择短暂性退出舞台,我表示相当的理解。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又想到哪里去。
(系列图片来自微博网友:遥灵-梦璃)还记得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胡歌的文章,叫《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用十年把自己唱给我们听》。那时,他刚因为《琅铘榜》被大众接受,我也终于看到唯一一个自己喜欢了十年的演员开始跻身一线。有感之下,写下几千字长文,无意把它发在微博上,意外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写作的趣味性。
对于老胡,许多人对他的赞赏是源于他作为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或者他的表演,而我多半是喜爱他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如果你有幸看过他在06年车祸过后出版的《幸福的拾荒者》,你就会知道这个演员之所以有那么久的吸引力,绝不单单因为他作为演员的身份。
因为,明星在成为明星之前,他们首先得明白:自己是谁。而这一点,胡歌自己非常的明白。
“‘既然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地活着’,这句话像是为我写的,也像是天上的友人对我的嘱托。我扪心自问:十年后的我,做到了吗?很坦白地说,身边的人做得比我多得多...是你们把我抬到了今天的位置,我出色地扮演了一个成功的艺人,但我所做的并不足以对得起曾经的自己和曾经所经历的一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我为了不忘初心而怀念过往的时刻,容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丝想象的空间:如果,我能够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够给家人真正的幸福,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够变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让重燃的生命之火发挥出更大的光和热,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快乐,你们快乐,就够了。”
这是胡歌在16年11月11日就“古月哥欠”官网成立12周年写的长文中的一段。在他的文字里你能看出,除了演员,他更爱做他自己,也更想对得起曾经的自己。
而我们不也是如此?
我们是老师,是医生,是公司职员又或者是自由职业者;又或者,我们是孩子。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但是,在这些多重身份之下,我们不能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是自己。
换句话说,你是你自己。这个“你”,指的是抛开自己多重身份,就像把自己脱光所置身浩瀚星河,在失重飘渺中,你所能感知到的自我。
你要找到自己是谁,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子的人,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认知你自己,是每个阶段必做的事情。
因为,在生命的每个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际遇。有的人转行,有的人出国念书,有的人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也有的人转身进入深山老林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你都应该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你”最想要的。
只有知道你想要的,你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
一如胡歌,他知道演员的艺术生涯不仅仅是局限在作品上,所以他在表演的路上一直砥砺前行,不停钻研学习。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尝试转型,知道何时放慢脚步外出进修。他知晓真正好的演员应该给观众带来什么,也明白应如何将上一代的匠人精神进行传承。他追求的不再是“演员”单一的职业内容,而是如何延续和拓宽自己的艺术之路,所以,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导演梦。
因此,选择在自己事业巅峰之际进行急流勇退,可谓是聪明的做法。纵使会因此失去更多的机会,他也愿意,因为,他想做的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胡歌,而是他自己想要的胡歌。
人,难得可贵的是,知道想要什么样的自己并勇敢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给你带来巨变,让自己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正如陶杰曾在《杀鹌鹑的少女》里说:“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决策的那一刻,在日记本上相当沉闷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所以,老胡和我,都选择在事业正佳的时候去学习和沉淀自己。我想这对于我们各自而言,就是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
对于他,套用室友和我聊天时说的话:“好的演员,哪怕他暂时告别繁杂的演艺圈,只要能生产出好的作品,一定会再度被人认可。”因此,相信老胡会像当年的逍遥少侠,游历江湖后,仗剑而归。而我们,会一直在原路等他。
所以,别怕,现在短暂失去的,以后会加倍还回来。仅以此句,送给老胡,也送给自己。更送给成千上万自己选择不被他人理解的人。
为你,我愿意千千万万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