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化妆的女生都很‘糙’,邋里邋遢,不尊重别人。”
“化妆的女生都‘很假’,都是为了迎合异性的审美,想引人注目……”
生活中这样的论调实在不少见。
但在知酱看来,这些根本不该成为问题。
化不化妆,没有应不应该;追求哪种美,只关乎自己的爱好;
甚至,要不要去迎合大多数人,也是自己的选择和自由。
真正“病了”的,是那些用自己的审美,去“绑架”、苛求他人的人。
1
卸妆后
她收到死亡威胁
韩国女孩裴琳娜,小时候做了肿瘤手术之后身体开始发胖,她的人生也因此遇到了难以想象的恶意。
夏天穿了稍短的裤子走在路上,会有陌生人拦住她:
“别再穿这种裤子,觉得眼睛要烂了!”
她去健身房,有人过来问:
“已经这么胖了还出来干嘛?把自己关在家里就好了啊!”
男同学不愿和她同桌,满操场追着她说她胖,甚至直接说:
“你怎么不去自杀?”
她从未反驳。
看着手机里漂亮的艺人、网红们,裴琳娜觉得很是羡慕。
她在 youtube 注册了自己的频道,专为偏胖的女孩提供穿搭和化妆建议。她每次化妆要至少9道工序,拍美美的照片,受到不少人关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网红。
裴琳娜在海边 / youtube可时间久了,自己在卸妆后都会怀疑
“这是我的脸吗?”
“如果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女孩就该漂亮’,我还会这样化妆吗?”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因为化妆变美,却也变得痛苦。
一天,她化了很浓的欧美妆,化好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面对镜头甜笑。
接着她撕下假睫毛,抹去所有刚刚化好的妆,戴上黑框眼镜,改用素颜面对镜头。
图片来源:梨视频素颜的她露出了自然的笑。
“我不美丽,但没关系。”
视频获得了将近600万次的点击,很多人支持裴琳娜。
韩国美妆博主直播卸妆收到死亡威胁,
她说自己本来对收到负面反馈有心理准备,却没料到,会收到死亡威胁。
有人在网上留言,“一个美妆博主宣扬素颜,像话吗?”
也有人说她是“丑猪”“胖子”,甚至扬言要杀了她。她在家里躲了整整一个月,不敢出门。
对美的追求有多疯狂,对展露真实的恨就有多强烈。
接受BBC采访时,裴琳娜说觉得现在很多女孩都穿着“面部塑身衣”。
“她们很恐惧将自己的原始面貌展示给别人看。很多女性一听到别人说自己长得丑,就觉得特别丢脸,我曾经也是这样。”
有很多女孩给裴琳娜留言说,化完妆出门,才能给她们见人的勇气。
“我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决定录一条视频,告诉他们不化妆也没关系”。
裴琳娜发起的这场“脱掉塑身衣”运动,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她自己剪短了头发,不再化大浓妆,看书、烹饪,和网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心得。
想起之前微博上有一个话题:长成网红脸,你会开心吗?
其实没有哪种脸型有错。
只是太多人陷进了社交媒体中看似更受欢迎、更好看的模样,越来越不能接纳自己。
人们嫌弃“网红脸”都长得千篇一律。但还是有很多网友说:
“要是长成网红脸,可能做梦都会笑醒”。
上海某网红在直播化妆,推广产品 / 视觉中国被“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定义的审美趋势,让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学着化妆,想着对自己不满意的五官进行微调。
因为很多时候不去迎合,就意味着要被孤立、歧视、甚至攻击。
数据也表明,95后不但喜欢动刀,更偏爱夸张的“网红脸”。
谁都喜欢美好的存在。
但人们追求的审美价值是什么?这种审美价值观到底从何而来?
真正可怕的不是美,而是美即一切的世界。
2
颜值即正义
打了谁的脸
潮流背后,满是在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下,女性的不安和焦虑。
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也在无孔不入地放人们的不安。
《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有6.81%的人整过容,有30.74%的人有整容的想法。
有个高中生对记者说:
“我们班一共32个人,女生几乎都割了双眼皮,几个男生也割了,现在单眼皮只剩下七八个人。”
在另一份有关学生整形原因的问卷里,将近50%的人是因为“想变得更美”,38.5%的人是为了“形象好更好找工作和找对象”。
“身边有同龄的朋友或同学进行了整形”的,超过四分之三。
家长也有类似的想法:“美丽是一种早期投资,要趁早。”
他们相信,整容这项简单的投资,会产生实质性的红利。
但现实的一些残酷,在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被真实地揭露。
女主角小时候因为自己长得胖、不好看,一直处于同学的嘲讽之中,“姜肥猪”成了她的专属外号。
为了摆脱被孤立的状态,她选择整容。
不是为了去反击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或是得到多少人的赞美,只是想不再被攻击,过正常人的生活。
图片来源: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截图整容后变得漂亮,却又时刻担心会被别人发现美貌是“作弊”换来的。
丑时被人小看,整容了也被人小看,甚至有人直接骂她“整容怪”……
主持人孟非也曾公开反对这种只看颜值的风气。
他提到节目中有个女孩特别看重外表,说“只要长得好看就能红”。
“怎么不想想,电影学院的学生都那么好看,能红的只有几个。不能用放大颜值这件事,抹杀了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努力。”
孟非在节目中反对“颜值即正义”的现象 / 《非诚勿扰》更让人心痛的是,这种迎合,也只像一剂短效强心剂,保质期很短。
因为审美无时无刻不在变。
被流行审美绑架的人,丢了选择判断的能力,也要因此而受苦。
3
喜欢自己是一种勇气
也是选择的权利
贾平凹曾在《男人眼中的女人》中说:
“男人们的观念里,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贡献美的,这观念女人常常不说,女人却是这么做的。
这观念发展到极致,就是男人对于女人的美的享受出现异化。”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ve 》(被误解的女性)也对当下被不断强化的糟糕审美价值观提供了一些反思。
人们看到手机、电视、电影里的女性,永远丰乳肥臀,光鲜亮丽,性感撩人。
这种形象在固化女性形象的同时,也扭曲着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可度。
“没有人关心女性的智慧。(关注点)永远是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大脑。”
高中生Ariella在节目中表达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对现实的影响 /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高中生 Maria 的妹妹,因为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身材差,回家后就对着自己砍了一刀自残;
高中生Maria因为妹妹被人嘲笑而自残的行为感到难过 /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Ariella 说,自己必须把头发拉直才能融入到同学之中,自然卷会被嫌弃;
图片来源: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为了满足“标准化”的审美,不少人开始焦虑,甚至抑郁。
不切实际的女性媒介形象也在一次次地直击女性自身,影响的不仅是女性审美方向的变化,更是心灵上的压抑和束缚。
图片来源: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审美在变、流行在变,唯独不变的,是心中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同。
知酱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女孩子,性格还算开朗,就是脸颊两侧的肉偏多,看起来不是很上相。
因为她总在外面玩,孩子们和家长们也多了机会和她开玩笑。这其中,就不免有人针对她的样貌。
同学给她起名叫大脸妹、仓鼠精;
小卖部老板打趣问“嘴里是不是偷塞了糖果”;
家长觉得可爱捏她的脸,也要说上一句“这不会就是让我们捏大的吧”……
她的家人很忙,不常陪她,这个女孩偏偏又很敏感。
每次听到这些玩笑话,她都笑着应对,之后自己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哭。
后来我们还是在一个初中,有男生是真的想和她表白,她就一直躲着,下意识怕被耍。
前段时间加上了她的微信,我发现她现在每天都晒很多自拍。
只是,做了整形,下巴尖得像很多网红一样。
照片上的她看起来比以前开朗多了,可那些嘲笑带给她的自卑依然刻在骨子里:
她说自己每次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化妆用品必须带;
每分钟都在想妆有没有花,别人一在她旁边小声说话,她就会觉得是在对自己指指点点……
就算已经变得好看了,也丝毫不敢松懈……
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消化得了外界对自己容貌的指责。用各种方式变美,只是为了提醒自己忘记疼痛。
觉得化妆、整形是一种武器,那就用它来给自己力量;
如果打心眼里觉得化妆没那么必要,就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顶着“面部塑身衣”面对一切。
女孩们可以支持杨澜曾分享的那个观点,“精致是女人的尊严”,穿戴整洁妆容得体,才是真正的体面;
也应该理解,为什么那群身材各异的女性在街头快步疾走,头发被风吹起,脸上不施粉黛,却也依旧自信。
一篇文章的评论区,读者分享自己对其他国家女性打扮的见闻化不化妆、减不减肥、整不整形,都是一个人的自由。
外界没理由绑架女孩的同时,女孩们也可以学着不被隐形的偏见绑架。
发现自己的美,并悦纳自己,是对抗僵化审美的最有力武器。
如果上班时候,再有人嫌弃你连妆都不化、糙得过分、不像个女孩子,这时也应该让他们知道:
化妆品那么贵,要浪费在这样的眼光中?他们不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