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作者: 耳朵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22:57 被阅读0次

      在没有读大J的本节内容之前,我就在践行不简单粗暴地对族族说“不可以”,或者对他进行不合理的评价。

      他不想走路,对我说“抱!”时,我告诉他:族族走到前面哪里哪里,妈妈就会马上抱你。接下来他就开心地走下去了,再要抱他时我会满口答应。我让他扔他的尿不湿或其它垃圾时,他不予理睬,我会说:族族带妈妈去扔垃圾的地方吧!妈妈要把尿不湿扔了!此举是为了养成他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负责扔掉,他虽然他没有真正自己扔,但也算参与了此项任务。当我让他收拾玩具时,有时他不搭理,我会故意装作不知道这个玩具要放哪里,需要他来带领我去,在我收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他也参与进来了。

      我采用了另外一种让他参与的方式,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其实这些事情族族原来都会做,都很愿意做,而现在慢慢地不乐意去做了,我所感知的是族族对这简单的事情,他会做的事情对他而言是小菜一碟,所以他不感兴趣了,所以我要将此类事情赋予别的意义,让他能重新积极参与进来。但此过程我没有更高度的理解,所以大J的文章很有借鉴意义。

      以下文字摘自大J《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小D周末吃午饭时,吃到一半突然说:“我可以吃小熊饼干吗?”老公马上和颜悦色地说:“不可以哦,要到吃点心的时间才能吃。”话音刚落,小D马上从刚开始的询问语气转变成了命令语气:“我要吃小熊饼干!”老公继续用平静的语气说:“不可以,现在是吃午饭时间。”紧接着,她就边哭边叫:“我要吃小熊饼干!我要吃小熊饼干!”老公被激怒了,说:“你要么把午饭吃完,要么就没得吃了。”小D完全不理他,继续大哭大叫。午餐就这样结束了,小D和老公都没吃饱,两个人都气鼓鼓的。

    一位细约的妈妈向我咨询,说她家儿子刚过2岁,最近明显开始出现“叛逆”行为。以前都能乖乖收拾玩具,现在妈妈让他收拾,他根本没动,嘴上却说:“收拾好了!”妈妈说:“没有啊,你根本没有收拾好,赶快收拾吧。”可孩子还是不肯收拾,妈妈批评孩子不听话,但孩子仍然无动于衷。    这篇文章其实是小D爸爸给我布置的命题作文,他说最近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让他感到東手无策。如果你在这两个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首先要恭喜你,因为至少你是知道平衡爱和规则的父母。接下来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学龄前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成熟,很多时候他们会词不达意。上文的案例中,也许小D只是想告诉爸爸“今天上午吃的饼干很好吃”,也许那个小男孩是想告诉妈妈“我待会儿再收拾玩具”。但因为他们表达不好,大人又急于纠正,便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而这时大人常常都是用命令和批评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殊不知,这样就切断了亲子之间进一步沟通的渠道。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当我们说完发现不妥,想要进一步解释,如果这时对方抢白,你是什么感受?你肯    定会觉得委屈:我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你还会觉得心累:你竟然误解我,你    们之间甚至还会出现隔阅。

    作为成人,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尚且感到不舒服,更何况是表达能力欠缺的孩子呢?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沟通不畅如果一直存在,就会损害亲子关系,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和误解,他们就会认为“父母不接纳我、不理解我,他们不爱我”。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会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话。

不轻易否定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

    “无条件地爱孩子”“全身心地接纳孩子”,这些育儿道理已经被说得太多,但是又有多少父母会真正地理解并且运用呢?什么叫“接纳”?接纳是指即使孩子的行为和你预想的不一样,你仍然能够换位思考地去理解他的需求。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要一味地满足孩子,而是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的任何情绪和需求都是被认可和理解的。

    接纳和爱一样,这是一条双行道,需要让双方都感受得到

    如果小D在吃饭时对我提出同样的要求,我会怎么做呢?我会和她说:“那个小熊饼干真的很好吃,你现在很想马上吃到,对吗?”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她的感受,表明我是理解她的需求的。“我们现在在吃午饭,等吃完午饭,小D午觉醒来以后就能吃了。”我没有告诉她“现在不能吃”,而是告诉她“什么时候能吃”,把“拒绝”转化成“期待”。“哇,我们想一下,你到时侯要吃几块呢?我们吃完饭赶紧去睡觉吧,醒来就能吃小熊饼干了!”进一步强化这个期待,同时把期待转化为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和小D爸爸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整个对话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否定小,说“不可以”,也没有威胁她说“你不吃午饭就没得吃”。我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在传递: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我知道了你想吃小熊饼干的需求,我为你提供可以吃到小熊饼干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沟通传递的就是接纳,会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

        第二个案例中,小男孩不肯收拾玩具,妈妈可以试着这么做:拿着放玩具的篮子问他:“哎呀,我们的玩具在哪儿?怎么不见了呢?”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他没有收拾好玩具。也可以跟孩子说:“天黑了,玩具说它们好累啊,想回家了。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回家好吗?”用邀请的方式让孩子参与收拾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因为孩子的“信口雌黄”否定他,也没有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你赶快去收拾”。这个过程中所说的话都是在传递:不管你听话还是“调皮”,我都是无条件爱你的。能够传递给孩子一种安全感。经常挑战父母权威的孩子,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缺少爱,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不听话”来测试父母到底有多爱他。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3岁,青春期的叛逆,成年后的无话可说,我原本以为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轨迹,现在我却更加坚信,这也许只是因为父母无意识地在重复着错误的教育方式,一代又一代地往下传递。

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a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