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后,不折不扣的即将踏入猥琐油腻年龄一名中年男性,同大多80后一样,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万贯家私,没有豪车大宅,出生在一个比较相对比较尴尬的年份,和同龄人一样度过不怎么丰富的童年,一直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
既然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生活环境,那我的故事就又可能是平淡无奇的,按道理讲没有太多引人注视的地方,但我偏偏要讲出来,不是凑字数,也不为多几个赞,就为圆儿时的一个梦-----要写自己的回忆录,从小我就喜欢记日记,断断续续的坚持了十几年,无聊的时候喜欢独自一人呆呆的看着日记上记录的糗事和伤心事,傻傻的闷笑。我喜欢这个感觉,就像站在局外看一个人耍宝。
我酷爱读书,又不喜欢记太多东西,所以好多经典或名句都在读后忘得干干净净,又因为读书太杂,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喜欢写东西吧,又没有章法和逻辑,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写自己看,所以说我是不是一个两极分裂性格人,现在自己还没判定清楚,不过还好我比较喜欢选择性忘记,又喜欢原谅别人,所以还没有发生什么比较极端的事情。
很小的时候,因为躲避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满月没多久就被家人送到几个姨家轮流住,如果回家就会被抓被罚,索性就很少回家。还好,在亲戚家中没有跟我一样大的小孩,所以相对也比较吃香,很小的记忆很模糊,都是听几个姨家的老人们回忆中知道一些片段,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可以判断,小的时候并不怎么调皮,是属于比较懂事的小孩,没做过太过分的事情,乖巧听话但也有一点点小脾气。
我自己的记忆是从5岁左右开始,天天跟三姨家的邻居小孩---铁蛋一起玩,一起活尿泥,揉泥蛋,捉蚂蚱,虽然记忆不深刻,不过很开心,后来几个姨家的小孩也慢慢的长大,虽然多了很多玩伴,但总会有不安全感,不是亲戚对我不好,也不是我早熟想的太多,而是偶尔会找不到归属感,身份认同那时候可能还不懂,我就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姓不一样,为什么他们叫爸妈,而我却叫“姨和姨夫”,我的家在哪里?我为什么不在家里住?我的兄弟姐妹是谁?我为什么要在别人的家里长大?太多太多的为什么,没有谁能跟我说清楚,偶尔被村子里边的其他人调侃“你从小就被家里人不要了,你爸妈不要你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都会大哭着回答家里,后来我慢慢也懂了他们是在逗我玩,但从此我感觉内心开始变得比较敏感了,当然那个年龄不知道什么是敏感,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猜我肯定为此受过委屈,至于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怎么解决的,我一点点记忆都没有了,只知道自此之后我多了一些防备和自卑。
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很幸福的,偶尔的不愉快,我也肯定会让自己忘记,因为那个年龄段对什么都很好奇,很快都会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偶尔发生的不愉快只有那么一点点掺杂其中,若隐若现。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