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人类简史》

阅读《人类简史》

作者: 春天的竹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2-11 20:56 被阅读0次

第⼗⼆章

宗教的法则

历史古城撒⻢尔罕(Samarkand)位于中亚的⼀⽚绿洲中。中世纪时,这⾥的市场上有叙利亚商⼈,⼿指抚着滑顺的中国丝绸,也有来⾃东⾮草原的粗鲁部落男⼦,带来最新⼀批头发乱如稻草、来⾃遥远⻄部的奴⾪,⾄于店主的⼝袋⾥则是满满的闪亮的⾦币,印有异国的⽂字和不知哪来的国王肖像。这⾥在中世纪可说是南来北往、东⻄交流的主要⼗字路⼝,来⾃各⽅的⼈融合在这⾥稀松平常。⽽在1281年,忽必烈挥军前往⽇本,也看得到相同的情形。蒙古骑兵穿着⽑

⽪,身边就是中国步兵戴着⽃笠,还有⾼丽来的援军,和来⾃南海⽽

有⽂身的⽔⼿⼀⾔不合打了起来,另外还有欧洲冒险家讲着故事,让

来⾃中亚的⼯兵听得张⼤了嘴;⽽这所有⼈,都是听命于同⼀位帝王。

与此同时,在⻨加圣寺内的卡巴圣堂,⼈类也以另⼀种⽅式融合统⼀。如果你在公元1300年前往⻨加朝圣,绕⾏这个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圣地,你可能会发现身边有美索不达⽶亚⼈,他们的⻓袍在⻛中⻜舞,眼神炽烈⽽狂喜,嘴⾥念着真主的99个⼤名。就在前⾯,你可能也会看到⼀个饱经⻛霜、来⾃亚洲草原的⼟⽿其族⻓,⼿拿拐杖、步履蹒跚,还若有所思地摸着胡⼦。在另⼀边,有⻩⾦⾸饰在黝⿊的⽪肤上闪耀着,可能是⼀群来⾃⾮洲⻢利(Mali)王国的穆斯林。⾄于⼀闻到丁⾹、姜⻩、⾖蔻和海盐的⾹⽓,就知道这群兄弟⼤概是来⾃印

度,⼜或是更东边神秘的⾹料群岛。

我们今天常认为宗教造成的是歧视、争端、分裂。但在⾦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种让⼈类统⼀的⼒量。正因为所有的社会秩序 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它们也⼗分脆弱,⽽且社会规模越

⼤,反⽽就越脆弱。⽽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

架构有了超⼈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法律并不只是⼈类

⾃⼰的设计和想象,⽽是来⾃⼀种绝对的神圣最⾼权柄。这样⼀来,

⾄少某些基本的法则便不容动摇,从⽽确保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可以说宗教是“⼀种⼈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在

超⼈类的秩序之上”。这⾥有两⼤基本要素:

(1)宗教认为世界有⼀种超⼈类的秩序,⽽且并⾮出于⼈类的想

象或是协议。例如职业⾜球不是宗教,因为虽然⾜球也有许多规则、

仪式和常常很古怪的惯例,但⼤家都知道是⼈类发明了⾜球,⽽且国

际⾜协(FIFA)随时可能开会决定把球⻔变⼤或是取消越位规则。

(2)以这种超⼈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

⼒的规范和价值观。例如,虽然现在许多⻄⽅⼈相信⻤魂、精灵、重

⽣,但这些信念并未构成什么道德和⾏为的标准,所以也就不算是宗教。

虽然宗教有可能让各种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但并不是所有宗

教都能做到这点。某个宗教如果想要将幅员⼴阔、族群各异的⼈群都

收归旗下,就还必须具备另外两种特质。第⼀,它信奉的超⼈类秩序

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永恒为真。第⼆,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

信念传播给⼤众。换句话说,宗教必须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特

质”。

像是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些最为⼈所知的宗教,就同时具备普世特

质和推⼴特质,但也常让我们误以为所有宗教都是如此。但其实,多

数古代宗教反⽽是具备“区域特质”与“排他特质”,信众只信奉当地的神

灵,⽽且也没有意愿将信仰推⼰及⼈。据我们所知,要到了公元前

1000年间,才开始出现具备普世和推⼴特质的宗教。这可以说是史上 最重要的⾰命之⼀,对于⼈类的统⼀有重⼤贡献,绝不亚于帝国或⾦钱。

让羔羊变得沉默

在过去以泛神论为主要信仰体系的时候,⼈类的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只想到⾃⼰,还必须考虑其他动物、植物、精灵和⻤魂的想法和利益。像是在恒河流域的某个采集部落可能会禁⽌砍倒某棵特别⾼⼤的⽆花果树,以免⽆花果树的树神⽣⽓报复。但在印度河流域的另⼀个采集部落可能会禁⽌猎捕⽩尾的狐狸,因为过去曾经有⼀只⽩尾狐狸带着部落的先知发现了珍贵的⿊曜⽯。

像这样的宗教往往单纯以地⽅为考虑,只着重当地的位置、⽓候

和现象。毕竟,多数采集部落毕⽣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1000平⽅公⾥。为求⽣存,住在某个特定⼭⾕⾥的居⺠,需要了解的就是关于这

个⼭⾕的超⼈类秩序,并调整⾃⼰的⾏为,⾃然也就没有必要试着说

服某些遥远⼭⾕⾥的居⺠遵循相同的规则。像是印度河部落的⼈,就绝不会派传教⼠到恒河部落去⿎吹别猎捕⽩尾狐狸。

农业⾰命开始,宗教⾰命便随之⽽来。狩猎采集者采集植物、猎捕动物,但认为动植物和⼈类拥有平等的地位。虽然⼈类猎杀绵⽺,但并不代表绵⽺就不如⼈类;就像是⽼⻁猎杀⼈类,但不代表⼈类就不如⽼⻁⼀样。所以,万物众⽣都是直接与彼此沟通,协商关于这个共同栖息地的种种规则。相较之下,农⺠拥有、控制着农场上的动植

物,可不会纾尊降贵去和⾃⼰的财产沟通协商。因此,农业⾰命最初

的宗教意义,就是让动植物从与⼈类平等的⽣物,变成了⼈类的所有物。

然⽽,这⼜造成了⼀⼤难题。农⺠希望能对⾃⼰的⽺有绝对的控

制权,但他们也很清楚,⾃⼰的控制⼗分有限。虽然他们可以把⽺圈 起来,可以把公⽺阉了,可以强迫⽺配种,但还是⽆法保证⺟⽺能怀

孕、⽣下健康的羔⽺,也不能够阻⽌致命流⾏病的爆发。到底要怎么

样,才能确保⽺群繁衍壮⼤?

讲到“神”这种概念的起源,⼀种主要理论就认为,神之所以重要,

就正在于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重⼤问题。在⼈类不再认为可以和动植物

直接沟通之后,就开始出现掌管⽣育、掌管⽓候、掌管医药的各种神

灵概念,好替⼈类和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协商。很多古代神话其实

就是⼀种法律契约,⼈类承诺要永远崇敬某些神灵,换取⼈类对其他

动植物的控制权;例如《圣经·创世记》第⼀章就是⼀个典型的例⼦。

在农业⾰命⼏千年后,宗教礼仪主要就是由⼈类将羔⽺、酒、糕点牺

牲献祭给神灵,换取神灵保佑五⾕丰登、六畜兴旺。

⼀开始,农业⾰命对于泛神论系统的其他成员(像是⽯神、⽔

神、⻤魂和恶魔)⼏乎没什么影响。然⽽,随着⼈类喜新厌旧,这些

神也逐渐失去地位。过去⼈类⼀辈⼦的⽣活范围⼤概就是⼏百平⽅公

⾥,多数需求只要靠着当地的神灵就能解决。但随着王国和贸易⽹络

开始扩展,光是地⽅的神灵已经⼒有未逮,⼈类需要的神⼒必须涵盖

整个王国或整个贸易⽹络。

因 应 这 种 需 求 , 多 神 教 ( polytheistic ) 信 仰 便 应 运 ⽽ ⽣ 。

(polytheistic为希腊⽂,poly=多,theos=神)这些宗教认为世界是由

⼀群神威浩荡的神灵控制,有的掌管⽣育,有的掌管⾬⽔,有的掌管

战争。⼈类向这些神灵祈祷,⽽神灵得到奉献和牺牲之后,就可能赐

予⼈类健康、⾬⽔和胜利。

多神教出现之后,泛神论并⾮完全消失。⼏乎所有的多神教,都

还是会有恶魔、精灵、⻤魂、圣⽯、圣泉、圣树之类的神灵,虽然这

些神灵的重要性远不及那些重要的⼤神,但对于许多⼀般⼈⺠的世俗

需求来说,它们也还算实⽤。某个国王可能在⾸都献上⼏⼗只肥美的 羔⽺,祈求打败野蛮⼈、赢得胜利;但同时某个农夫是在⾃⼰的⼩屋

⾥点根蜡烛,向某位⽆花果树仙祷告,希望它能治好⼉⼦的病。

然⽽,出现了⼤神之后,影响最⼤的不在于羔⽺或恶魔,⽽在于

智⼈的地位。对泛神论者来说,⼈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物的⼀种。但

对多神教徒来说,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类的关系。⼈类的祷

告、献祭、罪孽和善⾏,就会决定整个⽣态系统的命运。所以,光是

因为⼏个愚蠢的智⼈做了些让神⽣⽓的事,就可能引发⼤洪⽔,消灭

了数⼗亿的蚂蚁、蝗⾍、乌⻳、羚⽺、⻓颈⿅和⼤象。所以,多神教

提⾼的除了神的地位,更有⼈的地位。⾄于远古那些泛神论的神灵,

有些⽐较不幸的就失去了它们的地位,在这场⼈神关系的⼤戏⾥成了

临时演员,甚⾄只是沉默的装饰品。

偶像崇拜的好处

⼀神教为时两千多年的洗脑,让⼤多数⻄⽅⼈都认为多神教就是

些⽆知幼稚的偶像崇拜。但这是⼀个不公平的刻板印象。想了解多神

教的内在逻辑,就必须先了解这种同时信仰多位神灵的中⼼思想。

多神教并不⼀定认为宇宙没有单⼀的权柄或法则。⼤多数的多神

论甚⾄泛神论,都还是认为有⼀个最⾼的权柄,⾼于所有其他神灵、

恶魔或是神圣的⽯头公。在古希腊多神教的神话中,不管是天帝宙

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或是他们的同事,都还是得⾂服于神威

⽆穷、⽆所不在的“命运⼥神”(Moira或Ananke)。⾄于北欧诸神也逃

脱不了命运的掌握,最后在“诸神的⻩昏”(Ragnarök)这场灾难中灭

亡。在⻄⾮约鲁巴⼈(Yoruba)的多神信仰中,所有神灵都是⾄上神

(Olodumare)所⽣,⽽且⾂服于他。印度教属于多神教,但也是

以“阿特曼”(Atman,⼜译“梵”)这个单⼀的原则主宰着⽆数的神灵、

⼈类,以及⽣物和实质的世界。“阿特曼”指的是整个宇宙、每个⼈或每

个现象永恒的本质或灵魂。 

真正让多神论与⼀神论不同的观点,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

最⾼权⼒不带有任何私⼼或偏⻅,因此对于⼈类各种世俗的欲望、担

⼼和忧虑毫不在意。因此,要向这个最⾼权⼒祈求战争胜利、健康或

下⾬,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从他全知全观的⻆度来说,某个

王国的战争输赢、某个城市的兴衰胜败,⼜或是某个⼈的⽣⽼病死,

根本不构成任何差别。希腊⼈不会浪费祭品去祭拜命运⼥神,⽽印度

教徒也并未兴建寺庙来祭拜阿特曼。

要接近这个宇宙⾄⾼的权⼒,就代表要放下所有的欲望、接受福

祸共存的事实,坦然⾯对失败、贫穷、疾病和死亡。因此,印度教徒

有⼀种“苦⾏僧”(Sadhu或Sannyasis),奉献⾃⼰的⽣命,希望能与

阿特曼合⽽为⼀,达到“梵我⼀如”的境界。苦⾏僧以阿特曼的观点来看

这个世界,认识到从永恒的⻆度来看,所有世俗的欲望和恐惧都如梦

幻泡影。

只不过,⼤多数的印度教徒都不是苦⾏僧,⽽还是深深陷在世俗

的考虑之中,但这下阿特曼就帮不上什么忙了。讲到这种问题,印度

教徒还是得找那些专精某些领域的神才⾏。这些神只专精某些领域,

⽽不是⽆所不包,所以有掌管福德的象神(Ganesha)、财神

(Lakshmi)和智慧神(Saraswati)等等,但这些神都还是各有私⼼

和偏⻅。这样⼀来,⼈类就可以和这些神谈谈交易,靠神的帮助来赢

得战争、打倒疾病。像这样的低位神灵数量繁多;因为只要开始把全

知全能、位阶最⾼的权柄开始分类,可以想⻅必会分出不⽌⼀位神

灵。于是多神的系统由此诞⽣。

从多神教的概念向外推导,结果就是影响深远的宗教宽容。⼀⽅

⾯,多神教徒相信有⼀个⾄⾼⽆上、完全⽆私的神灵;但另⼀⽅⾯,

多神教徒也相信有许多各有领域、⼼有偏⻅的神灵,所以对于某个神

的信徒来说,很容易能相信有其他神灵存在,⽽且也相信其他神灵同

样神通⼴⼤。多神论本质上就属于开明,很少迫害异教徒 就算多神教征服了其他⼤帝国,也未曾要求属⺠改变信仰。像是

埃及⼈、古罗⻢⼈和阿兹特克⼈,都不曾派遣传教⼠到异地⿎吹崇拜

冥王奥⻄⾥斯(Osiris)、天帝朱庇特(Jupiter)或是太阳神维⻬洛波

奇特利(Huitzilopochtli,他是阿兹特克⽂明的主神),当然也就更不

可能派军队前往武⼒镇压。⽽帝国也各有⾃⼰的守护神和宗教仪式,

保护着帝国,维系其合法性,所以帝国的属⺠也应该要尊重这些神灵

和仪式,只是⽆须放弃⾃⼰当地的神灵和仪式。以阿兹特克帝国为

例,虽然属⺠必须建造敬拜维⻬洛波奇特利的神庙,但这些神庙是与

崇拜地⽅神灵的神庙同时存在,⽽不是取⽽代之。很多时候,帝国精

英本身也会接受地⽅属⺠的神灵和仪式。例如古罗⻢⼈,就让来⾃亚

洲的赛⻉尔(Cybele)和来⾃埃及的伊⻄斯(Isis)都进了他们的万神

殿。

古罗⻢⼈唯⼀⻓期以来不愿接受的,只有属于⼀神信仰并坚持要

传福⾳的基督教。古罗⻢帝国并未要求基督徒放弃他们的信仰和仪

式,只希望他们同时尊重帝国的守护神,并承认皇帝也有神性。这点

可说是在政治上忠诚的声明。然⽽,基督徒强烈拒绝,并且完全没有

任何妥协的空间,这对古罗⻢⼈来说就是个在政治上搞颠覆的举动,

必须加以镇压。但即使如此,这些镇压多半也只是表⾯形式。从基督

被钉死在⼗字架上到古罗⻢皇帝君⼠坦丁改信基督教,这300多年间,

古罗⻢皇帝所发起对基督徒的⼤型迫害不过四次。⾄于地⽅⻓官和总

督也曾经另外发起⼀些反基督教的暴⼒⾏为。

然⽽事实证明,就算把这些迫害的所有受害者全部加起来,在这3

个世纪间,多神教古罗⻢处决基督徒的⼈数不超过⼏千⼈。64但相对的

是,在接下来的1500年间,虽然基督教号称主张爱与怜悯,但仅仅对

信仰的诠释有些许差异,就引发基督徒⾃相残杀,死亡⼈数达到数百万

其中最恶名昭彰的,就是在16、17世纪间席卷欧洲的天主教与新

教徒之战。所有这些⼈都相信基督的神性,也相信他关于爱和怜悯的

福⾳,只是对于“爱”的本质意⻅不合。新教徒认为,神如此爱着世⼈,

所以让⾃⼰化为⾁体,容许⾃⼰受到折磨、钉死在⼗字架上,从⽽赎

了原罪,并对那些信他的⼈打开了天堂的⼤⻔。⽽天主教徒认为,虽

然信仰是必要的,但光这样还不够。要进⼊天国,信徒还必须参加教

堂礼拜,⽽且要多⾏善事。这点让新教徒⽆法接受,认为这样形同交

易,对于神的爱和伟⼤是种贬抑。如果进不进天堂必须取决于⾃⼰的

善⾏,岂不是放⼤了⾃⼰的重要性,⽽且暗示基督在⼗字架上为⼈类

受的苦以及神对⼈类的爱都还不够?

这些神学争论愈演愈烈,最后在16、17世纪间,天主教徒和新教

徒彼此杀红了眼,造成⼏⼗万⼈丧命。1572年8⽉23⽇,强调个⼈善⾏

的法国天主教徒,袭击了强调上帝之爱的法国新教徒。这场攻击称为

圣巴塞洛缪节⼤屠杀(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短短24⼩

时间,就有5000到10000个新教徒遭到屠杀。消息从法国传到古罗⻢的

天主教教皇⽿⾥,叫他满⼼欢喜,⽴刻安排举⾏庆典,还委托瓦萨⾥

(Giorgio Vasari)在梵蒂冈的⼀个房间⾥将这场⼤屠杀绘成壁画作为

纪念(⽬前这个房间禁⽌游客参观)。65不过24⼩时,基督徒⾃相残杀

的⼈数,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古罗⻢帝国曾经杀害的基督徒⼈数。

神是唯一

随着时间过去,某些多神论者开始对⾃⼰信仰的某位神灵越来越

虔诚,也慢慢远离了基本的多神论概念,开始相信只有那位神灵是唯

⼀的神,相信他是宇宙的最⾼权柄。但同⼀时间,他们还是认为神有

私⼼和偏⻅,让⼈类可以和神谈谈条件。于是,在这样形成的⼀神论

宗教⾥,信徒就能够直接祈求宇宙⾄⾼⽆上的权⼒来帮忙治病、中乐

透或是打赢⼀场战争

⽬前所知的第⼀个⼀神论宗教出现于公元前1350年,埃及法⽼阿

肯那顿(Akhenaten)宣布,当时在埃及众神⾥⼀位位阶并不⾼的⼩神

阿顿(Aten)其实是宇宙的⾄尊。阿肯那顿将对阿顿的崇拜制度化为

国教,还打算打压对所有其他神的崇拜。然⽽,他的宗教⾰命并未成

功。他去世后,对阿顿的信仰就遭到废⽌,⼜回到过去的情形,众神

同列仙班。

不论在何处,多神教都不断衍⽣出各种⼀神论宗教,但由于这些

宗教⽆法放下唯我独尊的中⼼思想,所以⼀直只能处于边陲地位。以

犹太教为例,仍然认为全宇宙⾄⾼的神还是有私⼼和偏⻅,⽽且关爱

的眼神全在⼀⼩撮犹太⺠族和以⾊列这蕞尔之地。于是对其他国家来

说,信奉犹太教⼏乎是有弊⽽⽆利,⽽且犹太教⼀直也没有推⼴到其

他地⽅的打算。这种阶段可以称为“本地⼀神教”。

到了基督教,终于有了重⼤突破。基督教⼀开始只是犹太教的⼀

个神秘教派,该教派信徒想说服犹太⼈,拿撒勒⼈耶稣就是他们期待

已久的弥赛亚。这个教派最早的领导者之⼀是来⾃⼤数(Tarsus)的

保罗,他认为宇宙的⾄⾼神有私⼼偏⻅,对⼈类并⾮漠不关⼼,⽽且

他甚⾄还化为⾁身,为了⼈类的救赎被钉死在⼗字架上,这种事不该

只有犹太⼈知道,⽽应该让全⼈类都了解。于是,就有必要将关于耶

稣的好事(也就是“福⾳”)传到世界各地。

保罗的这个想法开枝散叶,基督徒开始组织起了对所有⼈类的传

教活动。⽽在⼀场史上最意想不到的转折下,这个犹太教的神秘教派

接掌了强⼤的古罗⻢帝国。

基督教的成功,在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成了另⼀个⼀神论宗教的典

范,伊斯兰教于焉⽽⽣。就像基督教,伊斯兰教⼀开始也只是地球上

某个偏远⻆落的⼩宗教,但它⼜以更意想不到也更快速的脚步,打破

了阿拉伯沙漠的隔绝,收服了幅员从⼤⻄洋⼀直延伸到印度的庞⼤帝

国。⾃此之后,⼀神论的概念就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重要⻆⾊。 ⼀般⽽⾔,⼀神教徒⽐多神教徒更为狂热、更热衷传教。毕竟,

如果某个宗教愿意承认其他信仰,情况只有两种:第⼀种本来就认为

世上没有唯⼀的神,⽽是有许多神同时存在;第⼆种认为虽然有⼀位

最⾼的神,但下⾯分成许多⼩神祇,信仰每位神祇,可以说是看到了

部分的真相。但由于⼀神教通常认为⾃⼰信奉的就是唯⼀的神,也认

为只有⾃⼰看到了完整的真相,⾃然就会批评其他所有宗教都不可

信。在过去两千年间,⼀神论者多次发动以暴⼒消灭其他竞争对⼿的

战争,⽬的就是要加强⾃⼰的掌控。

⽽且很有效。在公元1世纪初,世界上⼏乎没有任何⼀神论的宗

教。到了公元500年左右,基督教已经收服了全球最⼤的古罗⻢帝国,

传教⼠忙着将基督教传播到欧洲、亚洲和⾮洲其他地区。等到第⼀个

千禧年结束,欧洲、⻄亚和北⾮的⼈们已经多半都信奉着⼀神教,从

⼤⻄洋到喜⻢拉雅⼭都主张上帝是唯⼀的神。到了16世纪初,除了东

亚和⾮洲南部,⼀神论已经掌控了亚⾮的绝⼤部分,⽽且开始向南

⾮、美洲和⼤洋洲发展。到了今天,除了东亚以外的⼤多数⼈不论信

仰为何,多半都属于⼀神论的宗教,⽽且全球政治秩序也正是以⼀神

论为基础⽽建⽴。

然⽽,就像是泛神论会继续在多神论⾥延续,多神论也继续在⼀

神论⾥存活。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相信宇宙只有⼀个⾄⾼的神,⽽

他也愿意关⼼你,那⼜何必崇拜某些只掌管特定领域的神呢?如果你

可以⼤摇⼤摆⾛进总统府要总统帮忙,⼜何必去求某个低阶⼩公务员

呢?确实,⼀神论的神学多半认为只有⼀个⾄⾼的神,其他任何神祇

都是虚假的,如果竟有⼈敢崇拜伪神,地狱的⽕焰和硫⻩就会在他们

身上燃烧 。然⽽,神学理论和历史现实⼀向⼤不相同。⼤多数⼈很难完全接

受⼀神论的想法,还是继续把世界分为“我们”和“他们”,也觉得所谓⾄

⾼的神实在太遥远陌⽣,管不到⾃⼰世俗的需求。最后的情况可以说

就是,⼀神论宗教⼤张旗⿎把其他神祇从⼤⻔赶了出去,但⼜从旁边

的⼩窗把他们迎了回来。以基督教为例,就发展出了⾃⼰的圣⼈系

统,但这套系统可说和多神教⼏乎殊⽆⼆致。

正如古罗⻢帝国的主神是朱庇特、阿兹特克帝国的主神是维⻬洛

波奇特利,每个基督宗教国家也有⾃⼰的守护圣⼈,协助解决困难、

赢得战争。英格兰的守护圣⼈是圣乔治,苏格兰是圣安德鲁,匈⽛利

是圣史蒂芬,⽽法国是圣⻢丁。⽽不论是⼤城、⼩镇、职业甚⾄疾

病,也都各有负责守护的圣⼈。像是意⼤利⽶兰有圣安布鲁瓦兹负责

守护,威尼斯则有圣⻢克负责照料。圣阿尔莫守护着烟囱清洁⼯的安 全,圣⻢修抚慰着收税员的烦恼。如果你头痛,该找圣亚贾⻄亚;但

如果痛的是⽛,圣阿波罗尼亚就更对症下药。

这样看来,基督教的圣⼈和多神教的那些神祇⼏乎没有两样。但

很多时候甚⾄还不只是类似⽽已,⽽根本就是这些神祇的伪装。举例

来说,在信奉基督宗教之前,爱尔兰的主神是⼥神布⾥基德。等到爱

尔兰被基督教化,就连布⾥基德也仿佛受了洗⼀样,成了“圣布⾥基

德”。⽽且直到今天,还是天主教爱尔兰最受尊崇的圣⼈。

善恶之战

多神论除了促成⼀神教,也促成了⼀些⼆元论的宗教。⼆元论宗

教信奉着善与恶这两种对⽴⼒量的存在。⼆元论与⼀神论不同之处在

于,他们相信“恶”也是独⽴存在,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创造,也不

归神所掌管。⼆元论认为,整个宇宙就是这两股⼒量的战场,世间种

种就是两⽅⽃争的体现。

⼆元论之所以成为⼀种深具魅⼒的世界观,原因就在于⼈类有⼀

个挥之不去的“恶的难题”(Problem of Evil),苦苦⽆法解决。“为什么

世界上会有邪恶?为什么有苦难?为什么会有坏事发⽣在好⼈身

上?”如果神真的是如此⽆所不知、⽆所不能、事事完美,⼜怎么会允

许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苦难?这让⼀神论者伤透了脑筋。⼀种很流⾏的

解释认为,神借着这种⽅式让⼈类拥有了⾃由意志。因为如果没有邪

恶,⼈类就⽆法在善恶之间做选择,也就没有了⾃由意志。然⽽,这

种解释⾮但不直观,还⽴即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有⾃由意志,也就

代表可以选择邪恶。⽽且,根据标准的⼀神论说法,还真有许多⼈选

择了邪恶的道路,于是神不得不施加惩罚。然⽽,如果神真的能事先

知道某个⼈会⽤⾃⼰的⾃由意志⾛上邪恶的道路,⽽且⼜会因此受到

惩罚,永远在地狱受苦,那么神⼀开始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神学家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已经写了⽆数著作,有些⼈觉得已经找到了答 案,也有些⼈觉得差得还远。但⽆法否认的是,⼀神论⾯对“恶的难

题”可以说是吃尽苦头。

对于⼆元论者来说,之所以好⼈也可能发⽣不幸,正是因为掌理

世界的不是某个⽆所不知、⽆所不能、事事完美的神。世界上仍然有

个不受控制的恶,⽽所有的坏事正是源⾃它。

⼆元论观点还是有些缺漏。虽然它简洁明快地解决了恶的难题,

却⼜碰上了“法则的难题”(Problem of Order)。如果世上就是有善恶

两股⼒量在拉扯,它们拉扯的基础是什么法则?举例来说,如果说两

国交战,基础就在于它们存在于同⼀个时空,⽽且受同样的物理学法

则规范。像是巴基斯坦发射地对地导弹能打到位于印度的⽬标,是因

为物理学法则对双⽅都同样适⽤。但如果我们说的是善与恶的互⽃,

现在⼜有什么法则来规范?这些法则⼜是谁订出来的呢?

相对⽽⾔,虽然⼀神论难以处理恶的难题,但要处理法则的难题

却是轻⽽易举:这个法则就是唯⼀的神所订出来的。其实,有⼀种解

释能够同时处理这两⼤难题,⽽且完全合乎逻辑:世上确实有某个全

能的神创造了全宇宙,⽽且他就是个恶神。只是古往今来,总没有哪

个宗教说⾃⼰信了这⼀套。

* * *

⼆元论宗教兴盛了千余年。⼤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和公元前1000

年之间,中亚有⼀位名叫琐罗亚斯德(⼜名查拉图斯特拉)的先知,

相当活跃。他的信念代代相传,最后形成了⼆元论宗教的代表:祆教

(Zoroastrianism,⼜称拜⽕教)。祆教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善神阿胡拉·

⻢兹达(Ahura Mazda)和恶神安格拉·曼纽(Angra Mainyu)之间的

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类必须站在善神这⽅给予协助。祆教在波

斯第⼀帝国期间(Achaemenid Persian Empire,前550~前350)已经

举⾜轻重,到了波斯第⼆帝国期间(Sassanid Persian Empire 224~651)更成为国教,⼏乎影响了所有后来在中东及中亚的宗教,并

催⽣了许多其他⼆元论的宗教,例如诺斯替教和摩尼教。

在公元3世纪和4世纪,摩尼教教义涵盖了从中国到北⾮,还⼀度

形势⼤好,似乎将取代基督教在古罗⻢帝国的地位。然⽽,摩尼教在

古罗⻢输给了基督徒,祆教波斯第⼆帝国败给了⼀神论的穆斯林,于

是⼆元论的波澜也逐渐退去。到现在,只剩下印度和中东还有少数⼈

信奉着⼆元论的宗教。

然⽽,就算⼀神论势⼒看涨,⼆元论却未真正消失。犹太教、基

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神论宗教吸收了⼤量的⼆元论信仰和习俗,许

多我们以为是⼀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元论的本质和精神。例

如有⽆数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都相信有某个强⼤的邪恶⼒量

(例如基督教的魔⻤或撒旦),他⾃⾏其事、与善神作对,兴⻛作浪

不受神的控制。

如果根据纯粹的⼀神论,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元的概念?(顺

道⼀提,《圣经·旧约》⾥压根就找不到这些情节。)这在逻辑上根本

不通。真要合理的话,⼀来是相信确实有⼀个全能的神,⼆来就是要

相信有两种对⽴的⼒量,⽽两者都并⾮全能。然⽽,尽管如此不合

理,⼈类还是很能接受这种⽭盾的概念。因此,我们看到有⼏百万虔

诚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居然能够相信既有全能的神,⼜有独⽴

⾏事的魔⻤,倒也不⽤太过惊讶。更有甚者,⽆数的基督徒、穆斯林

和犹太⼈居然还能想象善神需要⼈类的协助,好与魔⻤对抗,由此再

推导引发了圣战和⼗字军东征。

另⼀个关键的⼆元论概念(特别在诺斯替教和摩尼教),就是认

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诺斯替教和摩尼教认

为,善神创造了精神和灵魂,⽽恶神创造了物质和身体。根据这种观

点,⼈就成了善的灵魂和恶的身体之间的战场。从⼀神论的⻆度来

看,这完全是⽆稽之谈,何必要把身体和灵魂或物质与精神做这种区 分?⼜为什么要说身体和物质是恶的呢?毕竟对⼀神论来说,善神创

造⼀切,⽽⼀切都是好的。然⽽,正因为这种⼆元论的论点可以帮助

他们解决恶的难题,所以⼀神论还是忍不住接受了这个概念。于是这

种对⽴的概念最后也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思想的基⽯。此外,如果

相信有天堂(善神的国度)和地狱(恶神的国度),这也是⼀种⼆元

论的概念。《圣经·旧约》⾥从来没有提过这种概念,也从来没提到⼈

的灵魂会在身体死去后继续存在。

从历史上来看,⼀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承继了⼀神论、⼆元

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

徒⼤致上是信奉⼀神论的上帝,相信⼆元论的魔⻤,崇拜多神论的圣

⼈,还相信泛神论的⻤魂。像这样同时有着不同甚⾄⽭盾的思想,⽽

⼜结合各种不同来源的仪式和做法,宗教学上有⼀个特别的名称:综

摄(syncretism)。很有可能,综摄才是全球最⼤的单⼀宗教。

自然法则

我们⽬前为⽌讨论到的所有宗教,都有⼀个共同的重要特征:相

信的都是神灵或是其他超⾃然对象。然⽽,世界宗教史并不只是神的

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亚⾮⼤陆开始出现全新的宗教及信仰类型。

这些新型宗教信仰包括印度的耆那教(Jainism)和佛教,中国的道教

和 儒 教 , 以 及 地 中 海 的 ⽝ 儒 主 义 ( Cynicism ) 和 享 乐 主 义

(Epicureanism),共同的特征就是崇拜的并⾮神祇。

这些信仰也认为有某种超⼈类秩序控制着这个世界,但它们所崇

拜的这个秩序是⾃然法则,⽽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这些⾃然法则的

宗教信仰虽然某些也相信有神祇存在,但认为神祇就和⼈类、动物和

植物⼀样会受到⾃然法则的限制。虽然神祇可以说在这个⽣态系统中

有其优势(就算是⼤象或豪猪,也各有优势),但他们也像⼤象 样,并⽆法改变⾃然的法则。⾥⾯典型的例⼦是佛教,这可以说是最

重要的古代⾃然法则宗教,⽽且到今天仍然兴盛。

地图5 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核⼼⼈物释迦牟尼不是神⽽是⼈,俗名乔达摩·悉达多

(Siddhartha Gautama)。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约在公元前500

年是个喜⻢拉雅⼭区⼩国的王⼦,看到身边的⼈深深陷于苦难之中,

⽽⼼⽣不忍。他看到⼈不分男⼥⽼幼,不仅时常受到战争和瘟疫等灾

难袭击,还⽆法免于种种焦虑、沮丧和不满的情绪,似乎这⼀切都是

⼈⽣难以避免的事。⼈类追求财富和权⼒,获得知识和财富,⽣⼉育

⼥,建起宫殿和房屋。但不论取得多少成就,却仍然⽆法满⾜。穷⼈

梦想着要变富,有⼀百万的想要两百万,有两百万的想要⼀千万。⽽

且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尽的烦恼和 忧虑,⽆法从⽣⽼病死中解脱。⾄死,⼀切如梦幻泡影消失,⽣命就

像是毫⽆意义的追寻。然⽽,这个轮回该怎样才能跳出?

在29岁时,释迦牟尼半夜离宫,抛下了财富和家⼈,流浪⾛遍印

度北部,希望为这⼀切痛苦寻找出路。他前往各个修院修⾏,聆听各

个⼤师讲道,但还是⽆法完全感到解脱,有什么不满依然萦绕。他并

未绝望,决⼼反求诸⼰,直到找到彻底解决的⽅法为⽌。他⼊禅六

年,思索各种⼈类苦痛的本质、原因和解决⽅式。最后他体会到,⼀

切苦难并⾮来⾃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是出于每个⼈⾃

⼰⼼中的思想模式。

释迦牟尼认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欲念,⽽欲念总是会造

成不满。遇到不喜欢的事,就想躲开;遇到喜欢的事,就想维持并增

加这份愉快。但正因如此,⼈⼼就永远不满、永远不安。这点在碰上

不悦的时候格外明显,像是感觉疼痛的时候,只要疼痛持续,我们就

⼀直感到不满,⽤尽办法想要解决。然⽽,就算是遇上欢乐的事,我

们也从不会真正满⾜,⽽是⼀直担⼼这种欢乐终将结束或是⽆法再持

续或增强。有些⼈多年来⼀直在寻找爱情,但等到真的找着了爱情,

却还是不满⾜。有的开始整天担⼼对⽅可能会离开;有的⼜觉得⾃⼰

太过屈就,应该再找更好的⼈。(⽽且,我们也都认识某些⼈,⼜担

⼼别⼈离开,⼜觉得⾃⼰屈就)。

虽然上天可以赐⾬,社会机制可以提供公平正义和卫⽣保健,有

好的运⽓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但不论如何,我们的基本⼼态都不会

改变。因此,就算是最伟⼤的国王也⽆法避免焦虑,得不断逃避着悲

伤和痛苦,也总是想要追寻更多的快乐。

释迦牟尼找到⼀种⽅法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在事物带来快乐

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

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

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种丰 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

乐,也能不失去⼼中的平静。

但要怎样才能让⼼⾥接受事物的本质,⽽放下种种欲求,知道苦

即为苦、乐即为乐?释迦牟尼制定⼀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灵感

受事物的本质⽽排除种种欲求。通过训练,⼼灵专注在“我现在是什么

感受?”,⽽不是问:“为什么是我?”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并⾮不可

能。

释迦牟尼将冥想落实在各种道德规范上,好让信众更能专注在实

际的感受,⽽不会落⼊各种欲求和幻想之中。他要求信众不杀⽣、不

邪淫、不偷盗,因为这些作为⼀定会让欲望如野⽕燎原,⽽⼀⼼追求

权⼒、感官享受或财富。等到这些⽕焰彻底扑灭,原本的欲求就换成

了圆满和寂静,称为涅槃(梵⽂的原义就是“熄灭”)。达到涅槃,也就

是解脱了所有苦痛,能够⽆⽐清晰地感受身边的现实,没有什么幻想

和幻象。虽然⼈们很有可能还是会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经不再能影响

他们。毕竟,⽆欲则⽆苦。

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本⼈就达到了涅槃,从痛苦中完全解

脱。⽽在这之后他就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接着,佛陀⼀⽣前

往各地普传佛法,希望让所有⼈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以蔽之:

痛苦来⾃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要放下欲望,就

必须训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对佛教徒来说,这条“佛法”就是举世皆同的⾃然法则,“痛苦来⾃

欲望”这件事举世皆同,就像在现代物理⾥E总是等于MC²。所以,所谓

的“佛教徒”,就是相信这条法则,将这条法则落实在⼀切⽇常活动中的

⼈。另⼀⽅⾯,是不是信仰某个神灵,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

⼀神论宗教的最⾼原则是:唯⼀真神确实存在,那么他想从我这⾥要

什么呢?佛教的最⾼原则,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呢? 佛教并不否认有神祇存在,认为他们有强⼤的神通,能够带来降

⾬和胜利,然⽽神祇对于“由欲得苦”这条法则并⽆能为⼒。如果能够⽆

欲⽆求,任何神祇都⽆法让⼈感到痛苦。相对⽽⾔,如果⼈有了欲

望,任何神祇也⽆法拯救他脱离痛苦。

但也如同⼀神论的宗教,佛教这种前现代的⾃然法则宗教还是⽆

法摆脱神祇崇拜。佛教告诉信众,他们应该不断追求达到涅槃境界,

不要为了名利停下脚步。然⽽,99%的佛教徒都⽆法达到这个境界,⽽

且就算他们⼀⼼希望最后能达到这个⽬标,⽇常⽣活⾥多半都还是追

求着世俗的成就。于是,佛教徒还是崇拜着各种神祇,像是在印度的

佛教徒拜着印度的神,⻄藏的佛教徒拜着本教(Bon)的神,⽇本的佛

教徒也拜着神道教的神。

此外,佛教的⼏个教派也随着时间发展出满天诸佛菩萨。诸佛菩

萨是⼈也⾮⼈,他们已经能够达到涅槃、解脱痛苦,但为了解脱和帮

助还在轮回中的芸芸众⽣,倒驾慈航重⼊世间。所以,佛教徒崇拜的

并不是神祇,⽽是这些已经开悟⽽尚未成佛的⼈,除了希望他们协助

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们帮忙处理⼀些世俗的问题。于是,我们

就看到整个东亚有许多佛菩萨得负责降⾬、医病,甚⾄还得保佑杀敌

求胜,⽽信众也虔⼼祈祷,为他们焚⾹,献上各⾊鲜花、稻⽶和甜

品。

当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

⾄于各种新型现代教义,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我们

在此也就不可能⼀⼀检视它们的历史。它们“综摄”的情形,并不少于⼀

神论和流⾏的佛教。就像是佛教也能拜着印度教的神祇,⼀神论者也

能相信撒旦的存在,现在典型的美国⼈也能既是⺠族主义者(相信有

美国⺠族存在,⽽且相信它在历史上有重⼤作⽤),⼜是⾃由市场资

本主义者(相信社会繁荣的最佳⽅法就是公开竞争、追求⾃我利  益),还是个⾃由⼈⽂主义者(相信造物主赐给⼈类若⼲不可剥夺的

权利)。⺠族主义将在第⼗⼋章讨论。最成功的现代宗教:资本主

义,会在第⼗六章以专章探讨,阐述其主要信念和仪式。⾄于本章的

其余篇幅,则继续讨论⼈⽂主义的宗教。

有神论的宗教,重点在神的崇拜;⾄于⼈⽂主义宗教,重点就是

对⼈的崇拜,或者讲得更明确,是对智⼈的崇拜。⼈⽂主义的基本信

念,就是认为智⼈是独特的、神圣的,从本质上就与其他所有现代动

物有所不同。对⼈⽂主义者来说,智⼈的独特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情,决定了宇宙间⼀切事物的意义。所谓的“⾄善”,讲的是对智⼈好。

全球所有其他物种和⽣命,都只为了智⼈这⼀物种的利益⽽存在。

虽然所有⼈⽂主义者都崇拜⼈性(humanity),但对于⼈性的定

义却不⻅得相同。就像是基督教的各个教派对于“神”会有不同定义,⼈

⽂主义对“⼈性”的定义,⼤致上分成三种对⽴的教派。今天最重要的⼈

⽂主义学派就是⾃由⼈⽂主义,它认为⼈性就在于每个个⼈的⾃我特

质,因此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根据这些⾃由主义者的说

法,每个智⼈都有着⼈性的神圣本质。正是每个⼈的内⼼让全世界有

了意义,⽽且这也是各种道德及政治正当性的来源。如果碰上道德或

政治的困境,就该内省、听听⾃⼰内⼼的声⾳,也就是⼈性的声⾳。

因此,⾃由⼈⽂主义最重要的诫命就是要保障这种“内⼼声⾳”的⾃由,

不受外界的侵扰或伤害。⽽这些诫命统称为“⼈权”。

举例来说,这正是⾃由主义者反对酷刑和死刑的原因。在近代早

期的欧洲,犯下杀⼈罪的⼈会被视为违反破坏了宇宙秩序。为了让宇

宙回归平衡,对罪犯施以酷刑并公开处决,好让所有⼈⺠都看到宇宙

已经重返秩序。在莎⼠⽐亚和莫⾥哀的时代,伦敦⼈和巴黎⼈最爱的

消遣就是现场直击残忍的处决画⾯。但在今天的欧洲,死刑被看作侵

害了⼈性的神圣。虽然⼀样是为了维护秩序,现今的欧洲不会对罪犯

施以酷刑处决,反⽽是要以尽可能“⼈性化”的⽅式来加以惩罚,才能维

护甚⾄重建⼈类的尊严。借着昭示凶⼿的⼈性,⼈⼈都想起了⼈性的 神圣,于是秩序才得以恢复。像这样保护凶⼿,我们才能改正凶⼿做

错的事。

虽然⾃由⼈⽂主义将⼈性神圣化,但并不否认有神的存在,⽽且

它根本就是源⾃⼀神论的信念。像是相信每个⼈的本质⾃由⽽神圣,

就是直接源于传统基督教相信灵魂⾃由⽽永恒的概念。要是没有永恒

的灵魂和造物主的概念,⾃由主义者想要解释究竟个别的智⼈有何特

别,就很难讲得清楚。

⼈⽂主义的另⼀个重要教派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认为

所谓“⼈性”是个集体⽽⾮个⼈的概念。因此,他们认为神圣的不是每个

个⼈⼼中的声⾳,⽽是由所有智⼈这种物种构成的整体。⾃由⼈⽂主

义追求的,是尽可能为个⼈争取更多⾃由;⽽社会⼈⽂主义追求的,

则是让所有⼈都能平等。对社会主义者来说,“不平等”就代表着偏重⼈

类的某些边际特质,认为这⽐⼈类的普遍本质更重要,这样⼀来可说

是对⼈类神圣性最严重的亵渎。举例来说,如果富⼈⽐穷⼈有特权,

就代表重视“⾦钱”超过了⼈类的普遍本质(本质上,不论贫富,⼈类的

本质应该全部相同)。

和⾃由⼈⽂主义⼀样,社会⼈⽂主义也是以⼀神论为基础。像是

⼈⼈平等这个概念,就是来⾃⼀神论认为在神的⾯前所有灵魂⼀律平

等。唯⼀不是来⾃传统⼀神论的⼈⽂主义教派,就是演化⼈⽂主义,

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真正让纳粹与其他⼈⽂主义教派不同的地

⽅,在于他们深受演化论影响,对“⼈性”有不同的定义。相对于其他⼈

⽂主义者,纳粹相信⼈类并⾮处处相同,也不是永恒不变,⽽是⼀个

会进化或退化的物种。⼈可以进化成超⼈,也可以退化成⾮⼈。

⼈⽂主义宗教:崇拜“⼈性”的宗教

⾃由⼈⽂主义 社会⼈⽂主义 演化⼈⽂主义

智⼈拥有独特且神圣的本质,与其他⽣物有根本上的不同。所谓的“⾄善”,讲的是对整体⼈性有好处 ⼈性”是个⼈的概念,

存在于每个智⼈⼼中

“⼈性”是整体的概念,存

在于所有智⼈整体之中

⼈性”可变,可能退化成⾮⼈,也可能

进化成超⼈

最重要的使命,是保护

每个智⼈内⼼的⾃由

最重要的使命,是保护智

⼈这个物种的平等

最重要的使命,是保护⼈类,避免退

化成⾮⼈,并且⿎励进化成超⼈

纳粹打着保护优秀⼈种,避免退化的幌⼦,从事着反⼈类的勾

当。正因如此,纳粹才会主张应该要保护、好好养育雅利安⼈

(Aryan,他们认为这是最进步的智⼈类型),⾄于犹太⼈、吉⼘赛

⼈、同性恋者和精神病患这些被认为是退化的智⼈类型,则必须隔离

甚⾄灭绝。纳粹的辩⽩是,智⼈⼀开始能够胜出,本来就是因为演化

留下了这种“较优异”的远古⼈种,⽽淘汰了某些“较低劣”的⼈种,例如

尼安德特⼈就从此消失。⼀开始,不同的⼈种不过也就是不同的种

族,但后来就⾛上不同的演化道路。很有可能,这还会再次发⽣。纳

粹认为,智⼈已经分化出⼏个不同的种族,各有独特的特质,⽽雅利

安⼈拥有各种最优秀的特质:理性、美丽、诚信、勤奋。因此,雅利

安⼈拥有让⼈类进化为超⼈的潜⼒。⾄于像犹太⼈和⿊⼈这些种族,

特质不佳,可以说是现代的尼安德特⼈。如果让他们任意繁衍甚⾄还

和雅利安⼈通婚,岂不是污染了整体的⼈类物种,即将造成智⼈灭绝

吗?

⽣物学家已经戳破了纳粹的种族理论。特别是1945年以后的基因

研究,已经证明不同⼈类谱系之间的差异远远⼩于纳粹的假设。但这

些结论只是最近的事,考虑到1933年的科学知识,纳粹当时会这么相

信也不难想象。许多⻄⽅精英都相信有不同⼈种的存在,相信⽩⼈较

为优越,也相信应该要保护、培养这个⾼贵的种族。像是在许多最具

盛名的⻄⽅⼤学⾥,学者⽤最新的正统科学⽅法,发表的研究报告号

称证明了⽩⼈⽐起⾮洲⼈或印第安⼈更聪明、更有道德也更具技术。

⽽在华盛顿、伦敦和堪培拉的政治家也⼀⼼相信⾃⼰必须负责避免⽩

⾊⼈种受到玷污堕落,所以得要设下重重限制,避免像中国甚⾄意⼤

利的⼈⺠移居到像是美国和澳⼤利亚这种“雅利安⼈”的国家

这些⽴场,就算在新的科学研究发表之后也并未改变。想要造成

改变,科学的⼒量还是远远不及社会和政治。以这个意义来说,希特

勒不只把⾃⼰送上绝路,也让种族主义跟着⼀同送葬。在他发动第⼆

次世界⼤战的时候,他的敌⼈被迫泾渭分明地区分出“我们”和“他们”。

⽽在这之后,因为纳粹思想就是⼤张旗⿎地宣扬种族主义,让种族主

义在⻄⽅再也抬不起头。然⽽,改变还是需要时间。⾄少到20世纪60

年代,⽩⼈⾄上仍然是美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限制只有⽩⼈才能

移居澳⼤利亚的⽩澳政策,⼀直到1973年才废除。澳⼤利亚原住⺠要

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且⼤多数还是被认为不⾜以

发挥公⺠的功能,所以⽆法在选举中投票。

图20 一幅纳粹的宣传海报,右边是“纯种雅利安人”,左边是“混种”。纳粹很显然十分崇敬

人体,也很害怕低等种族污染人性、让人性堕落。

纳粹并不是反⼈性。他们之所以同⾃由⼈⽂主义、⼈权和共产主

义站在对⽴⾯,反⽽正是因为他们推崇⼈性,相信⼈类有巨⼤的潜 ⼒。他们顺着达尔⽂演化论的逻辑,认为必须要通过⾃然选择淘汰不

适合的个⼈,只留下适者,才能让⼈类继续⽣存繁殖。但⾃由主义和

共产主义要保护弱者,不仅让不适者⽣存了下来,还给了他们繁殖的

机会,这样就破坏了⾃然选择的秩序。如此⼀来,就算是最适者的⼈

类,也不免被⼀群堕落的⼈类淹没,变得越来越趋近不适者,⼀代代

下去就可能导致灭绝。

⼀本1942年的德国⽣物课本,就有⼀章“⾃然和⼈类的法则”,认为

⾃然界的最⾼法则就是让所有⽣物都必须在⽆情的⽃争中求⽣存,讲

到植物如何为了⼟地⽽奋⽃,甲⾍如何为了交配⽽奋⽃,最后课本的

结论是:

这场生存之战艰辛而无情,但这是让生命延续的唯一道路。这场

斗争能够消除一切不适合生存者,并挑选出适合生存的。……这些自然

法则不容置疑,目前还存活的生物就是明证。这些生物冷酷无情,抵

抗者就会遭到消灭。生物学不只告诉我们关于动植物的事,还告诉我

们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则,要坚定我们的志向,依照这些法则生存下

去、抵抗下去。生命的意义,就是斗争。对抗这些法则,则终必致

祸。

课本⾥接着⼜从希特勒的《我的奋⽃》(Mein Kampf)引了⼀

段:“想要违抗⾃然铁律的⼈,也就是违抗了那些他应该感谢、让他得

以为⼈的原则。与⾃然对抗,只会带来⼈类⾃⼰的毁灭。” 图21 1933年的纳粹漫画。漫画将希特勒描绘成要创造完美人类的雕塑家。至于旁边戴眼

镜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因为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暴力而怯怯懦懦无法动手。(也请注意,画

中对人体有着情色的崇拜。)

* * *

我们刚刚踏⼊第三个千禧年,演化⼈⽂主义的未来仍未可知。在

对抗希特勒的战争结束后的60年间,相关的禁忌挥之不去,没⼈提出

想将⼈⽂主义和演化论结合起来、⽤⽣物学的⽅式来让智⼈“升级”。但

到了今天,这种想法已经死灰复燃。虽然已经没有⼈说要淘汰劣等种 族或⺠族,但许多⼈正思考着如何利⽤更先进的⼈类⽣物学知识来创

造完美的⼈类。

但与此同时,⾃由⼈⽂主义和最新的⽣命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已经

出现⼀条鸿沟,我们很快就⽆法再忽视⽽必须直接⾯对。我们的⾃由

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都有⼀个神圣、⽆法

分割、⽆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切道德和

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但这个概念的前身正是传统的基督教信念:相信

每个个⼈体内都有⼀个⾃由⽽不朽的灵魂。然⽽,过去两百年间,⽣

命科学已经彻底破坏了这个信念。科学家研究⼈类这个有机体的内部

运作,并未找到灵魂的存在。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类⾏为的

不是什么⾃由意志,⽽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我们和⿊猩

猩、狼和蚂蚁并⽆不同。我们的司法和政治制度碰上这些发现,多半

是视⽽不⻅、不愿⾯对。但坦⽩说,现在这⾯堵在⽣物学以及法律和

政治学之间的墙,究竟还能维持多久

相关文章

  • 《人类简史》阅读

    《人类简史》 去年底,收到一份礼物:一本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和黄仁宇一...

  • 《人类简史》—科学革命 读书笔记

    从【科学革命】开始了《人类简史》这本书的阅读 通过倒序方式阅读《人类简史》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科学革命讲的是近...

  • 人类终极走向幸福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 2017.10.11 社科4号悦读室 沈阳梦想 通过阅读《人类简史》,个人认为,书中有些观...

  • 11-21 《人类简史》笔记,小型演讲,婚姻的修炼

    11.21 本周随记:人类简史阅读中。演讲技巧。关于婚姻生活的一点感悟。 1、最近在读《人类简史》,作者文笔风趣,...

  • 《人类简史》阅读笔记

  • 《人类简史》的阅读

    在接触《人类简史》以及后两本书的时候,我是通过得到里的罗胖分享知识了解的,刚开始没有太多的感触,觉得是一本简...

  • 《人类简史》阅读打卡

    7月21日第十五天阅读打卡: 人类以前都是靠狩猎采集为生,偶尔会吃点小麦,但绝不会把它当成主食。后来由于天气原因,...

  • 人类简史-阅读笔记

    时间 宇宙大爆炸,产生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形成物理学 原子结合成分子,行为化学 分子结合,有机物产生,形成生物...

  • 《人类简史》阅读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 Yual Noah Harari (尤瓦尔.赫拉利)生于1976年,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

  • 薄荷阅读 人类简史

    5月21日 strive to do sth 努力、奋斗(做某事) The alpha male strives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人类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vl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