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现代人一般会每周花费40小时在工作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用60~80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时间越多,是不是就越有效呢?优秀的人,总会有许多优秀的习惯,就像每天多出1%,会在365天之后带来巨大的差距。BangWork 将为您带来一些高效人士亲身体验的优秀习惯,为您解答如何成为【生活黑客】。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介绍一个值得推荐的习惯
OKR(全称是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对于很多研发以及 PM 来说,OKR 肯定不陌生,但要真正在团队里面执行起 OKR,仅仅了解,是不够的。 我从在豌豆荚的时候就开始接触 OKR ,这个过程中踩过不少坑。
我们一般会以“季度”作为一个单位,工作流是这样的:OKR 确定目标和关键数据,然后把所有分解出来的项目放到 Project List,然后再放入整个团队的 Roadmap 中,执行和迭代,最后在季度结束的时候进行 Review。

实际执行上,我们会每天进行例会。每个成员简短地说明一下自己前一天的工作,以及今天的工作,以让团队的其他成员知晓进度以及推进下一步。
踩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开口闭口 OKR 是不对的。
OKR 的 “O” 是 Objective 是目标,“KR” 是 关键结果(Key Result)。O 一般是在团队头上,比较有野心的一个目标,Key Result 是在个人或者说更小一级的团队单位上。 对于 Leader 来说,应该是养成“目标”和“关键数据”的惯性思路。比方说目标成为移动搜索第一,马上就能反应过来,拆解为日活、留存等关键数据。 这种逻辑上的惯性应该在心里,而不是在嘴上。
-
只看关键数据 是不对的。
假设 目标 是成为“移动搜索第一选择”,然后选取了日活和留存等关键数据,但是采取的方法是自启动和弹窗这类的方式,最终就算达到了想要的关键数据,却伤害了用户口碑,还是实现不了目标; 相反,如果通过 附加价值 或者 运营活动 在用户中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即使没有达到关键数据,同样也是一定程度地达成了目标。
-
强行套用 OKR 是不对的。
并不是每个成员都适应 OKR 的节奏。 OKR 的初衷是内部的目标统一,但是即使在豌豆荚这样高接受力的团队中,让所有人都很好地理解“目标”还是很难的。作为 Leader 应该义不容辞地在早期坚持沟通,简化和适应,让团队的成员理解“团队的目标”,然后去定“关键数据”。比方说在我的团队里,不需要提“OKR”,只需要提 目标 跟 关键数据 就够了。
项目推进的正确姿势
- 提前量。
一般我们会预留一周的提前量。我们每周会进行周会,周会上就会跟团队其他成员沟通接下来的工作,确认一下现在的进度以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沟通,在进度上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 足够细。
一般我们会把工作拆到 1~2天 的执行周期。有些团队会把项目拆到 4~5天 的程度,但这个在过程中很难去体现进度,很容易出现连续几天就挂着一个任务。另外,1~2天的执行精度可以体现成员对于任务的理解。
还有什么建议?
要知道团队究竟有没有把这个习惯养成?很简单的一个小技巧,就是看看 Leader 不在的时候,团队是什么样子。
对于团队 Leader 来说,OKR 只是套路,能够理解 目标 跟 关键数据 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走心。习惯之后往往能够在处理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正如 BangWork 所提倡的理念,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如果你有高效的个人或团队习惯介绍,欢迎发送邮件至 Weekly@bangwork.com。
【关于BangWork】
我们不是一支仅靠信念聚集在一起的团队,也不是一个脱离平地只在风口上飞的创业公司。我们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以自己的能力获得其他人的信任,我们以自身的选择去践行协作的平等和透明,我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向前推进。我们认为企业软件并不是为老板而生的,而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而生的,未来的工作形式将会被新兴技术所颠覆。BangWork将会为您带来全新的协作体验。
从现在开始订阅 BangWork:
邮件订阅:www.bangwork.com
微信订阅:BangWorkHQ
知乎专栏:www.zhihu.com/zhuanlan/BangWorkHQ
简书订阅:www.jianshu.com/bangwor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