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八载
行行浅显字,未达启齿情
这一次强烈的离别感受,是慧佳的提前离席带来的。多希望她不要提前走掉,但转念想到我也没几日就要离开了,舍不得我的师友,舍不得我的校园,舍不得我的成都。
-写在前面
成都八年,这日子过得快或是慢?脑海中八年前火车上我的模样还清清楚楚,但那分明的稚气离现在很远很远。成都八年,青春八载。八年前,我独自拉着行李箱来到川大,满载不安和期待;八年后,我将离去,带着不舍和满满回忆,留下了我的青春。
还记得当年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欣喜若狂,而志愿结果出来的时候,我跌入谷底。那时候的我安慰自己,这一定是我的“遵义会议”,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之后一个人拉着笨重的行李箱到成都东、到江安、再到11舍302C,看着车厢里和校园里送孩子的父母,我觉得我可厉害的,一个人都不认识,也能搞定自己的生活。来到江安后,却觉得自己找不到同类人可以做朋友,不习惯只会读书的我没有一点特长。我想要圈子,却融不进任何一个圈子。现在回头来看,接纳成都我用了两年,而思念她或许是一辈子。
过了些时候,我遇见了火车上一面之缘的申士涛,结识了我的第一个朋友圈“南中校友”,多怀念啊,本科那两年,你们带给我的幸福快乐!还记得我们二十人的小分队,在江安的草坪上过了不知多少次生日,骑着自行车去西南民大找美食放烟花,在KTV熬夜到清晨,在文星镇过儿童节,去棠湖公园看不眠的海棠,在九眼桥酒吧摇骰子,从望江送我回华西,往事历历在目。
这两年间,第一次见二娃和莎姐是在给二娃过生日的草坪上,实诚的二娃说她生日,但没什么认识的人,想叫我一起,第一次被需要很是感动。也认识了潇潇洒洒、汉子般的莎姐,再后来就是我们在江安一起看星星的两年;第一次见梅子是因为弄国贷资料,她抬头的瞬间,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脸蛋儿一下子就刻在我脑中,第一次见小芸儿是这个毫不客气的女孩子问我数学题,后来便是三人期末组团泡图书馆的日子。多媒体协管员的日子也让我认识了凌老师、刘萍儿、许莲玉和AB座的小伙伴儿们,在面对这份工作的时候,我曾犯过许多错,且以此作为警醒!
那时候的江安,是属于长桥的。那又长又毫无景色可言的长桥,连接着光秃秃的青春广场和图书馆广场,把我的生活和学业切开了(主要是把食堂宿舍和教学楼分开的麻烦)。夏天的时候,长桥晃眼的瓷砖,反射的太阳光把自己午睡后的烦躁上升了一个等级;冬天的时候,远处的树已经凋零,长桥就显得更加光秃秃;下雨的时候,一不留神还容易打滑。长桥可真长啊,这是不夹杂着自豪的一声哀怨,除了关于长桥的情诗,想必也没有更多浪漫的回忆了。
江安河边,明远湖旁,有我想要逃避成都,不停给亲人打电话的身影;有我四六级考试背单词的声音;有我失恋时大哭的狼狈;有我迷茫找不到人生意义时的哀叹;有我的抱怨和朋友的开解。虽然这两年有诸多不愉快,但我仍怀念不高山上的腊梅,明远湖的芦苇,艺术小剧场的演出,傍晚昏黄的路灯映着的围合门口的樱花,西南门的小三轮,杨胖子干锅,粥底火锅,以及那天真诚的笑脸。
离开江安,我才终从迷茫中找到一点忙碌,曾在基础医学的两个实验室待过一段时间,在马老师实验室那段时间挺开心,有很多厉害又愿意指导我们的师兄师姐,还有川琪和娟儿,第一次有了大家庭的感觉,让我感觉到了满满的和谐和感动,也许是这个时候吧,我的性格更开朗了。学校的科研设备很先进,有那么一群科研工作者在没日没夜地工作着,这是我心中努力和发展的成都的缩影。
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感恩咱华西公卫的授课老师,老师们的专业深度和道德情操真让我心向往之,还记得王津涛老师说垃圾分类时的激动、吕晓华老师信手拈来的航海路线、栾老师对艾滋防控的思考、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故事、校车上老师对我的劝解和忠告,遇见我的授课老师,让我终有了强烈的专业认同感,并愿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感恩有这么一个群体,在工作的同时,也能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融入进去,传达出来。
大四的时候,我每周和娇娇去江安听丁老师上课,娇娇是教会我很多东西的好友,也是我第一次从她身上确定了好友的定义,她一颗赤子之心,努力追求着自己心中的信仰,在迷茫和困顿中思考着前进着。我们俩一起讨论论语,讨论是非,一起看过的戏曲,一起聊过的小说,看过的电视剧,都是精彩。通过娇娇我认识了丁老师,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不过由于我懒惰而学艺不精,愧对丁老师了。丁老师是一个让我觉得我这大学没白读的良师,感谢川大,让我有幸接受他的教诲。
大五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那时候刚保研完,没有一点压力,只有几门轻松的课,没课的时候就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专业知识。每周一晚上跑去江安听丁老师上课,其他晚上就去做家教。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偶尔也独自出去玩,去公园看海棠、去海洋馆、都江堰、美术馆、金沙遗址、成博、省博。对于成都,我也是这时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关于成都的历史文明、文人骚客、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追求。之后,在信息中心实习了半年,提前体验了上班的感觉,子武师兄、罗罗姐、雪莉姐、小宋师姐、小刘姐,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大家都是很好的人,对我这个职场小白相当的包容啊。
挺遗憾懿懿高我一级,在一起的机会少了很多,毕竟能遇见趣味相投的人不多。第一次见懿懿正值川大120周年校庆,人文博物馆免费开放,焦急的我正打算问路,发现前面也有一个女孩子。确认过眼神,是一个我喜欢的女孩子,热情大方。我喜欢给她讲丁老师说过的话,一起去听牡丹亭,去博物馆。她喜欢带我去吃美蛙、炖排骨、串串、烤鱼。
研究生三年不开心的事儿有,开心的也挺多。但经历的这些事儿要么成为美好的回忆,要么成为成长的助推剂,都挺好!跟在张老师屁股后面的这几年,跑了不少财务报账和杂事,有不少怨言,但也学到不少东西,见了不少世面。嘉悦姐、婵姐、马老师、张黎姐、薛玉姐、陈师兄带着我这个小白做项目,肖倩、廖芳、吴老师、姚师兄听着我日复一日的吐槽,师弟师妹们对项目的支持带来的欢乐。张妈妈组每年的聚餐,亘古不变的话题,欢乐多多。每个人的性格都很不一样,都很有意思,很可爱。在这里真心能遇到真心,热情也能得到友好的回应,心酸痛苦能得到释放,敞开的心扉不会遇到横穿的刀子,这也许是最后一个欢乐园了。再也不会有耐心仔细教我的师兄师姐、再也不会有姚师兄像哥哥一样地唠叨我、再也没有聪明刻苦的吴老师的大腿抱、再也没有肖倩的一丝不苟催促着我端正工作态度、再也没有廖芳的独立让我认清人与人间的合适距离以及精致生活的必要性了。还记得我们一起过过的那些生日,还有一路吐槽、一路前行的日子。
对于慧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内向温柔的女孩儿,熟了之后才知道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硬汉子。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没从本科学业中过渡过来,便在挣扎和痛苦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当然也完成了身份转型。二年级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便决定寻一枚良人,天天上自习。和她一拍即合,从此开始约图书馆、约饭、约跑步的生活,长达一年之久。自此 荷花池旁、操场上多了一个聊兴趣、听我吐槽、商量事情和督促我学习的好基友。
我三个舍友,老刁、露姐和霞霞,华西八年,我们相伴八年。我们学同堂食同席寝同眠、一起考四六级、考计算机二级、做兼职、做大创、入党、做汇报、在华西医院实习、做项目、去旅游、找工作、熬夜爆肝(考解剖、考免疫、考药理、考内外科、考执业医师证)、把打包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的日子都是我们满满的青春。露姐是欢乐的源泉,各种无意识的搞笑和白痴,我到现在还怀疑寝室莫名其妙出现的东西都是来自健忘的她,我常怀疑露姐的脑回路和寻常人不一样,哈哈哈。露姐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挑战的人,能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险是很难得的,和她在一起能在平淡的生活中走出不一样的精彩。很喜欢看露姐的欲望和道德感作斗争的样子,更显得她在做出决定后的可贵了,这是一个柠檬一样的女子。老刁是一个稳如老狗的人,总觉得她的人生每一步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喜欢计划安排,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走哪条路,即使在对未来和自己的了解还不够明朗的时候,也能选择一条最稳当的路。妥妥的靠谱,这是一个苹果一样的女子,在水果摊上无论春夏秋冬总有她的一席之地。霞霞最初是我的饭友,小吃货一枚。也是咱国奖获得者自然是实力选手,不过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通透和老道。霞霞是我的狗头军师,有什么拿不准的就常同她商量。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总能从同理心出发,得到全面且深刻的观点。这是一个荔枝一样的女子,行事低调,但内容晶莹剔透。我呢?希望这几年我也是一个川大好舍友,带给你们的都是美美的回忆吧。还有很多好友,一起找工作的“华西有黔人”、凯佳、还有还有那些走散了的朋友们。
早上起床后,在214的阳台上洗漱,看见阳光铺在食堂广场上,洒在密密的树叶上,投在台子上。中午躺在一拉窗帘就隔绝了整个世界的床上,拿出手机看着漫画傻笑。晚上和舍友嘻嘻闹闹后,爬上床闭上眼睛便想到,这张床睡不了几次,这个小窝是要告别了,这样的热闹也不会再有多少时光了。
舍不得的华西,是讲台上的勇气,是图书馆的空调,是本科的学业研究生的奔忙,是凌晨长椅上的身影,是荷花池旁的促膝长谈,是操场上打卡的成就,是食堂里随意夹菜的筷子,是华西棋牌室里的嬉闹,是大学路袁记串串的热气沸腾,是水果市场的春夏秋冬,是离食堂只有三分钟的女四舍,是离林荫街只有百来步的女六舍。成都留下了我在绿皮火车上玩杀人游戏的过去,只有两条地铁线的2012,导航、微信和支付宝快速发展惊叹。我爱成都,爱着金沙三国,爱着载人的小三轮,爱着华西修鞋修车的小铺子,爱着那个背上书包不依附别人去旅行的我,爱着和我在街头、在校园、在寝室来来回回的你们。
-庚子年辛巳月癸酉日于华西
第一次感受到浓烈的离别之情,是娇娇离开的那个冬天的凌晨,路面还是湿的。老刁、露姐和我送她到地铁口,看着她在路灯下远去的身影,此去一别,不知何年再见,以后我的人生便少了你的相伴。华西八年,留下我坎坷的爱情,也留下我的浓烈的友情,以此来祭奠我的弱冠华年。唯愿我们,未完待续。
-写在后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