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认识的上海

我认识的上海

作者: AlienJunX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22:39 被阅读0次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来上海的情景,2011年国庆过后,我和钟哥买了火车票跨上从南宁出发的火车,我当时还没坐过这么远的火车完全不知道买个硬座是如何的煎熬,当时由于台风延误列车,原本20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了30多个小时才到上海,然后挤进陌生的地铁,感觉一切都特别新鲜;从地铁钻出地面后,当时路边的梧桐已经开始落叶了,有些许秋的凄凉。 那晚我在阳台窗前,望着窗外的灯火,感觉自己很渺小,上海的人行道地砖都铺的很整齐很平坦,这是我对上海的印象。

在这座城市生活就不得不提公交,上海公交汽车当时都是volvo的,开的很快,难道是车子性能好?给人一种快节奏的感觉, 统一的浅绿色和白色的涂装显示着这座城市的前沿和活力,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也不少,车辆的内部做工水平都挺高,基本上很难看到有破烂的公交车在投入运营,公交的票价是2元,比较好的是两次间隔2小时内第二次是1.2元,胜似有种第二杯半价的意思。 现在多了很多其他品牌的公交,但整体环境都还是相当高的水准。

说完公交车,说说上海的马路吧,马路其实各个城市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维护,上海在道路的维护上也是挺勤快的,例如 人行道的地砖出现松垮,大部分情况不出两个月就会修补好;大的马路上修补也算快速,来上海五年住的小区外面马路整个重新铺了一次,两边人行道地砖也重新铺了一次,如果按照这一计算的话,大概是五六年一个大的维护周期吧。 某些路段低洼下雨积水,同样也会很短时间内就用水泥填好,这方面确实别的城市没有看到这么及时维护的,也许是我不了解。

上海骑电瓶车的并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共交通很发达,地铁的准时快速就是出行的最好选择。
在共享单车出来之前,大部分人都是公交车解决最后两公里。

饮食是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浙江沪口味颇为相似,以红烧油炸之类为主,口味偏甜,还喜欢加淀粉。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那种粘稠的感觉?
早餐如果上班族赶时间,一般都是在地铁口买个包子馒头或者煎饼,基本都是等地铁或者在路上吃掉,这是大部分人解决早餐的方式,因为赶时间,而且也比较实惠一般两三块钱就搞定,两年前我也基本是这样度过的,当时真不知道还有快餐店早上也供应各类早餐。
午饭都是各类盖浇饭,基本上都是十五到二十元左右,如果想再便宜点? 那就只有兰州拉面了,一小碗牛肉拉面里面两三片牛肉8块钱,这也许是最便宜的了,由于工作节奏快,写字楼里的大部分白领现在都选择订外卖,也就催生了外卖大战,外卖电瓶车满街跑。或者选择便利店的便当,十几块也就凑合。
我记得他们喜欢吃羮,我和一个同事总是调侃,羮吃起来就像浆糊。 还记得当初我们只去湘菜馆吃东西,到后来慢慢的也就没那么抗拒了。 这里的人也喜欢面食,葱油拌面,油炸的黑乎乎的葱,泼上一勺热油,唉很难下口啊。 生煎,特色小食,还记得有朋友过来玩,带他去吃生煎,回去后他总是念念不忘这里的生煎。 冬天,黄酒的季节,每年入冬黄酒的销量比平时至少翻几倍吧,饭店里经常能听到,“老板,黄酒加姜丝热一下”;市区平时是很少见到路边摊和各类大排档,所以平时也就听不到那些在路边喝酒猜码的大佬,只有晚上十点后城管活动少了,才会有摊主从家里用三轮车拉着桌椅板凳和食材出来支摊顶风讨生活。

由于离菜市场近,自从自己做饭后就很少在外面吃,也就免不了和各种卖菜大妈大姐打交道,他们经常在说金额的时候习惯的说成沪语。如果是卖肉的小贩,就奸诈狡猾了,不过倒也不奇怪,哪的卖肉小贩都坑。生活在一片区域,自然就对周围的人和物有所了解,打交道多了也就认识了,比如出个门忘记带钱之类的,就先赊着,倒也好说;记得有一次出门忘记带钱包,在卖早餐的大妈那里借了五块钱坐地铁。
说到城市排外,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排外,据说上海是全国有名的排外; 在这里5年了,我的切身体会,倒也觉得还算好吧,排外主要还是体现在这些地方,比如老的小区,老弄堂,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思想没那么开放的人特别排外。还记得有一次去派出所办事,起初高高在上不怎么鸟人,得知我正常缴纳各种税后,态度才好转。曾经做项目也接触过一些部门的人,上层的老领导和进去的年轻人思想上就很不一样了,将来更多的80后接替工作,整个国家应该会有更好的转变。

其实生活中最影响的还是环境,比如空气质量,隔三差五就雾霾,甚至出门你都不敢大口呼吸,所以回到老家才敢没有任何顾虑的大口呼吸。可以想象这就是大城市的痛苦,据说上海比北京好多了。

每个人都带着刺,你不带就会受伤,像丛林法则一样!

说完交通和饮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住房。 当时住的小区是均价四五万,也就是说我住在一套价值五百万的房子里,小区是80年代的老小区,所以你感受一下那种感觉。当时每月房租是1200,三室一厅合租其中一间次卧, 其他配置都挺全的,每天可以烧菜做饭洗衣。在内环附近已经算比较便宜的价格了,而且这价格维持了三年。一路飙升的房价,确实在打压着来这座城市的年轻人。

在医疗方面,上海是没有小诊所的,平时如果小感冒想找个小诊所开点药那是不现实的,要么去药店,或者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其实相当于小诊所,只是稍微正规一点。不行就只能去大医院了。这里对用药品管理的很严格,外面药店根本买不到抗生素类药物,去大医院看病排个一小时都是正常现象。

写于2016年12月5日。

相关文章

  • 我认识的上海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来上海的情景,2011年国庆过后,我和钟哥买了火车票跨上从南宁出发的火车,我当时还没坐过这...

  • 我认识的一个上海姑娘

    她生活在社会的世界,她也生活得敏感,但这种敏感是用来处理和应付各类关系的微调器。她做公关。 据说公关公司的多寡是一...

  • 我所认识的上海人(二)

    上海阿姨 上海阿姨留给人们的印象跟全国各地的大妈大概差不多:好管闲事、有点吹毛求疵、泼辣,嗓门大、喜欢吵架。记得在...

  • 沪上传奇

    最近在收集有关上海的一些元素,在上海待了好几年的我,仿佛以前从未认真认识过上海。 以前,当有朋友来上海拜访,我习惯...

  • 【原创】疫情下的上海,让我看见了骨子里具有的独特风格——价值感与

    最近疫情下 对上海,我有了更深地认识 这个更深的认识 让我真正明白了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 是你认识的上海吗?

    “魔都”上海,曾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文化多元,政治清明,基础设施完善的国际化都市,你知道它是怎...

  • (原创)那些被遗忘的岁月和文字(五)

    上海世博会就要结束了……这里有两位我舍不得离开的师傅!他们,是我认识的最好的,上海人! 一位是典型的上海腔调,...

  • 收获之外的收获

    9月11日中午,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是上海的,我没有认识的上海的朋友啊,老师们也没有上海的人,最...

  • 好巧,我也爱吃面条

    我认识他,比他认识我还要久。 上海有一辆车,每到高峰期的时候,每个人都好像认识一样,挨的特别近。 他是车上我不认识...

  • 找个上海女孩少奋斗30年

    突然想分享下我听过的3个上海故事,关于上海。我也是误打误撞认识了一个朋友的亲戚A,他给我讲了下他身边的3段上海故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认识的上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bx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