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观法:
求佛道者。当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故功德亦无量。
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品:
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
二者、怨贼恶人常欲恼害。
三者、中人不亲不怨。
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观之当如亲里。老者如父少者如子。常应修习如是慈心。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缘尽还成亲。亲怨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嗔恚之恶失大利。失慈心者障碍佛道。是故应于嗔憎怨贼应视之如其亲里。
所以者何。由是怨贼令我得佛。若使怨贼无恶于我。忍从何生。是则为我善知识。令我得忍辱波罗蜜。于怨贼之中得慈心已。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一切。蜎飞蠕动皆无安者。而起悲心也。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不见众生有苦乐事。不爱不喜以慧自御。虽缘众生而起舍心。是名四无量心。
于十方众生慈遍满故。名为无量。
行者应当修习是心。或时有嗔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除。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智慧精进之力摄持令还。修习慈心常念众生。令得佛乐习之不息。便得离五欲除五盖。
入初禅相者喜乐遍身。诸善法中生欢喜乐。见有种种微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门。
禅定福德因缘得上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嗔。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得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者。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欲得佛道者应当如是修习。
求初禅先习如是诸观。或观不净。或观因缘。或念佛三昧。或安般。后得入诸定。
求佛道者先习四无量心。得入初禅则易。若利根人直求初禅者。观于五欲种种过患。犹如火坑亦如厕屋。念初禅地如清凉池台观等。五盖则除便得初禅。如后利仙人初学禅时。道见死尸膖胀烂臭。心谛观之自见其身如彼不异。静处专念便得初禅。
佛在恒水边坐禅。有寡闻比丘问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迹多闻人自怪无所得而问于佛。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持水净洗。比丘如教。佛问。恒水多澡瓶水多。答言。恒水不可为比。佛言。不以指洗。用水虽多无益也。行者当勤精进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离苦也。
——节录《五门禅经要用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