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大J老师学早教-----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向大J老师学早教-----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作者: 小希小浩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4:32 被阅读0次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浩浩之间的交流还比较顺畅,但也有时候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力感,有时候不知道怎样更准确的和他沟通,更有效的和他对话。所以,有些事情处理得也不尽如人意,昨天就因为我把浩浩想在袋子里喝的奶倒在杯子里让他嚎啕大哭,他有了情绪扑打我,而我也有了情绪,就把他的奶索性倒掉了,结果引发了他更厉害的哭闹,而我也生了闷气。我看到了他的情绪却不能够更好的帮他疏通,或者更好的处理这个事情,让我很郁闷,也很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处理我当下的疑惑。今天在读的大J老师写的《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一书,又学到了几招,自己收获很大,现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文章一开始从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谈起,是这样的。小D周末吃午饭时吃到一半,突然说“我可以吃小熊饼干吗?”爸爸马上和颜悦色的说:“不可以哟,要到吃点心的时间才能吃。”话音刚落,小D马上从刚开始的询问语气转变成了命令语气:“我要吃小饼小熊饼干!”爸爸继续用平静的语气说:“不可以,现在是吃午饭时间。”紧接着她就边哭边叫:“我要吃小熊饼干!我要吃小熊饼干!”爸爸被激怒了,说:“你要么把午饭吃完,要么就没得吃了。”小D完全不理她,继续大哭大叫。午餐就这样结束了,小D和爸爸都没吃饱,两人都气鼓鼓的。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下面是另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咨询说他家儿子刚过两岁,最近明显开始出现“叛逆”行为,以前都能乖乖收拾玩具,现在妈妈让他收拾他根本没动,嘴上却说:“收拾好了!”妈妈说:“没有啊,你根本没有收拾好。赶快收拾吧。”可孩子还是不肯收拾,妈妈批评孩子不听话,但孩子仍然无动于衷。

      其实这样两个案例呢,在我的生活中也是非常的常见,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也是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我特别想知道大J老师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看。

      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

      大J老师说,很多家长都低估了语言的力量,事实上大人对孩子说的话对小小的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评判,会让孩子以为这是父母对他这个人的评判,当爸爸对小D说“不可以”的时候,爸爸的意思是“不可以现在吃饼干”,但是对于小D来说,她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你对我的感受不重视”。当那位妈妈说“没有啊”,他的意思是“你没有收拾好玩具”,但对于孩子来说,他接收到的也许就是“你在否定我,你不认可我”。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希望我们可以多听少说,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都做反了,这一点在为人父母者身上表现的尤为严重,我们太想去教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太急于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从而导致我们总是急不可待的去回复、评价和教育孩子,却很少懂得倾听和理解孩子。

      学龄前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成熟,很多时候他们会词不达意,上文的案例中也许小D只是想告诉爸爸“今天上午吃的饼干很好吃”,也许那个小男孩是想告诉妈妈“我待会儿再收拾玩具”。但因为他们表达不好,大人又急于纠正,便迫不及待的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而这时大人常常都是用命令和批评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殊不知这样就切断了亲子之间的进一步沟通的渠道。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当我们发现不妥,想进一步解释,如果这时对方抢白你是什么感受?你肯定会觉得委屈:我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你还会觉得心累:你竟然误解我,你们之间甚至还会出现隔阂。作为成人,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尚且感到不舒服,更何况是表达能力欠缺的孩子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沟通不畅,如果一直存在就会损害亲子关系,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断和误解,他们就会认为父母不接纳我,不理解我,他们不爱我,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会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话。

      其次,不轻易否定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

      无条件的爱孩子,全身心的接纳孩子,这些育儿道理已经被说得太多,但是又有多少父母会真正的理解并且运用呢?什么叫接纳?接纳是指即使孩子的行为和你预想的不一样,你仍然能够换位思考的去理解他的需求,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要一味的满足孩子,而是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的任何情绪和需求都是被认可和理解的,接纳和爱一样,这是一条双行道,需要让双方都能感受得到。

        基于以上的原则,对于上面两个案例,大J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处理建议:

        如果小D在吃饼干时对我提出同样的要求,我会和她说:“那个小熊饼干真的很好吃,你现在很想马上知道对吗?”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她的感受,表明我是理解她的需求的。“我们现在在吃午饭,等吃完午饭,小D午觉醒来以后就能吃了。”我没有告诉她“现在不能吃”,而是告诉她“什么时候能吃”,把“拒绝”转化成“期待”,“哇,我们想一下,你到时候要吃几块呢?我们吃完饭赶紧去睡觉吧,醒来就能吃小熊饼干了!”进一步强化这个期待,同时把期待转化为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们看到,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大J老师和爸爸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整个对话过程中她没有直接否定小D,说“不可以”,也没有威胁她说“你不吃午饭就没得吃”。她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在传递: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我知道了你想吃小熊饼干的需求,我为你提供可以吃到小熊饼干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沟通传递的就是接纳,会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这样的做法真是堪称教科书式的处理方式啊!

      而第二个案例中,小男孩不肯收拾玩具妈妈可以试着这么做,拿着放玩具的篮子问他:“哎呀,我们的玩具在哪儿怎么不见了呢?”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他没有收拾好玩具。也可以跟孩子说:“天黑了,玩具说它们好累啊,想回家了,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回家好吗?”用邀请的方式让孩子参与收拾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因为孩子的“信口雌黄”否定他,也没有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赶快去收拾”。这个过程中所说的话都是在传递:不管你听话还是“调皮”,我都是无条件爱你的。能够传递给孩子一种安全感。经常挑战父母权威的孩子,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缺少爱,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的通过不听话来测试父母到底有多爱他。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青春期的叛逆,成年后的无话可说,我原本以为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轨迹,现在我却更加坚信,这也许只是因为父母无意识的在重复着错误的教育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往下传递。

        最后大J老师特别提醒说,当父母一次又一次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否定控制打压时,孩子势必会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当父母可以真正用爱去理解和接纳孩子时,孩子也许就不会经历那些所谓的叛逆期,错误的说话方式就像一把钝刀,偶尔划一两次没有关系,但是长期下去却可以“杀人于无形”。父母爱孩子就先从好好说话开始,不要让你说的话向孩子传递“我不爱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大J老师学早教-----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nk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