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美,在于文学中的人物,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或执着,或痴情,或纯真。他们愿意踏遍重重山水,去寻找一片桃林,他们愿意历经千辛万苦,保护那颗心不受世俗污染。丰子恺的可爱与可贵之处,或许也在于此。然而,他想保护的黄金时代,终将离他远去。
成长与远离,永远是一个承重的话题。退缩、顺从、妥协、屈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于如今的我来看,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人,终归是要成长的。
丰子恺在书中曾提到,有一回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他,“绳子只要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后来他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另觅生路。我们亦是如此,得到的越多,越害怕离群。丰子恺却做了一只独行的羊,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家中只有母亲和诸姐弟,母亲希望他投考师范,毕业后在家乡觅职。然而,当时那个求知若渴的丰子恺,岂甘心如此平淡地度过一生,“我在青年时代不顾宜理,人情而动,而以母亲的烦扰偿付其代价,直到母亲死前四五年才付清。”寥寥数笔,可见他后来的悔恨之情。鱼和熊掌,岂可兼得?我们之所以能够拥有一个黄金时代,是因为守候我们的人,把黑暗和丑陋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终有一天,我们要走出这个黄金时代,追寻和守候我自己想要的人和事物。与丰子恺相比起来,我们算是幸运儿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必为生活奔波。而丰子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持不断学习,而他学习的方式,就是机械式地反复读熟,看见闲坐在青草地上,桃花树下,伴着蜂蜂蝶蝶、燕燕莺莺,或是拥着高枕而卧在眠床上读书的青年学生,让丰子恺羡慕不已,也让我羡慕不已。诚然,我们都不是雄鹰,只是蜗牛,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并坚信着,终有一天,可以到达顶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