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作者: 一米书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2:25 被阅读0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几乎每一个讲心理学的老师都会问学员这么一句话:“你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呢?”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呢?为什么自己又会对心理学有着一种莫名的想要学习它的冲动呢?是对当前生活的求索,还是对未来生命的探索?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满足好奇……带着各种的不确定,我们终究还是推开了心理学的大门,打开了心理世界的潘多拉魔盒!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涵盖了很多学科的范畴。所以,不管我们为何而学,都会有学习的收获。不可否认,带着问题学习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也会较快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设目标的学习,也可以让我们收获学习途中不一样的风景,与带着目标的学习相比,多了些许洒脱不羁。无论有无目的的学习心理学,我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温暖”起来。因为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渐渐地达成内在的和解,放下心中的执念。生命的成长,或许就在这“举起”、“放下”之间。
    记得在刚刚上大学时,接触了很多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被各种心理学大咖的理论流派所包围,我一度觉得学前教育工作就像“裹脚老太太”一样,不能迈开步子,更不敢迈开步子。因为很多行为习惯,情感的表达都是在孩子学龄前奠定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这么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让我们来陪伴,想想都觉得“压力山大”。但是,在偶然的一次应对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当我对各大理论流派做知识梳理的时候,我放下了坚持“最好的教育”的执念。因为,各大理论流派,有各不相同的理论观念,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但当特别注重发展某一方面的时候,其他方面必将是该理论的短板。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人的意识,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所以也是这样一个理论,让我们学学前教育的倍感“压力”!而认知行为学派,注重人的内部机制,可以说是活在当下的“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确为老师们提供了不少教学法,让学学前教育的老师们更有实践操作性。还有,不得不提的人本主义学派,它的存在绝对是学前教育的一缕春光。可能是因为它指向未来,开发潜能,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温暖、安静与祥和。
    由此,精神分析学派为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之前提出了很高端的要求,就是要想教育好幼儿,首先要“教育”好自己,要在上岗之前就开始处理一些自己幼年被压抑的情结。然后再在实践中与幼儿产生链接,在不断疗愈自己的同时,疗愈孩子。总有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了避免将自己过去在被教育中受过的伤带出来,会经常内省(挖挖自己的童年经过,回想当年的感受,与当年的感受共情与内在的受伤的小孩儿达成和解)或参加成长类的课程,或许这就是我选择心理学和心能量的缘故吧!
    认知行为主义学派的确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觉得有些缺乏情调,虽然会有很多技术的“外包装”,但我自己总感觉缺乏感情。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展现。学会技术能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减压不少,也让我们一线教师有做数据分析、统计的习惯。不求总结发现出什么理论,但求在本专业领域略有思考和成绩。
    人本主义学派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互利共赢的教学理念。有人说:“教育就是我陪你走一段路,直到你不再害怕,自己走。”这样我们做老师的也不会有太多的压力,能够珍惜所有的相濡以沫,能够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人本主义让我感觉到更有包容性,不会像精神分析那样“刨根问底,刨个稀烂”!也不像认知行为流派求证一二。更多的是一种滋养,一种鼓励。赋予幼儿和老师的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和能力。用这种理论流派看问题会更辩证,也会更豁达。
    正如邱老师所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运用一项技术进行咨询啦!所有学派的咨询技术都是可以被运用的。未来的心理咨询也将出现技术上的融合与穿插。当然,在学前教育界应该也会出现各大流派的穿插与融合。所以,我也就放下了“给幼儿最好的教育”的执念,因为我认为“没有完美无缺的教育,正如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样。”我们不必非要要求自己成为什么,运用什么。但我们可以更多的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发展理论。成长就是一个充满了惊喜与“惊吓”的过成,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旅程。我们既要与过去打成和解,也要为当下负责,更要为未来“谋划”。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个时态中,心理学就像远方指引方向的灯塔,发出若隐若现的灯光,让你不自觉的向它走去,让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gr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