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之前以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靠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以及追求生命中的巅峰状态,并且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完美主义。
单身不断的给自己打鸡血,并不能够带来持续的改变。我们所需要的是常态化,而不是追求坚持。
如果一定要用运动来进行类比,人生不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人生更相是,一次漫步旅行。随着自己的节奏可以变速跑可以冲刺,可以漫步走,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允许自己停下来看看风景。
002我不过冲刺的人生,我要常态化
买了很多书,一本没看,和报了很多课,大多就爆了以后从没打开过,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回事。很奇怪,就是喜欢追求这种虚假的满足感,这种虚假的满足感延伸就到了个人成长的领域:追求坚持打卡带来的“虚荣”,当系统出现风险打卡停止之后,又感到极致的低落。就像我这几天手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导致写作中断,以及早起打卡80天中断。
这不得不使我回过来反思一件事情,我写作我早起的目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为了打卡,我就这两件事的目的是因为写作能够树立我的思想,早起是我享受自律带来的健康生活。
什么是常态?常态就是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机器可以精准无误的运行,可以设定四点钟的闹钟,就4点钟起来。人就不一样了,我可以十点钟睡觉,四点钟起来,也可能十点钟睡觉,四点钟起不来。
所以当在给自己设计个人小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并且不断提醒自己,做系统做时间管理,做一切的一切,个人成长的努力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而不是本末倒置打卡坚持打卡作为目标。
根据常态换句话说,可以说是人性,“坚持早起”这件事可以把它翻译成:在一周中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早起的(4天),就可以了。这个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其他的也是一样,当建立一个目标每天健身这个目标,本身它就带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如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进行锻炼怎么办? 一周健身三天到五天,或者采用碎片时间进行徒手训练,咸阳健身这件事情的目标,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锻炼成健美选手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线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分练,七分吃,控制好饮食习惯和正确的休息与锻炼习惯。
“常态”就是我们很难做到“坚持”。
003持续高效能不是死磕,而是懂得如何休息
你一定会说,你见到过那些很牛的人,好像每天都是巅峰的状态。
的确这样的人存在。关键在于这样的巅峰状态就是牛人的常态。并且好多牛人并非保持巅峰状态而是知道如何休息以及如何,以及何时需要绽放自己的能量,所谓的掌握着“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核心技能。这些人并非巅峰高手而是休息达人。
之前的上司是一位这方面的高手,每年有一半时间是全天站在讲台上课的,有2/3的时间嗓子是“报废”状态的,靠金嗓子喉片支撑。
但是大多数时间看到他的状态都是非常“巅峰”的。一方面是因为使命和梦想,另一方面是休息的技能,以及调整状态的方法论。
知道有些人四点钟起床,却不知道它是每天十点钟以前睡觉,以及在一天中仍然选择2-3次的休息,比如二战时期的丘吉尔,他就选择在“床上办公”,每天睡四个小时,用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繁杂的任务,并且适时的选择休息,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总结一句话:
想要持续高效成长,关键不在于打鸡血,而是懂得适时休息,让“坚持”变成“常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3967/f2e3443d852ed28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