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天给四班学生讲选修教材中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觉得着段文字,也是在谈我们的学习实践的,就随便跟班级学生讨论了一下。记得讨论的还是比较欢愉的。
总结时,我告诉学生,其实在我们进行写作时,应该好好借鉴一下文与可的“胸有成竹”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会有写作恐惧症,就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没能很好的抓住脑子里闪现的灵感和思维的火花。如果能及时抓住闪现出来的灵感或是思维的火花,能“急起从之,以追其所见”把灵感或是火花记录下来,多加注意一点写作技巧,定然会成为写作高手的。
之所以现在我们写作水平平平,多数也都是“不学之过也”。我们应该在平时,要多加练笔,逐渐做到内外相一,心手相应。
学生们反驳我说得轻巧,其实做起来很难的。说你是语文老师,是专业的,当然认为写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对他们自己不是专业的来说,这是很难得。
我摇头,说你们不够自信。其实世上虽是万事万物,表现各异,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不论是写作还是绘画都应该追求胸有成竹。一旦胸有成竹,即便不是你擅长的,你也一样可以做得优秀。
这时有学生起来怼我,说老师你自己能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吗?
我顿然感觉他怼的我有点受不了。但也觉得他质疑的很合理。我该怎么接招呢?
我一言不发,盯着他足足看了10秒。
此时,同学们看我脸上表情僵硬,知道我要难堪尴尬,被“打脸”了,一下子都淘气起来。
我必须正面接招,为了自己说出来的话。如果这次栽了,影响是大大的。虽然我相信他们的善良一定会原谅我的,但我却认真了。
我突然微微一笑,哂了他一下。拿起一小节粉笔,转身面向黑板。正好黑板左半边还有空的。干干净净的。我略略顿了顿右手,然后我动手了…
手中粉笔直推向上,唰唰唰,画了三四根竹子,在竹节处还画了枝叶。觉得还可以,轻轻转身。放下粉笔,自我感觉有点庖丁解牛后的那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他们不知道,我曾经也自学过一点水墨,今天逼得我表现一下。
(上课没带手机,没有拍照保留原创,但构图跟这张图片差不多,当然没这好看。)
当我转身,他们看到我画的竹子,看着还行,有点像,也就叫好。似乎忘记了,刚才怼我的事了。
我也释然,也没有去计较什么,并且还指着黑板的竹图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他们听了,被我逗乐,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你们信了吧?”
“夫子了得。”
当我回到办公室,坐在座位上,想想刚才还真是惊险,差点被学生“打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