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伟大的先贤哲人老子。
老子是谁啊?他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号老聃。至于为什么叫老子,一种说法是他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所以被人称为老子。这当然是戏说,更可信的说法是,古时候李和老其实是一个音,耳和聃一个意思,所以李耳就是老聃,尊称一下就是老子了。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晚期,比孔子年长约二十岁。大约公元前551年,他出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可是个了不得的职位,要知道,在古代,文化知识都是垄断性的,不但下层人无权接触到知识,就连上层拥有的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老子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这也为他的大智慧打下了深厚基础。
此后长达30年里,老子再也没换过工作,他以书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几十年,最终成为一位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的大学者。据史书记载,老子精于天文、熟于兵法、通于武功、悉于史典、悟于养生之道,读书之多在春秋之时也是首屈一指。就连儒家的圣人孔子,当年也因为仰慕老子的学问,不远千里,亲自到周问礼于老子。
后来,老子看到周朝衰落,社会风气颓败,于是弃官归隐,骑青牛而去。在经过函谷关时,正巧守关的官员尹喜是老子的“死忠粉”,他听说老子要归隐而去,就请老子传书于他。老子洋洋洒洒,将30多年的所思所想所感化为五千言,传于尹喜,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道德经》。自此以后,世间再也没有老子其人的音讯,但《道德经》一书,却带着老子毕生的智慧,名扬天下,代代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