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印象
每次国足和乌兹别克斯坦踢球,非常的吃力,对方的身体实在是太强了。
所以,以前对中亚民族的印象就是游牧民族,身体强壮,风格彪悍。
但读下来,发现乌兹别克斯坦,反而更多是农耕文明,他们有费尔干纳河谷,就是天山和帕米尔高原,这两个高地之间的区域,有非常好的土地气候条件,适合农耕种植。
而真正的游牧民族是吉尔吉斯斯坦人,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的足球队反倒是没有那么强壮。
塔吉克人是波斯人的后裔,这块土地,也曾被波斯征服。但最终还是没有抵过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及伊斯兰文化。
这本书,也提到了之前听朋友说的一个事件,唐朝的时候我们和阿拉伯帝国有一仗,地方就在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古称恒罗斯。
那一仗,唐军大败,也导致唐朝的势力退出中亚地区。阿拉伯的文化,宗教,开始了在这一地区的扩散,至少在蒙古人崛起前,这里都是阿拉伯人的天下吧。
而阿拉伯人俘获了一大批工匠,中国的造纸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由阿拉伯传到欧洲。
而哈萨克人,没有太深的印象,阿拉木图是还不错的城市,印象中他们的足球队是加入欧足联的,说明他们和西方的关系还是走得挺近的。
文章里面提到过,为了处理苏联解体之后留在哈萨克斯坦的核废料。美国帮助了他们,这项工作持续了20年左右。这也可能是他们和西方走的比较近的一个佐证吧。
而土库曼斯坦,作者压根就没有得到通行证。据说哈萨克斯坦也很难进,但是,最终他还是进去了,可以看到土库曼斯坦又是多么的封闭。
为什么中亚几个国家之间,矛盾这么尖锐?
在苏联以前,这里是没有国界线的,不同的民族混居在一起。
后来斯大林为了巩固统治,分而治之,把中亚划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国家。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这样划分那也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界限,没有问题,但是一旦苏联解体,这里的国家独立,那就成了实际的界限。
那些国界线交汇的地方,就是争端最严重的地方。因为之前的混居,有些吉尔吉斯人被分在了乌兹别克一侧,而有些乌兹别克人,又分在了吉尔吉斯一侧。这里和印度,巴基斯坦发生的事情是类似的。
难道以前民族混居就没有矛盾吗?为什么没有这么尖锐?
我猜测是这样的,在过去这些民族都是混住在一起的,不能说完全没有矛盾,因为毕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但是可能没有今天这么尖锐敏感。
以前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各个部落也是分开的,各自为战,大家对民族国家的概念是没有强烈的感觉的,和其他的部族的人也能生活在一起,就是不太一样而已,有矛盾可能也是小矛盾,不是大的原则问题。
但是,一旦民族国家这样的概念,被植入之后。你和我,我和他的界限就划分的非常清楚了。因此矛盾就变得更加尖锐了。
为什么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国家?
“经历过蒙古入侵、汗国争霸、苏俄重塑以及独立后的混乱和复原,中亚又恢复了长久以来的模样——像一颗卫星,徘徊在不同文明与势力之间,校正着自己的方位。我第一次去中亚时,就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旅行的深入,这种感觉也愈加强烈。”
为什么,在一片土地上虽然有自己灿烂的文明,但始终没有能够站上世界的大舞台,从来没有成为世界的中心?
我猜,这个和他们缺乏民族国家的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没有这个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就缺乏战斗力,自然无法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也就无法完成对外的扩张和征服。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秦对六国地域上的统一是有非凡意义的,汉朝在文化上的统一又是如虎添翼,这么大的国土,一个统一的民族占据国民数量的绝对优势,同样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资源丰富,方便调配,竞争力也就更强。
这样看,有时候历史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当年没有统一,一直割据,会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生活在布哈拉的犹太人已经与穆斯林共处了几百年。你看到了,我们住在这里,再往那边走几步就是穆斯林社区。我们最清楚,战争永远不会让两个宗教或民族和解,永远不会。”
确实战争永远不会让两个民族和解,但有时战争很难避免,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想法。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机构,统管这些地方,那各民族还能和平共处,消极矛盾,如果一旦这样的机构崩溃,那民族之间本来的矛盾就会浮出水面。尤其是当两个民族的视力差不多的时候,冲突和战争是很难避免的。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哪怕是我们自己家里面人和人也会起冲突,何况那么多的人不同的民族,矛盾几乎是无法调节的。
在这里,犹太人少,不能形成与穆斯林相当的势力,如果那样,争斗几乎时无法避免的。你看看以色列之于中东就能明白。
我们之所以稳定,在于一个民族人口数量,资源规模,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中亚的未来?
蒙古人征服过他们,突厥人征服过他们。俄国人,苏联人也来过。中国人也来过。他们一直在夹缝当中生存。处在这样的局面应该如何应对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也只有自己强大,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像以色列,周围强敌环饲,自己有能力,再险恶的环境也能生存。
中亚有很多城市都是苏联时期发展起来,甚至是苏联时期建造起来的,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城市就衰败了,被遗弃了。
还是说明这个地区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在帝国还在的时候,他们通过行政意志把资源分配到边远的地方,但是一旦。历史的大潮退去,这些地区又恢复到以往的荒凉和贫瘠。
以往中亚是作为东西方的连接媒介。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汗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它连接着中国波斯以及印度。这个城市是由栗特人建造的。
这个族群非常善于经商,号称东方的犹太人。安禄山就是栗特人。发起之前就在营州担任商务翻译。
在中国的传说里,粟特人会把蜂蜜涂在婴儿的嘴唇上,这样他们长大后就能巧舌如簧。
如今,他们该如何融入全球化的大潮呢?栗特人的成功或许可以借鉴。既然暂时不能突出重围,那么继续成为东西方的纽带,仍然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提供链接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