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想读书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摘抄与思考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摘抄与思考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8:47 被阅读28次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摘抄与思考

    文:Recycler

    10/210.5119

    【钱钟书先生讲过,《老子》所谓的师法天地自然,不过是借天地自然来作比喻罢了,并不真以它们为师。从水的特性上悟到人应该“弱其志”,从山谷的特性上悟到人应该“虚其心”,这种出位的异想、旁通的歧径,在写作上叫做寓言,在逻辑学上叫做类比,可以晓瑜,不能证实,更补鞥作为思辨的依据。】我也发现这种问题,看到水都汇聚到一起,都往下流。就想说人要想做大,就要谦虚。这是从事物中总结的人生道理。为什么不说狗呢,看见狗咬人,我们是否能总结出,我们要想存活下去,就要咬人呢?这显然不合适。人为什么不能像水一样瘫在地上呢?这也是水的特性。事物有事物的特点,用在人身上,也许巧合有一定的作用。完全照搬全抄,那就忽略了人的特性。

    【对待传统经典,有些人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欢跪在巨人的脚下。】无论对待任何事物,有些人借助经典让自己看的更远,也许找到经典的弊端。有些人臣服于经典之下,誓死捍卫,不容动摇。

    【只有当诉诸多种感官的时候,人类相互间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所以,生活在想象力高度发达的环境之下的原始人是比现代人更快乐,并且其人格的发展也是更完善的。文字的发明使视觉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的手段,乃至有印刷术,视觉就几乎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了。人类因此而把自己局限住了,变得日趋贫乏,而且印刷术的特性把交流框在了一种线性模式当中,人类的思维也就陷入了循规蹈矩的逻辑方式。电视的发明与普及打破了印刷这一线性模式的垄断,重新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说的简单点,人的想象给人带来了快乐。想象而创造了事物,让人失去了快乐。当想象的东西实现的越多,人就越孤立。人可以无限想象的,为什么不去想象宇宙呢。因为对宇宙的想象超过了人类的科技范围,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展。人们对外太空的想象只是一团黑,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满足于现在的已知事物,放弃了想象。原来,想象是以科技能基础,超过了科技的极限,想象就消失了。人就快乐。对新事物的探索既有满足感又有刺激感,人们乐此不疲。

    【在冷冰冰的哲学触摸下,是否所有的东西都会失去魅力】哲学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什么事都看透了,就少了感性带来的快乐,生活失去了魅力。

    【《老子》这部书,如果要“悟”,可以悟得天花乱坠;但如果要“懂”,那就费力多了。】有一本书可以悟出很多道理,但是要真正懂得作者的意图,只能面对面的交流了,看书只能了解一小部分的想法。

    【您如果长久地占有天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蒙住老百姓的眼睛,堵住老百姓的耳朵,引导着他们多做一些无用功,同时,用繁琐的礼乐来教化他们,让他们各自安于本职工作,养成他们安逸的心态,让他们的脑袋从清清明明变成浑浑噩噩。达到这种程度之后,再摘掉他们的头盔,给他们戴上以翎毛装饰的帽子;解下他们的刀剑,让他们手持笏板;制定为期三年的守孝规则,以此来限制他们的生育;大力宣讲等级秩序和谦卑退让的精神,让他们不起争斗之心;多给酒肉让他们好吃好喝,再用音乐使他们好玩好乐,用鬼神使他们敬畏天命,用繁文缛节使他们丧失自然天性,用厚葬久丧使他们耗尽财产,让他们为丧事置办奢侈的陪葬品,这样使他们陷入贫穷,让他们挖壕沟、筑城墙来耗费体力。这样做下去,就没有多少人还能犯上作乱了。--只有这样移风易俗,就可以永保江山。】这是姜太公回答周武王的提问,看了以后会发现,让人民臣服,相当难。我想这是姜太公故意说给周武王的,这么麻烦知道你也做不了,不如顺其自然。

    【无政府的自然状态远比任何一位暴君治下的暴政更可怕。】很多人看了道德经,认为,自然的最终状态是无政府,但是无政府带来无秩序的人与人之间的掠夺,又是一种暴政。在我看来,至少得有一个国家,不管是君主制,还是立宪制,还是民主制。有个政府,并不需要做什么。人们会自我调节,政府的作用就是给别人看的。只要有个政府在,不管政府行还是不行,就不会被人随意的骚扰。

    【一会说,圣人处无为之世,行不言之教,一会又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那么,到底是要圣还是不要圣呢?】第一个圣我觉得是指统治者的意思,第二个圣,当统治者讲也可以,但是前后文就有所矛盾。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则无为,无则最好。也可以当圣人的命令,只要不乱发放指令,对民是有利的。

    【名士们只盯在无为、无事这些道理上,却疏忽了《老子》的无为、无事的背后还藏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因循”。这就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很精辟地归纳的道家之术,理论基础是虚无,实践方式是因循,就没有一定之规,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其实,我们要了解老子无为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自己贴近自然,还是让自己的生命、事业存在的更久。如果是前者,势必要舍去一些生命和事业。如果是想让自己获得更久,势必可能要损失一些自然。老子所要求的无为自然求生在老子的那个时代是统一的。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统一的。只有没有巨大差异的科技实力,安静无为自然就是生存之道。但是随着智慧的积累,科技出现了不平衡,再加上欲望越来越强烈,若是继续安静下去,就会变成落后挨打的局面,并不利于一个国家。我想因时代变化,让自己生存下来,让国家生存下来,才是老子思想的意义。这么看来,其根本就是厚黑学。

    【越是高一级的政府官员就越是和老百姓接触得少,越是和老百姓缺乏直接的交涉机会,越是容易摆出一副冠冕堂皇的样子,而就这幅样子也越是容易取信于人、安定民心。】【高层统治者确实有必要摆出一副清静无为的高姿态,免得失去来百姓的崇拜,也免得断了老百姓的希望。换句话说,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意义不在于解决具体问题,而在于安定民心。】【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没人知道你傻】不说话,不知道对方的势力,适当保持距离,产生距离感,给人以希望。

    【所以当好运来了,他并不会夸耀说这是自己凭本事挣的;当灾祸来了,他也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知道这灾祸的降临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君子的内在修为遵循着一定的准绳,祸福无常都不会动摇他的心。】一般的认知正与这一段相反,成功了而自夸,失败了推卸。当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反向思维的人,总是在人群中凸显出来。成功不惹人厌,失败不埋怨人。总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低处,自然其他人就成了高处,自然会让人喜欢。

    【自利归因偏差,人们总是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归根到底是出自于个人对生存优势的渴望。从语言和行为上证明自己高过别人,也就只有自己胜过别人,在生存上才能继续下去。有具体的结果最好可以证明,就算没有好结果也要在语言上压倒对方,从心理上获得战胜的满足感。

    【修养越高,成功概率越低】联系前文,修养是用来反正常行为的。压抑了内心的失意,得不到合适的释放,就很难心平气和的去做事,事也就难以成功。这样理解这句话就通顺了。但是修养并不是压抑内心的负能量,有的时候修养可以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化解负能量。不过什么事都看开了,也就没心思做事了。那些做事成功的有的时候需要一定冲动需要破釜沉舟。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说我们更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性格,而不是他们的处境。】我们人类很少赞同他人的成功,如果非要赞许他人的成功,我们会把对方的成功归结为性格。性格既有先天的成分又有后天的成分。同一个父母可能培养出两个不同的兄弟,相同脾气的人在不同环境下回培养成不同的。人们更习惯把性格归为先天性的,先天的东西命中注定,这是人们能接受的成功理由。处境,是个很宽泛的词,也可以是先天也可以是后天,先天的如父母,家境。后天如自己的朋友和同事。这里理解为处境是自己努力获得,并不是先天的。这样人们拒绝承认他人的努力,而归因于对方的天命。

    【许杰一致效应,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和观点看做是典型的,所以总是假设其他人会作出和我们一样的反应。】自以为自己是个俗人,所以把所有人都认可为俗人。自己的性格欲望就是所有人的性格欲望。把个别的另类归因于人们的后天的环境的变化。我们人类是群体动物,总是希望能找到群体的共同点,也许自己自身的毛病就是所有人的毛病。正因为相似,我们才走到了一起。

    【这是在太增加困惑了,统治者既然消除了主观好恶,又怎么会以善心和诚心对待所有人,并且使人人向善、人人守信呢?这说明圣人不但有自己的主观好恶,还以自己的主观好恶作了社会的道德标杆。既然圣人“常无心”,为什么永远都保持着善心和诚心呢?如果圣人以百姓们的心为心,可百姓们的心怎么可能都到达这种道德高度?还举那个杀人放火的例子,如果有人杀人放火了,按照人之常情,老百姓肯定想除之而后快,那圣人和百姓一条心,自然也会这么想,可是,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善待他,这可怎么讲呢?再说,圣人存了善待之心,岂不是“斯不善矣”,有怎么“以百姓为刍狗”呢】大师善于发现蛛丝马迹的逻辑错误。纵观道德经全文,一方面要求自然,一方面又要求无为,这两个是匹配的没问题。但是老子接着又说,要是实在处理不了人们问题,可以小小的使用一下权力制度。就算是再小的权力制度,也是与无为相违背的,与自然相违背的。就是如此矛盾,一方面觉得自然才能管理好国家,靠人们自己调节,冷暖喜悲会达到平衡。但实际上,人们的善恶只会越来越加剧分化,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圣人也知道打人的不对,被打的疼痛,他希望人们会领悟这一点,想要不疼痛,就不去招惹别人,别人就不会招惹自己。圣人有道德标准,不去干涉,全靠人们按照圣人的计划领悟。但是实际上,人们是希望通过武力征服一切。并不是按照圣人的计划行事。科技、智慧、力量让一部分人站在了人类的顶端,既无对手,就无所谓担心被打。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只是一个假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以数量胜质量。看到这层道理,就会知道这其实不是以柔弱胜刚强,分明是以更刚强胜刚强。所以,为什么“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呢,很简单,只是因为积累不起这个量。】这个问题我也看到了。说是以弱胜强,却忽略了弱之前的积累。都说太极牛,四两拨千斤,这只是臆想罢了,快准狠才是武功的境界。柔弱只是故能玄虚。

    【公孙痤的风格只能被本分地表现出来,却不能被模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觉得公孙痤这样推辞和分享到了手的好处,最后反而捞到了更大的好处,所以我们为了捞到更大的好处,也有必要推辞和分享到了手的好处。--但是,一旦起了这种功利心,也就违背了《老子》的“无为”真谛,变成了“无为”是为了更大的“有为”,“不争”是为了争夺更多。】【韩非子早就发现过这个问题,于是说无为守虚不能存心刻意,否则就会走向方面了。《庄子知北游》礼有个叫做光耀的角色,感叹自己虽然能达到“无”的境界,却达不到“无无”的境界,因为才以追求“无”却反而落于“有”了】做善事就让他做去吧,不能有任何物质奖励。一旦有了物质奖励,这会改变许多人的行为目的。成了为了物质奖励而做善事。这种状况可以说无奈的和平景象。但是也存在一种可能,有些人为了表面上的善事,会在背地里做一些坏事,就是让自己善事显得理所应当。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大部分人还是逃不开生存物质条件。但是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想公孙痤一样注重精神利益的人。真正的能懂得事情的逻辑,懂得感情。只有真心的追求这些虚无的东西,才能算是“无无”的境界,一旦和物质牵扯上关系,就算过程再怎么虚无,结果还是归为“有”。

    【一位律师来找慧海,问道:您现在修行还用功吗?慧海回答说:用功呀。律师问:那您是怎么用功的?慧海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律师很困惑,问道:只要是人,谁不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呢?难道他们这也叫用功修行么?慧海说:其他人吃饭睡觉和我的吃饭睡觉那是大不一样的。律师说:怎么个不一样法?慧海说:他们该吃饭的时候不吃,百种需索;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千般计较。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之处。】吃饭睡觉人人都会,但是一般人吃饭的时候需要吃自己想吃的东西,遇到不想吃的就心生为难。睡觉的时候回想一天的经过,遇到为难就无法入睡。只有当自己解决所有问题,或是精力疲惫的时候,才能安然入睡。只有经过修行的大师,吃饭不讲究,吃饭的目的并不是获取不一样的美食,只是填饱肚子而已。主要是没有贪心。睡觉能放下面对的所有问题,不当回事。这是对事件的目的不放心上,活在当下。能做到这两点就是修行到达一定阶段,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欲望太多,太看重得失。修行也就是去掉这两点,可见这两点很难去掉。后文作者说,要想有选择的吃饭和睡觉,至少得有资本去满足自己任性的条件。如果连饭都没的吃,怎么能说想吃就吃呢。后文作者接着说,自己一个人创造养活自己的资源是足够的。可以做到想吃就吃。关键我们还有家庭国家责任,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养活。能做到照顾好他人,自己能有更多的选择,那需要很强大的势力。

    ~~~~~~~~太长不看~~~~~~~~~

    简版:这本书便于了解老子的思想。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摘抄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ge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