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
郑 淑 平
把海南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建在风光无限的国家5A级景区大小洞天,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应该很深很远,但如此优美的环境,爽心的空气,不宜讨论枯燥的话题。
三角形的屋顶,火山岩的外墙,我不大懂是什么风格,但说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设计”,“达到了一流博物馆水准”。
馆藏品说是“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称为20世纪最惊人发现的热河古生物群”,贵州关岭、河南西峡、山东山旺等全国各地珍贵古生物化石,以及海南当地独有的动植物标本......林林总总一大堆,令人目不暇接,云里雾里。不过我有一个秘诀,对于自己理不清楚的东西,就按“免提”。旅游嘛,轻松愉快第一,何必要把自己搞得又苦又累。
博物馆前面的假山和水池,除了传统的园林之美外,可能也关乎“风水”。竹子、旅人蕉、野菠萝、三角梅等等绿植,错错落落地。池水是从假山上流下来,又被用来环卫,一名工人在往洒水车里灌水。
最喜欢的是路边草地上的猴子们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太可爱了,令人手庠心庠不已。26个猴宝宝一溜儿站在那里,规规矩矩地,或捂着耳朵,或捂着眼睛,或捂着嘴。特有意思的是,那捂着嘴巴的,捂不住的笑意从指尖上“吧嗒”、“吧嗒”地往下滴;那捂着耳朵的,咕噜咕噜的大眼睛一圈一圈地抡;而那捂着眼睛的,更是从不太严实的指缝里,由里向外透露着骨子里的顽皮。呵呵,让人不由地想起孔老夫子(我是说鲁迅笔下的那个孔乙已,不是说孔仲尼)背后的孩子们。
用手拎了拎,猴崽崽不太沉,一只也就三、五斤。于是就很想抱三个(一样一个)回去,当然偷是不敢的,有“天眼”哩;想问问可不可以付费,四顾却没能找到拿事的人。正捉摸崽崽们为啥这样子呢,发现远一点的野菠萝树下,还有三个一组、三个一组叠起来的猴爸猴妈们。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它们一个骑在一个脖子上,动作和孩子们相同,或捂着眼睛,或捂着耳朵、嘴巴。一共九组,不对,十组,树根里还藏着一组呢。旁边的木牌上写着:“子曰:(这次应该是孔大圣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玩是蛮好玩的,只是没能找到与博物馆的内在联系。一只四体不勤的大狮子爬在草里。说它四体不勤,是因为它连眼皮底下的两只小绵羊和两头大肥猪都懒得动嘴,就象那些整天躺在床上废寝忘食地“手游”的宅爷们。
两匹威严的马站在大太阳里,不知是何等达官显贵的座骑。马未卸鞍,人可能是进馆里了吧。马鞍上雕饰着云纹,侧披上有龙头狮身的神兽在行云布水。每马的面前放着一口水槽,不用说,这是必须的,草膘料劲水精神嘛。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草坪的角角上,竖着一截黑乎乎的大木头,四、五米高,自称“阴沉木”,在阴暗潮湿的水底沉睡了6370年,2004年才从黎母岭和五指山的江河中来到了这里。一根木头在水里浸泡六千多年而不朽,就象那些1.4亿年前掌控地球的恐龙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哈哈哈哈,兜了这么大的圈子,我就是不想进入正题。我怕带你去看那些涩巴巴、硬梆梆、没有皮毛、没有艳丽色彩、非骨非石的所谓“化石”,你会感到索然无味。你说不会吗?那就“let’s go”吧,“please”!
入口旁的大秃鹫,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象是大自然的神笔,材质应该是千年古柏吧,我认为。大门两边算上“三亚自然博物馆”本身,总共15块牌子。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活动站”、“中华白海豚保护地”、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基地等等。
简介上说“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1.4亿年前的世界”,可是现在不知什么原因,声、光、电技术都看不到,展厅内一片寂静和冷落。高大的椰子树被狂躁的恐龙给掀倒了,也没人去扶起。或者,这正是原来的创意。
讲解的小姑娘却是静雅美丽,柔声细语地带着我在远古的世界里一番游历。她用一支小小的电光讲解笔,唤醒了一件件毫无生机的物体,让我感受到了距今一、两亿年里,那些古老生命的灵动和自然之力的神奇,以及研究古生物学、破解生命密码的科学家们的伟大和了不起。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参观博物馆只是增加点见识、开个眼界而已,上亿年前的奥秘是难以望及项背的。不过有一点好处不可小觑,那就是:当你再见到石头上奇特的斑点和有趣的花纹时,你的大脑里会立刻蹦出“这是不是块化石?也许价值连城哩!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而当你走路时,如果不小心被一个铅球状的石头蛋子磕痛了脚趾,你肯定不会狠狠地再踢它两脚,然后愤愤地骂两句,最后看着它有珠无眼地滚到沟底。
至于那长达9米的鱼龙,那体长1.1米、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潜龙,那距今1.45亿年、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那具有国际标本编号SMNH001、在国际上属于孤品的国之瑰宝——三亚翼龙,以及价值4.2万美元的恐龙胚胎化石、被称为“佛光灵玉”的四大奇石之一的黄蜡石、被称为“东方神木”的阴沉木,以及孔子鸟、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中华龙鸟、鹦鹉嘴龙、海百合等等古生物化石精品,若非亲临其境,难得其中趣味。若不用时用心,难解其中奥秘。
说到这里,我向小姑娘提出了一个一直保留着的问题:为啥三亚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大都是来自辽宁、贵州、河南等地的化石呢?
小姑娘回答说,这些展品大都是她们李跃卓馆长30年的民间收藏,李馆长是个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化石的人,他被称为“化石疯子”。就说这镇馆之宝“三亚翼龙”吧,它出土于“热河古生物群”,当时李馆长买回来时还属未鉴定种类,后来经专家鉴定,它是一个新发现的物种,所以它的国际编号为001,被命名为“三亚翼龙”。
原来如此!小姑娘充满感情的话语,不仅解开了我的疑问,更让我对她们的李跃卓馆长肃然起敬。他不仅把自己几十年的心血收藏、如此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奉献给了社会,而且在展厅内,我还看到几十本他向北京自然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院所捐赠化石的荣誉证书。我很想多知道些他的事情,但小姑娘抱歉地摇摇头,说不出更多的。我问“他在不在馆里”,她说不在,可能在海口吧。
因为有所遗憾,我的离开变得有些依依。在三亚自然博物馆前的草堂上,我静静地坐了很久。我的一只耳朵里是那假山上哗哗的流水,另一只耳朵里,是大海那“唰——”、“唰——”地往而复归的潮落、潮起......
走近三亚自然博物馆20181027初稿于三亚大小洞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