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文学是有偏见的,我想既然我决定要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已经提前考虑到了会有不计其数的人来喷我,反驳我。无所谓,百家之人,各有其言,不妨多说说。
我这样讲,原因之一是本人就是一名高考艺考生。高二下学期去学习专业美术。小的时候还算是很有画画的天分的,也很是热爱画画。可是经过了高考前的集训,上了大学,发现美术联考拿了244分(满分300)的我居然什么也画不出来。
天赋跟后天的学习,这两件东西放在一起从来就是矛盾体,初中的时候有篇古文叫《伤仲永》,仲永幼时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后来他的父亲带他到处给别人做诗挣钱,不使学,最后仲永“泯然众人”。 这是个例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可是,你们是否有想过,后天的学习就一定能对天赋有推进作用吗???
我是大连人。大连有个广告打到百度首页去的美术培训机构,叫海滨美术。我出自海滨,高考美术的那些基本功都是海滨给我的,这一点,我应该感恩海滨的老师给我的教导。但是,我在这里提到海滨,绝不是来吹,给海滨打广告,正相反,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画画的人,不会为任何一家机构吹。我只是想透彻一点讲,美校,美术集训,伤害了多少发自内心喜欢画画的孩子?????
集训,这件东西讲起来怕是有点恐怖。首先,对于抱着走艺考上大学,注意,只是为了上大学,抱着升学目的考美术的人来说,这不过是个跳板罢了。每一天重复着机械运动做自己毫无兴趣的东西,麻痹,无所谓。其次,有很多人,上大学想念一些比如设计,绘画,动漫之类的专业,这些专业却必须经过艺考才能有报的资格,于是投身艺考集训的大潮。再有就是第三类,想靠自己的热爱,大学毕业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集训的功能就是在短的时间内教会你考试的全部技巧,就像KFC的那些养鸡场一样,用几个月时间养一群正常要一年才养的出来的产品一样。这个比方不知是否很恰当,集训出来的,不过是一批产品罢了。学生不能自己去深入感受,不能有给我们学习的时候去体验,去亲自尝试这个红和那个蓝加到一起是不是想要的那个绿,这个地方的线条是不是只能用那一种画法才能演绎得出来想要的效果。是的,集训时间紧迫,睡觉吃饭走路都要计时,哪有时间给你感受。这样不公平。对于天赋者是种迫害。我举个例子,A喜欢吃拉面加陈醋,你让他吃一周,他大概不会说不喜欢,你让他吃一个月,几个月,一年!看他还能有几成自信说他爱吃拉面加陈醋。
所以说集训这个东西,就是迫害。当然它不全是伤害,我得承认,集训的机械性的记忆,确确实实能让人记住那些知识点,但是谁能保证,这些机械化留下来的所谓“记忆”,能保存一辈子,带进坟墓?
对于伤害的方面,我突然想到一点,爱画画的人,爱的跟考试无关,怎么办??
高考美术分联考和校考,美院需要校考,而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不需要校考,联考需要的是8开场景人物速写,4开素描头像,4开色彩,换句话说,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玩意吧(个人臆测),于是改变与破坏就一天一天的进行着。
由最初的自己的模糊的感知到老师给的专业的名词,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技巧手法,我们离天成的东西越来越远,于是即使在培训之后,也难以避免泯然众人的悲剧结局。
我真的希望那时的自己没有接受去集训的结果,哪怕是一个安安静静的画室也好,至少小画室知道循序渐进,不会这样机械的一股脑灌输这些那些的知识。
真想亲眼看到去别的城市学历史的我自己啊。
大概只能是在白日梦里面出现的吧。
只是不想辜负自己的天赋,只惜,现在已然画不出画的自己,到最后除了给高中多了一个上一本大学的人头数之外,却这样没有任何状态。孤魂野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