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近在央视开学第一课栏目做了一期演讲,钟讲述了2013年SARS最危机的时刻,其它医院陆续拒收危重病人,钟南山联系其它医院,要求他们把不愿接收的重症都送到他这里来,正是他这个抉择,让他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如果他没做这个选择,他就仅仅是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院士。
所谓把握大机会,就是要在危机时刻迎难而上,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告急,全国各地都在组织医护人员援汉,当时谣言四起,即便是医护群体,对病毒的恐惧心理也在快速蔓延,记得当时微博上刷到医生内部交流群的谈话截图,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出于恐惧并不愿主动援汉,国内多数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严重的疫情,恐惧是本能,也能理解,但现在回头看,第一时间主动请战的那部分人,都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荣誉和奖励,很多地方甚至还给援汉医护人员子女中高考加分,单位内评职称也有了优先权,同时也在无意中有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在投资市场,这点同样适用。股市币市每次大跌,事后证明都是好的入场机会,那些在至暗时刻敢于入场的人最终大都成了赢家。就如江南愤青所言,每次大跌,买就对了,虽然未必能保证反弹,但赔率只有在低点时才是高的,在高赔率的位置进去,从策略上讲,是对的选择。
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职场有句俗话:怂人班好接;说白了就是烂摊子反而比较容易接手,烂摊子下行空间不大,上行空间不小,大家对烂摊子本能的给予最低期望,稍微搞出点成绩,就大放异彩,如果你接手的部门业绩如日中天,你就要小心了,维持住良好业绩在别人眼里就是应该的,稍微下滑点,那就肯定是你不行了。我身边的领导调动案例基本支持这个说法,如果接的是个烂摊子,结果都不错,再烂也就这样了,很容易出成绩,接了风头正劲的分公司的领导,后面反而焦头烂额。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总是有个高低起伏,触底反弹很容易,但维持辉煌很难。
危机中对机会的把握其实就是抄底,但抄底一定要考虑成本,比如援汉,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要考虑,如果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抄底的成本可能会高过边际效益,如果死亡率单项指标并不高,只是大家情绪上比较恐惧,那自然是好的机会,当然,这里单纯从选择利害的角度来说,不考虑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再比如说股市币市有这种抄底机会,仓位可以大一些,但底线是亏完了不影响生活,总得来说,抄底也要成本相对可控,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危机时刻的抉择,对人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言:不要浪费每一次的危机!我想这句话有两个点,一是危机很稀缺,可能很多年才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二是危机时刻的选择,对个人的影响,可能胜过日常的十次百次抉择,它,真的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