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不要让“道德”成为你攻击人的利器

不要让“道德”成为你攻击人的利器

作者: 断昔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7:09 被阅读0次

           “道德绑架”这个词在如今的社会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为此不胜其烦。这个词在百度上有很详细的解释,我觉得总结起来就是说人们心目中的强势群体一定要为他们心目中的弱势群体做贡献,若是前者不遵循这条“真理”就要被群起攻之

    1.不要把道德看成法律

          道德不是底限,法律才是底限,就像法律规定了儿女必须赡养父母,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这是不能突破的底限,一旦突破就要收到相应的惩罚。但是法律不会规定儿女回家的次数,陪老人的时间,提供给老人怎样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是道德层面的。为什么不规定这些呢,哪怕在最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法律条文?一是因为个体差异性,包括了经济,地位,甚至还有性格各方面的因素。

          我有个大学同学A工作很好,钱赚得多,俨然一个小富婆,对父母出手也大方,每月都打几千块钱给父母,碰上节日还买一些奢侈品寄回去给父母,但是她一年只回家2次,因为工作太忙。同学C倒是能每周回家陪父母,还能陪他们到附近的景区去游玩,去大型商场购物,还能教他们玩苹果X,朋友圈俨然一副别人家女儿的样子,但是她现在每月都还需要父母的救济。一个没时间,一个没金钱,我们又能谴责谁呢?在道德上,2人各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她们都没有突破法律这个底限

    2.道德缘于人内心的追求和认同,绝非无奈之举

          为什么道德绑架让人难以接受,一方面他们的善举被贬低得一文不值,一个明星或者富豪捐100块钱和一个穷人捐100块钱,得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评价,前者会被人们吐槽小气,没有奉献感,后者就会被人们高歌赞扬。同样的100块钱,同样的经济效益,如此完全相反的反馈不过是因为评价者心中的所谓准则,接近倾身、倾家、倾心的风险才是值得赞扬的,其他的都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强迫慈善只会加重施予者的厌倦感。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过一个场景,因为是上下班时间,车里很挤,有一站上来了一位颤巍巍的老人,司机师傅连续按了2次让座提示都没有人让座,有一个站着的大妈就用命令的口吻叫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姑娘让座。小姑娘大概因为塞着耳机昏昏欲睡,一时搞不清楚状况,结果说话的大妈还以为小姑娘不乐意,开始她喋喋不休的诸如尊老爱幼之类的教训,旁边站着的人也多有符合,小姑娘白着一张脸站了起来,神色很是低落,一般的人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是那位大妈还在继续念叨,口气很是不好,小姑娘大概被念烦了,直接和大妈吵了起来,后面的事我因为下车了就不太知道了。

          如果小姑娘愿意让座的,这种“道德绑架”是她的善行成为了别人口舌之功,如果小姑娘那时不愿意让座的,那么这种被迫的行为在她眼里就是社会对她的欺辱

    3.你所谓的强弱之分,也许是错误的

        前段日子,网上关于张韶涵弃养父母的消息铺天盖地,我看来几则,大部分都是站在张这边的,称其父母是现实版樊胜美父母,但是我也在很多消息的后面看到有些人评论张的不好。这些评论者基于的不过就是下面几点:一是他们不相信天底下还有这么自私的父母,他们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适用于所有的父母;二是张的父母现在生活如此窘迫,如此可怜,以至于他们曾经的错事都可以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三是张如今功成名就,给父母一点的经济帮助就是小事一桩,何必抓着过往不放。张有钱,有地位,年轻,所以被人们认定为强势群体,其父母年老,贫困,被认定为弱势群体,所以总有人会谴责张的“过分”。但是,难道张的父母利用他们是亲子关系百般压榨她的钱财,甚至还想用舆论毁掉她,这难道不是一种强势,张从来没有享受到父母纯粹的爱,却要为父母的自私举动承担舆论的压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弱势。

        你所谓的强弱,只用金钱、地位、年龄来界定,是否太失之公平!

        所以,即使你没有勇气为被道德绑架的人辩护,也请你不要成为旁边擂鼓呐喊的助推者。生活那样繁复,你又怎能确定你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强势群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道德”成为你攻击人的利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f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