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莹,出生在海岛上,爸爸是驻岛军人,妈妈是岛上的赤脚医生,他们俩总是很忙。部队大院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儿,男孩子们玩冲锋打仗,我也跟着喊:冲啊,冲啊!举着小木棍儿追着他们跑。爸爸看了直摇头:“小莹的鞋是不是不合脚啊?跑在后面。”
哈哈,岛上的孩子好像不用爸妈操心,自己就长大了。
夏天,我们最喜欢泡在海水里。中午放学,我们回家扒拉几口午饭就跑到海边。孩子们没有泳衣,穿着平角短裤和小背心。大太阳底下,我们排着队,从高高的礁石上跳到大海里。和跳水比赛刚好相反,哈哈,我们比谁跳的浪花儿大。扑通!扑通!跳下去的孩子游上岸,身上的海水很快被太阳烤干。一个个晒得皮肤黝黑、头发焦黄!孩子们为了再次回到凉爽的大海里又爬上礁石,乐此不疲!
咦?最后一个是谁跳的?没有水花儿!也没人上岸。
“是小可!”
“不好,他太小了,还不会游呢!”
孩子们说着,纷纷跳进海里,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捞上来。小可躺在沙滩上,吐了几口海水醒过来。
孩子们担心地埋怨起来:“小可,小可你不会游,为什么还跟着我们跳!”
“我,我看着你们排队跳着挺好玩儿,就悄悄地排在后面跟着跳了……”
“哈哈,哈哈——”孩子们笑成一团。
下午上课时间要到了,孩子们开始往学校跑。小莹走到井边,用小胳膊吃力地摇着辘轳,打上半桶水,从头浇下来,冲去一身的海水。
孩子们跑进教室,一屁股坐到木头椅子上开始上课。
老师看着每把小椅子下的一滩水痕,在泥灰地上结成一圈白白的水印。“你们中午又跑去上海了!学校的桌椅都被你们腐蚀坏了!”
放学了,孩子们又呼啦地涌向海边。夏天日长,到了晚饭时间,孩子们也不愿离开大海。小莹起身回家吃饭。
“小莹,你回家给我捎点吃的回来。”
“小莹,给我也带一口。”
“小莹,我也不回家吃了……”
不一会儿,小莹捧着一堆玉米面饼子回来,还带了大蒜。孩子们围在一起,掰开饼子,海水炖着小鱼,剥开大蒜瓣儿配上自己摸上来的生海参。海边晚餐开始了。
妈妈有个白色的医药箱,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红十字,里面装满了纱布、退烧药、止痛片。小莹在山上划破了腿跑回家,打开医药箱扯出一大截白纱布缠在伤口上,又冲出去玩儿了。晚上回来,腿上的纱布不知什么时候跑掉了,腿也不疼了。
“妈,我可能是感冒了,我头疼。”
“我忙着呢,你去医药箱里掰片儿止痛片吃——小孩儿不能吃一整片哈!”
小莹掰不动,拿起厨房菜刀一拍,把药片拍成了粉末。她用手指捏起一小撮放进嘴里,端起水碗,咕咚咕咚喝下去。一抹嘴又跑出去玩儿了。晚上一身汗跑回家,头也不疼了。
小莹的噩梦就是夜里被妈妈叫醒。妈妈要出诊,爸爸不在家。妈妈只得把她和弟弟都带上,夜里山路黑,小莹和弟弟的手上都拴着绳子。小莹家不锁门,因为全村不多的几家有电话,小莹家有一部电话。邻居遇上急事就过来打电话。小莹放学回来,家里炕上躺满了找妈妈看病的人。如果妈妈白天出诊,就会有不认识的人给他们姐弟俩做饭吃。小莹真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冬天的海岛很冷,小莹跟着大人们搬进防空洞。这里除了没有窗户,和普通房子没什么两样,每个房间都有灯,照明很好。有的人到了夏天也不搬出去,洞穴里真是冬暖夏凉呢。
海岛的假期要进行义务劳动。每间教室都堆满马面鱼,渔业公司用这种鱼做烤鱼片。但它的皮不能吃,必须扒下来,所以又叫它扒皮鱼。工人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学校一放假,孩子们就会在教室里帮工人们给扒皮鱼剥皮。
爸爸复员了,我们全家离开了海岛。但海岛上留下了我的童年记忆。
小莹结婚那天,男方问你们女方家里准备几桌呢?小莹说,我们家里人不多,准备五桌吧。结果白天来了十桌,晚上来了十五桌!好多人小莹都不认识,他们都是从海岛上坐船赶来的。
“妈,这是岛里张婶带给你的一包鱼干。”已经头发花白的母亲问道:“哪个张婶?”“我也不认识,她说你夜里为她家出过诊。”“都几十年前的事了,我真不记得了……”
海岛人却记在心里,记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