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99220/b8b459d8c915ec49.jpeg)
逻辑上讲,区块链技术再颠覆,你现在的焦虑其实都是多余的,如果你三观正的话。至于为什么,请听我娓娓道来。本文略微烧脑有点儿绕,而且最后的观点可能与你预期的大不同,请耐心看完哦。如果理由没讲清楚或者表达不当,请轻拍。
首先我需要说说逻辑,本来这么高深而且偏学术性的东西我其实没啥资格讨论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为一个普通人,逻辑在我的字典里就代表着理性思考,讲道理,有根有据,而且很多时候是反常识反直觉的。
说到这儿,就得讲到题头的截图,那是2月27日李笑来老师和刘润老师在朋友圈讨论“韭菜”和割韭菜“的对话,这段对话用来解说逻辑,我觉得很合适,刚好他们谈论的也是币圈的事。
对话算是刘润老师起的头,说”韭菜之所以是韭菜,因为他们把骗子当朋友,把监管当对手”。这话正常理解,刘润老师就是默认币圈是存在韭菜的。之后李笑来老师针对这话提出疑问,就韭菜这个话题,他们交流了韭菜的定义/割韭菜的定义以及双方对此的不同见解。
从他们这段对话中,可以比较完善看到问题按逻辑讨论的过程,而且刚好这个对话略微还有点儿反直觉,因为粗略看对话,两位大佬对于币圈是否有割韭菜是持相反意见的,刘认为有,而李认为无。我自己开始也觉得诧异,但最后尽管双方都对,我恰恰认为李的说法比刘更加的合时宜。在对话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个人认为的讨论模式大概是下图这样的,这个流程图可能表达不完善,请见谅。下面我大概会按照这个模式来理一下他们的对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9220/550b775e6d1cfda0.png)
对话第一回合:
李:韭菜的定义是什么?
刘:韭菜是无风险识别能力,无风险承受能力,但急于投资的人
结果:无明显争议,我认为他们都默认认同。讨论结束。
对话第二回合:
李:割韭菜的定义是什么?
刘:割韭菜是用高风险项目,获得“无风险识别能力,无风险承受能力,但是急于投资的人”的资金,割这个字,去除主观性成分外,就是风险之刀落下。
结果:无正面争议。讨论结束。
分析:刘的定义非常巧妙,割韭菜的落脚点在于风险二字。韭菜就是对风险缺乏认识察觉的人,割韭菜就是韭菜被自己不曾察觉的风险所伤。这个定义太巧妙了,佩服,因为在对割韭菜的定义上他剔除人的主观性,将割这个动作归咎为风险,而非个人的主观性,否则归因于人的主观性的话,刘想自圆其说就必须拿出具体案例,谁割了韭菜。要是真这么讨论,刘是进行不下去的,而且得罪人。刘巧妙的定义基本上无懈可击,所以李没有正面的争议。
后记:两回合的讨论之后,李的疑问基本应该打消了,双方聪明人也都理解对方的意思。但是李并没有终止讨论,用“感觉”二字引出了一个可能原本他认为刘对割韭菜一词的理解或者说大众对割韭菜一词的理解:割韭菜是有人主观的操作,并且就这个话题进行第三回合的对话。
对话第三回合:
李:感觉你的意思割韭菜是在交易市场上有人主动地逼迫你买卖,逼迫你入场或者离场,最后导致你的投资资产亏空。但实际上交易市场并没有人逼你买卖,逼你入场离场,“割”是如何做到的?
刘:。。。(未正面回答。)
结果:问题搁置,未继续正面讨论。讨论结束。
分析:跟上回合分析的一样,非要给“割韭菜”加一个主观人物,还问它”割韭菜“是怎么做到的,这对话刘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话的(尽管他知道)。刘是聪明人,这时候不说话也不像样子,于是他把合格投资人制度拿出来说事。因为正面讨论割韭菜无法讲或者讲不清楚,但是怎么预防约束割韭菜还是可以讲的。这里的逻辑是,虽然我不知道(不能讲)谁割了韭菜,怎么割的韭菜也不知道(不能讲),但是你看如果没有割韭菜的话,为什么会有合格投资人制度呢?合格投资人制度就是为了预防约束割韭菜的。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割韭菜,而且我说的”割“是风险之刀落下,不是主观的人。
对话第四回合:
刘:合格投资人制度就是有割韭菜的一个证明,至少是可能割韭菜,浅见
李:。。。(未证明回答。)
结果:无冲突争议。讨论结束。
分析:刘的逻辑自洽,李没有争议。经过前面几回合的对话询问,李这个时候给出了自己对韭菜的定义。
对话第五回合:
李:韭菜就是不合格投资者,是不能入场的人,是”不能或者无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至于割韭菜一说是存疑的,韭菜只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吃亏,反向的交无能税。在李一番表达之后,刘抓住时机接话。
刘:同意。不合格投资人就不该进场,受监管与不受监管的市场是不一样的。
李:监管很辛苦
刘:谁不辛苦
李:哈哈
刘:哈哈
结果:一团和气,欢快地结束了对话。讨论结束。
分析:经过李一番表达之后,刘抓准时机,对李的表述当中的部分言辞表示赞同,然后双方哈哈一下就欢快的结束了。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刘李二人基本对割韭菜一说是持相反意见的,而且无法达成一致,再尬聊下去容易收不了尾。所以双方选择草草的结束,当然不排除他们私底下继续讨论哈。
五个回合的对话总体分析:
1.对话其实自始至终他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进行充分的正面对话,而且也没想要走到一个频道上的意思。基本就是各说各说的,属于尬聊。但两大佬都是文明人,对话非常客气,值得学习哈。
2.仅从对话看,我认为刘逻辑更加自洽,前后都能接的上,思考清晰,至于后面两次对话不能正面答复,只是因为主观割韭菜是个敏感话题,公开讲是不方便的。
而李的说法更加实际,更多地从实际出发来思考。我是这么理解李的角度的,监管从来都是慢于市场的,区块链现在处于非常早期,监管肯定是相对滞后的,市场要发展,这是一个必要经历的过程。
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没有监管,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所有参与者按照逻辑做事就够了,至于这个参与这个市场中的人被割与收割,都是自己应该要承受的事,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在没有监管的手同样起作用的。
3.这场看似尬聊的本质也是尬聊的对话,两位大佬认识上还是有共性的。对韭菜的定义基本是达成共识了,就是无风险承受能力的投机分子,他们是不应该入场的。
这里我补充一下我的看法,无风险承受能力的投机分子是不是一定是韭菜,这个不一定。成王败寇嘛,其实我认为大家都是韭菜,只是不同人韭菜苗高度不一样,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割与被割韭菜都会经历,但是谁更加耐割就是不一样的。
合格投资人制度也就是把耐割的那一拨人挑出来,因为耐割不至于一割就死。但是你想想合格投资人制度就能保护合格投资人都不被割,不能,从概率上讲这个被割的比例合格不合格没关系,而跟项目成功率有关系,既然早期项目成功率千分之一,合格投资人参与一样他们当中是有99.9%的人被割。这么想想,被割没关系,关键是怎么让自己变得耐割。
4.对于是否市场上有割韭菜上,两位大佬不能达成共识,我看是主观上对当前的市场阶段认识不同,刘的观点是现在应该是成熟市场,强调监管的重要性,监管是为了大家好。
但是实际上,现在应该算作是早期市场,监管是缺席的,监管无能,每一个新东西出来之际都有这么一段时间。
在成熟市场来看,那怕有监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在起作用,这个所谓的市场其实与刘所说的“风险”可以对应,刘所谓的“风险之刀”,就是系统风险之下的复杂市场,市场不停运转也就风险之刀起起落落。
在早期市场,刘所说监管是不存在,而且不切实际,而李的看法尽管略微反直觉或者说有点儿令人反感,但是这是真实的世界。而且我认为这样的早期市场是普通人难得的一个时机,千载难逢,不要怕被割,参与其中,努力让自己变得耐割。
5.这里的总结分析卖个关子,后面补充哈。上面的分析是有逻辑漏洞的。
最后,其实梳理刘李对话的逻辑,只是本文章的一个开头,不是重点哈。本文待续。
补充说下,梳理刘李对话逻辑的目的:
1. 刘李对话尽管刘看起更自洽,但是李更加合时宜。尽管李的看法有些令人反感,或者反直觉,但它是真实的世界。我认为这里体现出逻辑与感觉的巨大差异,希望你能够具体感受到。
2.本文主旨其实是讲现实情况面对区块链技术的颠覆,你肯定是焦虑的,而且应该焦虑,但是如果用逻辑来分析,在三观正的条件下,你的焦虑其实多余的。同一事物两种截然相反/反直觉的看法,在他们背后是怎么的逻辑支撑到底怎么来的,我希望本文可以帮忙梳理,理解焦虑才能真正地放下焦虑,更好地前行。
PS:以上分析如有不当,请轻拍,多多指教哈。
------
Hylan 2018-3-4 下午
微信ID:Hylan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