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一百九十篇。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应首先考虑的是,具有最长期存量效应的那些存量的贬值影响。根据我的判断,依照存量效应从长期至短期顺序排列,一共九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身份认同,亲缘关系,智力,财产,信誉,技能。在社会剧烈转型期,上列九类存量当中,似乎只有智力贬值较慢。
为什么慢,因为他可能是最管用的。因为有用,所以才不会贬值。就像说乱世黄金,因为纸币会随着印刷而越来越多,而黄金的存量是一定的。所以黄金的价值会相对比较固定。价值是随着一个事物的效用改变的。一个东西如果没用了,你还会为他付出代价吗?
拿作者举出的九个例子,如果你选择一项,你会选择哪个呢?我想我会选择智力。因为只有这个智力是属于我的,并且我可以通过智力来获取其他的几项。举个例子,如果你选择财产,但是你的财产是可以被剥夺的,并且很多东西是你无法随时带走的。就算是携带方便的黄金,你一个人能带多少呢?或是说你可以保证你安全的拿走多少黄金呢?信誉是相对周围人的,如何换个环境呢?你在你所处的城市有信誉,如果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你还不是需要重建信誉?技能一样是可以过时的,环境变了,你的技能过时了,你也就没用了。自然环境这些东西一般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能适应。文化遗产是你所处的群体的东西,也不是你可以改变的。身份和亲缘关系也是可以后期重建的。
所以呢,还是属于你自身的,可以被你随身携带的智力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用你的智力来重新获得其他的那些东西。那这样看,你最应该建立和保护的就是你的智力。因为这个是你获取其他条件的基础。你最该投资的也应该是你的智力,而不是挣点钱就存起来或是用于消费。把时间精力还有有限的钱,也就是各种资源,尽量的投资与你自己。让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认知。然后再用自己去撬动更多的资源。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作者人家说的好像我是我理解的这个意思。人家说的是存量效应,从长期到短期。我好像不太认同他的排序吧。好像人家也没错。他排序是范围由大到小,从时间的维度说,越是靠前,建立起来就越是耗费时间。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亿万年,而一项技能可能你一天就能学会。
我思考问题,一个最大的习惯可能就是,我要把我自己放入这个问题当中。我要以我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我总是强调,我是主体,如果我思考的问题,不能给我带来改变,那我就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必要。再回到作者提到的这个贬值速度,我该如何选择?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利益。作者既然提出了智力是贬值最慢的,那么他肯定就是做了一些研究与思考的。你直接拿来这个结果用就好了。
其实我和作者的观点还是一样的,我这也是受了很多其他人的影响。所以我才有了投资自己是最划算的这个想法。其他的所有资源都是我们的身外之物,你是无法随时带来带去的。而只有能附着在你身上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其实包括身体都不完全是你的,你可以失去身体上的很多器官,一样可以活着。只有一样是无法与你分离的,那就是你的大脑,和里面的知识记忆。所以我才一直会说,只有能进入你大脑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如果连你大脑里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么你也就没有了。你大脑中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你自己。
投资于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投资于你的经历。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只不过经历更广阔一些。包括亲身的和间接的,读书就是一种间接的经历。吃饭锻炼可以让你的肉体强大,多经历就可以让你的思想意识强大。肉体与精神,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吗?物质或是说肉体是我们存在的基础。而你的精神,思想,意识又是用来驾驭肉体的。肉体只是个载体,你要想可以驾驭更多资源,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思想意识。就像你再强壮你能卧推硬拉的数值也是有限的。但当你有了智慧,你的力量就可以是无限的。你可以借助工具来完成你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用借助复杂的工具,机械,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就能使你的力气放大好几倍。
那么今天的思考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投资于自己。再次强调,投资于自己。把你的时间,精力更多的用到增长自己的智力上。提升你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