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奕畅【杂谈】
有时候,觉得电视剧里的正面人物确实好表达出来:正义,善良,真诚,一幅铮铮傲骨。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正面人物,自始至终人格的设定就是如此,犹如清水一潭。就像我们小时候认为的世界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一样。而那些复杂的人物性格的描述就不是那样的好表达出来。就像我们经常吓唬孩子时说的“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就出自与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讲话》里冯远征老师的卓越表演有关。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我们经常说与原生家庭有关,与成长环境有关,与生活经历有关。外在环境的侵蚀,与内因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人性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犹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种子一样。每一粒种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双胞胎有百分之九十九相同的基因,也会有百分之一的独有的部分。
我们来看看两颗种子的命运。生活在海边的椰树的种子,在一次强烈的海风的吹拂下,脱离了树干。它们飘啊飘啊,随着海浪盘旋飞舞,随着海水万里跋涉,在一片沙滩上遇到了枯树的阻挡,无数次的冲刺没有得胜,只好留下来,扎下根,在这片沙滩上发芽,成长,长成一棵小椰树,经过无数的白天和黑夜它长成了一棵大椰树,树干上长满了椰子。它使劲的结着这些硕大的果子,把腰都给压弯了。再一次经历了海浪的咆哮撕扯后它被连根拔起。果子干枯,树干腐朽。而另外一粒种子,飘落在一片悬崖下的石缝之间,被石头卡主不能再去旅行。它想扎根,石头下很少有土壤,每天都在试探着找寻扎根的土壤,但是环境太恶劣,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以后,终于被他的根扎进了深深的海底,它活了下来长成一棵大椰树,当硕大的椰子压的它抬不起来头时,决定撒手一些不成熟的果子,让它们自生自灭。很多年以后,在这片悬崖下长出一片茂密的椰林,那颗椰树在子孙的环抱下安眠。这是我在看纪录片时看到的一段景色。
我想,人很多时候,像不像这漂流的种子,有不可选择的出身,有身不由己的被动成长,有自主决定的能力,有不同的结果。有一些是我们不能改变和把握的。但有些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把我们能够掌控的部分把握住,就是我们的选择。
我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刚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婴儿,就像白纸一张,纯洁单纯的没有一丝污浊之气。他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父母家人。当他饥饿的时候,需要温暖怀抱的时候,当他模糊有意识的时候,当他看见周围的人第一眼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感觉,都会回馈给这个婴儿不同的样子和感受。他也会因为这个感受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甚至思想。当他遇到的是爱,温暖,抚慰,自然反馈的行为是爱的行为。当他遇到的是愤怒,着急,恨。他所接受反馈的就是这些。逐渐逐渐在他那里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思维,从而形成不同的性格特性。
人性是个太过于宏观的话题,也是个复杂的很难描述题目。我只知一二。
我们表面上认为的好人,也有恶的一面。反之,恶人也有好的一面。很难定义一个人的好坏。就像人性的很多面是无法确定的一样,它是一个变化的物质。
我相信一个人的最初的初心都是善的,每个人都想做个好人。只是这个好人的标准各不相同罢了。当你用善的思想,行为引导他的时候,他可能表现出的是更加善,而你用恶的思想引导他时,他表现的行为思想就是更加恶。善与恶在一个人的身体里,思想里作战。最终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个引诱你的人或者事情。人性中的善与恶的较量无时不刻在你的身体里战斗着。也许一念之差,也许一时之差,你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与行为,从而带来天壤地别的结果。那么,我们就把恶消灭在起步阶段,让恶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你的性格中剔除出去,仅仅只留下善。
我们说:人难得的是知人,最难得的是知己。知人了解别人,知己把握自己。世界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我们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善良,感召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召真诚的人们。用人之初心善待每一个我所遇见的人。
感恩: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现。
感恩 :一路有你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