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还记得蔚来的“500勇士”。
8月18日。
一则由500名蔚来车主发布的对NOP/N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在社交平台和蔚来官方APP中引起热议。
此前。
虽有特斯拉男车主起诉女车主。
但蔚来可谓是“青出于蓝”。
这才不到两个月。
蔚来又“抢”到了头条。
10月13日。
一位微博博主爆料称,蔚来车主在使用车辆中控屏幕进行导航时,界面会弹出广告,从博主附的图片来看,广告的内容是在为蔚来旗下环保品牌Blue Sky Lab做推广。
当天。
该微博博主对ZAKER新闻表示,目前,蔚来方面已撤回该弹出广告。
①
蔚来导航界面弹出广告?
▽
10月13日下午。
对于有车主称蔚来汽车导航界面弹广告一事。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是蔚来自己的一个业务通知推送,蔚来不会利用车机屏幕做广告业务。
对此。
网友的反应千奇百怪。
随后。
网上有其他蔚来车主用视频还原了该操作路径,表示所谓的“弹窗广告”其实是需要车主手动触发的提醒,并非自动弹出遮挡屏幕和导航的。
而在此前。
9月3日。
新出行CEO,前 太平洋汽车网总编辑,知名汽车博主@新出行贺磊 曾曝出@TiAmo丶是理想社区实习版主。
至此。
舆论走向“三级”。
一部分支持蔚来的车主认为能够理解此类内容的存在,且并未影响驾驶、无可厚非;
另一部分人士则是担心,行驶中如果突然出现弹窗广告确实危险,应该防微杜渐。
还有人怀疑这是“阴谋”。
至于博主这里。
可能是考虑到之前的言辞“含沙射影”太重。
这才有了“编辑版”。
②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在小米宣布造车后。
网友们纷纷调侃“不会在开车时弹出广告吧”。
彼时只是一句戏言。
9月27日。
云米可是第一次吃螃蟹把广告搬上了冰箱。
次日。
@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 官方回应称右上角可“一键关闭”。
但用户却质疑广告存在的本身就不合理。
但其实更早之前。
5月25日。
长城汽车旗下子品牌哈弗就在按下启动按钮启动之后,中控屏上弹出了广告界面。
只不过这事似乎没有传开。
有了云米的“推波助澜。
蔚来这一出自然是吓得大家心惊肉跳。
毕竟。
若是开车和导航是突然弹出一个霸屏广告,容易导致车主分心不说,还有可能错过路口,跑了冤枉路,甚至有可能出现事故。
追溯汽车广告历史。
1900年。
做轮胎的米其林和“无心插柳”的《米其林指南》可谓是互相成就。
只是近年来。
汽车刚刚智能化。
中控屏也慢慢变大。
就有汽车厂商开始有意无意的“植入”广告,不管它们能否主动关闭,藏得有多深,这是不是都在试探智能汽车作为平台的边界呢?
对于蔚来“推送”广告这件事。
我们不妨跳出事件的本身。
从蔚来2021年的年中报中不难发现。
蔚来汽车的主要收入包括“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两部分,二者分别占比93.7%和6.3%,“其他销售”在2021年第二季度环比出现下滑,也是因为电池升级服务贡献的营收减少的缘故。
但这似乎说明不了什么?
就像蔚来的这一记“擦边球”。
进可攻。
退可守。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此举藏得有多深,“行动”倒是其次,“心动”才是真。
而且。
从先前“31岁企业家驾蔚来发生车祸离世”一事引发的“500勇士”连锁事件可以看出,蔚来确实有过度宣传的嫌疑,那些替蔚来说话的车主也没有想象中的中肯。
③
智能汽车与车机广告?
▽
云米的口碑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
如今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告无所不在,算法无孔不入的时代,电视、电脑、手机、户外大屏和电梯楼宇广告早已随处可见。
原本。
汽车虽然会被塞传单卡片什么的。
但至少车内的空间还是一片净土。
只是如今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的出现。
汽车在成为一个更好的代步工具之前。
早已沦为了部分汽车厂商的“玩具”。
什么系统分为几个套餐、套餐还需要定期缴费这些东西无不在把汽车加速“手机”化。
更大的问题是:
智能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车主的所有权正在一步步“让渡”给车企。
比如那些用户无法轻易获取的行车数据。
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远程“挪移”。
试想一下。
如果有人在后台非法动用智能汽车的“终极权限”僭越操作你的汽车正常运行,这是何等惊悚的事。
当然。
这些东西可能想的太远。
毕竟。
如今的自动驾驶技术始终太过年轻。
回到车机广告这件事情上。
车机广告与电视、电脑、手机、大屏和电梯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广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因为电视广告可以换台、电脑广告可以点击新的页面,手机广告可以关闭或划走,大屏和电梯广告都可以不看。
但是车机广告如果出现在驾车和导航之时就比较要命了。
就算噪音很小、就算可以关闭、就算藏得很深。
但万一是误操作、一时之间腾不出手来、又或者是心慌意乱找不到关闭按钮。
这种需要被迫看完的广告。
岂不是误人误事。
当然。
越来越智能化的汽车就导致一部分人还真有“广告”的需要,比如让它推荐一个目的地散散心、比如让它推荐一家附近的餐厅、比如让它随机播放一些用来消遣的视听内容。
但它的定位应该是一个随叫随到的智能管家。
而不是一个看不懂人脸色的广告狂人。
毕竟。
车主在车上的时间并不长。
车主也不需要汽车为他包办一切。
更何况。
作为一款高端车还需要薅这点鸡毛蒜皮的羊毛吗?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汽车的利润已经不低了。
汽车厂商积攒一点口碑也不容易。
这会儿又在“高级餐厅”硬塞一些“狗皮膏药”,这不就跟开了终生会员还要看专属广告一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