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无量观法

四无量观法

作者: 虎大爷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9:47 被阅读34次
四无量观法:

求佛道者。当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故功德亦无量。

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品:

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

二者、怨贼恶人常欲恼害。

三者、中人不亲不怨。

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观之当如亲里。老者如父少者如子。常应修习如是慈心。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缘尽还成亲。亲怨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嗔恚之恶失大利。失慈心者障碍佛道。是故应于嗔憎怨贼应视之如其亲里。

所以者何。由是怨贼令我得佛。若使怨贼无恶于我。忍从何生。是则为我善知识。令我得忍辱波罗蜜。于怨贼之中得慈心已。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一切。蜎飞蠕动皆无安者。而起悲心也。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不见众生有苦乐事。不爱不喜以慧自御。虽缘众生而起舍心。是名四无量心。

于十方众生慈遍满故。名为无量。

行者应当修习是心。或时有嗔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除。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智慧精进之力摄持令还。修习慈心常念众生。令得佛乐习之不息。便得离五欲除五盖。

入初禅相者喜乐遍身。诸善法中生欢喜乐。见有种种微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门。

禅定福德因缘得上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嗔。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得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者。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欲得佛道者应当如是修习。

求初禅先习如是诸观。或观不净。或观因缘。或念佛三昧。或安般。后得入诸定。

求佛道者先习四无量心。得入初禅则易。若利根人直求初禅者。观于五欲种种过患。犹如火坑亦如厕屋。念初禅地如清凉池台观等。五盖则除便得初禅。如后利仙人初学禅时。道见死尸膖胀烂臭。心谛观之自见其身如彼不异。静处专念便得初禅。

佛在恒水边坐禅。有寡闻比丘问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迹多闻人自怪无所得而问于佛。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持水净洗。比丘如教。佛问。恒水多澡瓶水多。答言。恒水不可为比。佛言。不以指洗。用水虽多无益也。行者当勤精进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离苦也。

——节录《五门禅经要用法》

相关文章

  • 四无量观法

    四无量观法: 求佛道者。当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故功德亦无量。 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品: 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 二...

  • 四无量心

    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修法,就是修四无量心。哪四个无量的心?慈无量的心,悲无量的心,喜无量的心,舍无量的...

  • 世俗谛’菩提心”入手-四无量心

    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有 一个很重要的修法,就是修“四无量心”,修四个无量的心。哪四个无量的心?慈无量的心;悲...

  • 无量山

    无量劫来无量山,无量山藏无量佛。 无量佛有无量法,无量法度无量劫。

  • 今无生法,无量寿法,此外更无有无生法 (K170)

    ——净宗法师《观经疏楷定记》第170讲 摘选 (二) 今无生法,无量寿法,此外更无有无生法。忍心亦即正觉之心。觉心...

  • 修习深观是帮助开阔心胸直至无量大的唯一方法。 佛陀用一个比喻形容无量心。当尘埃落入水杯,我们会拒绝再喝...

  • 【缘悟】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 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

  • 【缘悟】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 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

  • 念佛,净心吉祥

    “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具足无量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智慧。名号含摄一切法,念“阿弥陀佛”...

  • 《观经四帖疏》的缘起与影响

    一、《观经四帖疏》的地位 为什么善导大师会写《观经四帖疏》? 为什么讲解《观无量寿经》,必须介绍善导大师这一部《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无量观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un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