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听说帮主要给大家分享他拆的很好的一本书《麦肯锡高效工作法》,对于拆书成课的能力不是很自信的我,很想观摩学习下帮主的模板。出发点是想:万一以后自己也要走“内容”这条路呢?!再加上春节期间,我也不爱打牌凑热闹,学习总归是不错的。
我做了这样的假设,就有了机会和觉察力去检测这样的假设是否为真,从这个层面来说也是种收获。接下来,我先从看书和共拆磨课以及对自己的这个决定的反思三个层面来说下自己的一些收获与感想:
一、看书收获:
1.理解了“最小思考法”:用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成果的思考法。因此,他必须要求锁定几样东西:价值最大、成果、一次只做一件事、集中力量。
2.理解价值:价值是能够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好处,为某种期待或问题提供答案,就是价值。你有什么价值?你现在的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做什么能产生价值?应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3.专注力量去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
4.发现自己在“单任务型”和“多任务型”中属于“单任务型”,也就是容易把不必要的工作做到100%,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提升那不必要的20%,而没有想着把时间精力省出来去做提高自己的事情或者更重要的事。这也就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
5. 把握领导的期待值,我常常会在领导说随便写写就好了的时候还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其实她不在意的时候我完全可以不那么在意质量。以后的确可以多加注意,毕竟咱也是有梦想的人,把时间放在梦想的迈进上不好吗?
6. 90%的问题可以用现有的框架来应对。类似于空雨伞这种框架模型,我自觉是比较缺少的。其实不必凡事自己亲力亲为,借助流程,借助模型,可能自己走起来会更快。
其他的整体设计和流程,时间节点,五感敏锐等对我来说还算熟悉,就触动不算大了。
二、磨课感想
我参加了两次磨课,第一次因为孩子闹觉,只参加了开头半小时,没办法进行下去。第二次参加了三小时,感觉也累得够呛,有孩子打扰。总体来说,觉得各地拆书家还是很优秀的,他们会有很丰富的活动形式,每当我提出风险觉得太枯燥时,他们就会提出新的形式或者方式。让我耳目一新,我觉得这种积累和经验真的很宝贵。
另外就是,其实大家对风火轮的使用还不是很清晰。另一个感想,就是有什么想法就直说,不要自己怀疑自己说的不合适,说了也许就是很合适,我是在小组成员其实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慢慢尝试不断表达,并在过程中跟大家建立了互动和感情,虽然还不够,但我想如果我如果没说话,可能那三小时真的就白费了。如果无法创造价值,对我来说真的是煎熬。
群里分享了帮主的设计思路ppt,但是精力不够,至今也没打开研究,等到三月份考试结束了再来学习领略吧。这就涉及我对自己这个决定的一个反思。
三,对决定的反思
其实学习对于拆书家来说的确是好的,这符合我们的爱好,也符合我们的需要。但是我这次春节因为先报了一个月的线上课学习,额外又报了帮主的共拆磨课。对于有两娃的我来说,其实安排是不合理的,我能保证一个目标就非常难得,需要家里大力配合,但是我居然贪心的报了两个。
刚好家里有亲戚去世,爷爷奶奶撤走,爸爸又要加班,最后就是逼得自己有些痛苦。几件事情都没处理得当。
所以回到《麦》,我作为一个有俩娃和正常工作的人,我在安排额外学习的时候,应该把时间估算到两倍,这样才可以防止再次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顶多顶多只安排一件事,这是我的决定。
另外我也是觉得可能我还是不适合内容这个路线,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真的太多,虽然有时候拆书大家反馈很好,我也开心,但是我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太多了。这可能来自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力量不够集中。第二,操练不够,技能不熟练。第三,兴趣度还不够。所以,可以在有精力的时候继续探索。没精力时先做自己当前最应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