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为何自杀》读后感

作者: 生物JE | 来源:发表于2016-07-04 22:42 被阅读359次

    1心理感受变化——六个心理层次

    第一感受看到这个标题感觉应该是很严肃的风格。感觉是研究剖析梵高为何选择自杀的心理问题。

    第二感觉看到接下来的语言是偏是比较轻松搞笑的小吐槽风格。用了大量的网络词汇“更NB、更大胆”。心理从准备要看一篇严肃的学术文章转为看一篇较为轻松的网文。

    第三个感觉就是发现作者表达的观点好像很新颖,作者对梵高的绘画看法和书信、作品穿插其中,让你惊喜的感觉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挺有道理,有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而且里面柳暗花明的感觉。内心有点小惊喜。

    第四个就是毫无防备的广告插入,当你看到推广的广告app那个大logo的时候你就突然有了警惕性。哦,原来你小子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个啊,你好像开始有点小意外小冲击,好像被人后面敲了下脑袋,但不是那种很不友好那种。

    第五个,你发现作者精心做了一个关于梵高和梵高朋友如果用了支付宝,他们的经济地位显示。这种带着创意的广告,你开始觉得挺有趣,感觉,嘿,这是一个挺有趣的广告。

    第六个,你最后甚至都有点喜欢作者这种植入广告的风格,接受他的文章观点也接受他的广告植入。

    2阅读第二次,分析这篇文章在用词、结构、标题、配图等方面的特点

    1)用词-“说人话”

    这篇文章的用词是网文那种戏谑、轻松、幽默、平民化的语言风格。比如“我原本以为他只不过是一个会画画的神经病,看完这倍数,我才发现他是一个心思缜密、思路清晰的神经病”

    “梵高弃商从艺,在我看来,不光是头脑发热一拍大腿,就此决定现身艺术那么简单。其实……他在下一盘大棋”等等这些有趣的活泼的网络语言。

    他引用梵高写给朋友或者是表达艺术语言的时候,不是像之前别人那样粘贴原文加上双引号,而是用了作者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思路清晰,容易理解,又十分有趣。

    比如“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那些色调明快,让人感觉舒服的作品。马奈在这方面就做的很成功……”

    2)结构-从标题就开始铺设,最后才是重点,属于不典型的分总结构

    这个文章的结构如果放在小学语文老师那里,绝对是那种会被赶回去的文章。

    第一、标题很吸引人,但是就不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只是一个作者引你到文章里面来。

    第二、你已经开始看文章了,大部分都是借梵高的绘画和书信表达作者对梵高的看法和观点。而且观点有趣新颖,语言活泼,图文并茂。

    第三、所有的铺设只是为了引出最后推广的app

    3)标题-一下子抓住人的注意力

    严肃的开始惊喜的结尾,造成巨大的反差效果。

    4)配图-风格搭配得当

    首先,配图大部分是梵高那个时期的作品就很有连贯性。而且都是具有欣赏价值的图画。具备美学观赏性。

    其次,因为梵高作品就比较大胆明亮,结合那么幽默的语言,有的绘画作品呈现一种网文配图表情包的效果。这是惊喜。并且作者有自己独有的画像表情,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躺着的小人,配上语言“我会死远点的”。感觉作者已经十分了解作者的心理。

    5)字体-字体各异,但是毫不不冲突

    你仔细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用的字体特别多。微软雅黑、黑体、手写体、多种字体结合和配色和谐搭配。这体现作者的美学功底很深厚。

    1、如果你要写出这种类型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

    第一、才情和商业也可以完美结合的。

    以前我们做结合热点推广产品还是推广网站的时候,最避讳那种强硬结合。但是这篇文章在做推广的时候,哪怕最后植入的广告让人措手不及,但是这种表达的观点和植入的广告却不是特别强硬,设置喜欢这种表达的方式。

    只有不够强硬的逻辑和不够吸引人的表达方式,没有推广不了的产品。

    第二、写推广软文的功力

    写一篇好的推广软文,不仅仅具备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视角、创新幽默的表达方式,其实也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见识、字体美学配色基础、一定的审美能力。一个文章就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表达,文化底蕴,思路见解和美学的审美能力。要多学习啊,年轻人。

    第三、创新的说人话

    想要写出这种类型的文章,你就得表现你是一个正的人,常说人话。让观众懂你,你就得先懂观众,好的传播方式不一样就要局限那种条条框框。用创新新颖的方式说人话,那就是惊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高为何自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hh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