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北魏中尉李彪,家世孤微,在朝廷有没有亲援;刚到代都平城时,因为清渊文穆公李冲亲贤好士,倾心归附他。李冲也器重他的材学,对他礼遇甚厚,并举荐给北魏主元宏,并且在朝臣中对他广为赞誉,或公开支持,或私下引荐。后来,李彪做了中尉,弹劾不避贵戚,北魏主元宏也赞赏他的贤德,认为可以和汲黯相比。李彪自以为已经得到皇帝知遇,不再需要李冲,对他稍稍疏远,唯只是在公开场合拱手致意而已,不再有尊重恭敬之意,李冲对此怀恨在心。
后来,北魏主元宏南伐,李彪与李冲及任城王元澄共掌留守事务。李彪性格刚豪,很多事情意见与李冲不一致,数次与李冲争辨,形于声色;自以为是法官,别人不能弹劾他,很多事都独裁专断。李冲不胜其忿,于是收集李彪前后过失,将他关押在尚书省,上表弹劾李彪”违傲高亢,公然僭越职权,坐在轿子上直入皇宫,私自取用皇家器物,骑乘御马,无所忌惮。臣已经集合尚书以下、令史以上官员于尚书都座,将李彪所犯罪状告诉李彪,审讯其虚实,李彪都承认伏罪。请以现有罪状,免除李彪职务,交付廷尉治罪。”李冲又上表称:“臣与李彪相识以来,将近二十年。见他才优学博。议论刚正,以为他是出类拔萃,公正清廉之人。后来,渐渐发现他为人残酷急躁,还认为益多损少。但是,自从皇帝大驾南行以来,李彪兼任尚书,朝夕与他共事,才知道他恣意专权,无所忌惮,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听他说话,好像是自古以来最守忠恕之道的贤人,看他的行为呢,实际上是天下奸佞残暴的国贼。臣与任城王卑躬曲己,就像弟弟事奉兄长一样顺从他,他想要做的事,就算不合理,我们也不得不屈从。这些都有事实依据。如果臣说的是事实,应该即刻将李彪流放北方荒野,以铲除乱政之奸臣;如果臣说的事没有证据,那就将臣放逐于四方边疆地带,以平息谮言陷害。”这份奏章,是李冲自己亲手撰写,家人都不知道。
皇帝读了奏章,叹怅良久,说:“想不到留台闹到这个地步!”既而说:“李彪固然自满,李冲也过分了。”黄门侍郎宋弁一向怨恨李冲,而与李彪是同州老乡,关系亲善,暗地里左右处理结果。有司叛处李彪死刑,皇帝宽宥他,除名而已。
李冲一向雅性温厚,到了逮捕李彪之际,亲自数落李彪前后过失,瞋目大呼,把茶几砸过去,都摔断了,御史们吓得自己倒绑双手,叩头到地。李冲肆口辱骂,于是发病荒悸,言语错缪,时而扼腕大骂,称“李彪小人”,医药都不能治,有人认为是肝脏破裂,十几天后就死了。皇帝为他哭丧,悲不自胜,追赠为司空。
李冲勤敏强力,长期身居要职,文案堆积如山,终日视事,未尝厌倦,工作都能圆满完成,才四十岁,头发就白了。兄弟六人,分别是四个母亲生的,少年时兄弟之间颇多忿恨竞争。后来李冲富贵,俸禄赏赐都与兄弟们共享,感情更为敦睦。但是喜爱任用同族和姻亲,以私心授以他们以官爵,一家人一年俸禄有绸缎一万多匹,时人以此对他颇有微词。
华杉曰:
李彪这种人,是一种典型,我们经常都会遇到,这种人也有一点才干,对人特别能倾心顺服,尽心卖力,但是,他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随时要爬到今天他依附的人头上去,作威作福。所以,他不是真明白事理,最终要把自己的人生搞砸。
李冲呢,他为李彪付出太多,所以觉得自己一番好心被狗吃了,忿恨到肝胆俱裂。这也是皇帝说他的,太过分了,狗吃了就狗吃了,把那狗撵走就是了,哪能被他气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