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启发,昨日布置预习,将每一项的要求和方法说得轻轻清楚,还带着预习一首诗歌做模板。今日检查预习,反馈后当堂检测,将定向预习做扎实。板书分两个部分,左面总结他们用到的学习方法,右边随机写上他们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步,检查孩子们的朗读情况。我请他们再大声地朗读几遍,读到足够熟练,张口就来。然后一一检测朗读。
左边板书:肌肉记忆法(舍得下笨功夫)右边板书:朗读课文,张口就来,正确流利。
第二步,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先是自主将古诗在手心里默写一边,把不会的字,易错难写的字标记出来。
接着,小组讨论,用那些巧办法解决那些字。
然后,小组汇报,解决了那些生字,用上了哪些办法,随机将易错字“融、燕、溪,惠”用画大字的方法巩固了一次。由”蒌蒿“引出本课所有的形声字进行记忆。
提到《三衢道中》的“衢”,一个孩子分享的是拆分法,拆成“行”和“瞿”,另一个孩子马上说了一个句子:“张瞿添在道中行走”,另一个孩子说:“我可以编一个故事。一个人瞪着两只眼睛,行走到一个很漂亮的酒店,多住了一天。”小朋友们都说“妙!”故事里解决了易错点,确实不错。
这一步里,左边板书孩子们想到的识记办法,右边板书那些易错难写的字。
第三步,现场做练习,《同步练习》前三题正好检测看拼音写词语、同音字组词和查字典。
关于“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泛”,字典里的四种解释,孩子们用排除法排除了两种意思,还剩下“漂浮”和“水往四周流去”选择。一个孩子说第一种,说不清楚理由。第二个孩子说是第二种能够,因为字里含有三点水。第一个孩子马上反应过来,说漂浮也与水有关。
我请大家看到句子,脑海去想画面,然后分享。
“我看到的画面是诗人坐船到小溪尽头就改为走山路。我觉得这里是船漂浮在水上,选第一种。”其他孩子表示赞同。三年级的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思考说得如此清楚,真的很赞。
左边板书:想画面,右边板书诗句。这里如果能够马上运用《说文解字》的知识,对“泛”字进一步理解,就更好了。语文老师,对汉字的理解,确实应该更深刻一些。
现场反馈做题情况,不错。
第四步,继续学习第一首古诗《绝句》
“会读会背会默写这首古诗,远远不够,还要”明诗意,悟诗情”。
“知道,我们昨天晚上已经知道了古诗的大意。”
“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问家长。”
“不懂就问,会学习!”
“查资料。”
“利用资源的高手。”
“我自己慢慢读,用上了老师平常教的想画面的方法。”
“你是高手中的高手。”随机引出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一边读,一边想画面。
“你们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心里有什么感觉?”
几个孩子都描述出诗中景象,说到了“轻松、愉悦”等感受。
“用摄影师的眼光来品这首诗歌。第一二句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就是一个很大很广很远的镜头。有视觉、触觉和嗅觉的参与。第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是特写镜头,拉近,再拉近,把湿润的土地,伶俐的燕子,暖暖的沙滩,慵懒的鸳鸯看得清清楚楚。你们读一读,变读边想象,再次感受一下诗人当时得心情。”孩子们读得很投入。
“其时,我们在用‘想画面’这个方法时,可以把想到的画面快速简要地画下来。当然,语文课不是美术课,重点不是研究怎么画好,只要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就可以知道。”
我一边读古诗,一边根据古诗景物,画了一个太阳,几笔曲线代表江山丽,然后是柳枝随风飘,花儿草儿随风摇。画到燕子和鸳鸯,我不会画,孩子们帮我想办法,用简笔的鸟儿代替就行,还可以用文字代替。
一幅简易版的《春光绚烂图》就出来了。看着图背古诗,实在是太容易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诗人写这首古诗,那个词语用得特别妙,一下就让整幅图活泼起来了?”
孩子们马上说到“飞”字,最后引出了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三年级的孩子,说动静结合似乎有些早,渗透一下,孩子们还真有感觉。
可惜下课铃响起,来不及结合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再深入地理解诗文。明日再来。
每一步做扎实,就是要敢下笨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