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蝉言蟾语
高校报账裹胁师生,“双一流”该从哪里开始?

高校报账裹胁师生,“双一流”该从哪里开始?

作者: 雷兆基 | 来源:发表于2016-12-12 20:29 被阅读17200次

  进入十二月以后,因年底封账,各高校的财务处都会呈现一种分外忙碌的景象。上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央民族大学的财务处,就已经硝烟四起。12月8号星期四,一大早来排队报销的人就已经摆起了长龙(财务处上班时间是8点30,最早来排队的一般是6点30)。最终,根据一般的报账速度,财务处发放了80个号码。但没有想到的是,没有拿到号的人选择了另外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将自己的报销材料交给排在前面认识的人代为报销,这导致了周四早晨只报完了10个号,然后在下午加班到7点30的情况下,那一天也只报销了40个号码。于是财务处决定,周五不发号,接着处理周四的号码。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头一天就已经出现了。周五早晨,怀报着一丝希望的老师和同学仍然在财务处门口排队,结果却没有任何作用,这导致了部分师生与财务处工作人员的冲突。但是财务处仍然按原计划进行工作。因为周六周日不上班,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周一将会迎来一波排队狂潮。

  12号,星期一早晨七点钟,在财务处门前排队的长龙已经在拐了几个大弯以后,从8号楼东角排到了西角,大概有一百多人。据说,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人,是凌晨一点多开始排队的;五点半来的人,大概能排到五十号左右;而七点整来的人,只能是一百多号开外。当天在学校的各个地方,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讨论报账的事情,而朋友圈也毫无疑问地被报账的段子刷屏。下午18点,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已经有人带小板凳在财务处门口排队,而此时距离财务处开门还有14个小时左右。消息传得飞快,一个小时以后,19点来的人大概就到了50号左右。各个学院的学生纷纷成立报账小分队,安排轮替排队。19点30左右,开始有记者进行采访,不到20点,据说财务处的灯亮了,可能会加班报账。

高校报账裹胁师生,“双一流”该从哪里开始?

  那么,为什么今年报账的严重情况会超出平常呢?根据财务处工作人员反馈,这主要是因为两项政策使然。第一,“双一流”建设。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但是,在前三个季度,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一直未到账,对于学校来说,既不知道能拿到多少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钱。11月左右,这笔经费才到账,此时距离年底封账只剩一个多月。根据预算要求,如果当年报账未达到总金额的60%,来年将会削减一半经费。这是报账压力突增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封账政策。按照往年政策,今年未报销完的账目,在来年开学之前还有一至两个月的报销时间,而2016年财政部下发的文件要求,当年账目必须要在12月16日封账,这使得报账时间大大缩短。

  虽然政策是产生如此大波动的主要因素,但是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起了作用。第一,教师报账的惰性。历年报账都呈现年底忙的情况,是因为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将账目拖到年底,然后一次报完。自从中央民族大学财务处于2016年一月出了新规定,要求在发票时间的两个月内报账,此种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这项规定不算太“硬”,所以还有遗留问题。第二,财务处在预见到报账狂潮的情况下,只作了相对保守的应对措施,即增加少量报账人员和报账窗口(人员增加了四个,另外把一些平时不报账的窗口转化为报账窗口)。第三,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复杂社会的排队排号系统要与环境相对应,但不同于医院、银行、火车站和演出的是,财务报账系统的排号因为其非个人性会受到“合理”的插队现象,即代报。同时,作为某一天的号可以延续到下一天使用,并使得下一天不放号,造成了人们对于等待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期,因此就会疯狂排队。

  近年来关于高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改善高校的科研环境,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此一件小小的行政事务,折射出的恰恰是我们政策的刚性和应对的刚性。今年国考申论的题目是“以水为师”,如今看来是如此有趣的预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校报账裹胁师生,“双一流”该从哪里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fv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