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个问题开始困扰我,打乱我的生活,让我失去一些热情和希望。这个问题就是:个人的努力奋斗对人生的改善有多大的帮助?
我得到一个消极的结论:个人努力并不能改善你的生活。
首先,现代社会靠团队来获取财富,强大的团队比个人的能力重要的多。个人很平庸,但是在一个上升期的组织中,也能获取成功。我了解到的投资理念,其中有一个给我很大震撼,就是,行业是不公平的。有些行业不需要多少奋斗,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干活就能赚到很多钱,比如白酒中的贵州茅台。有些行业要赚到钱需要拿出诺贝尔奖的水平,比如手机行业。还有些行业,就算是拼命到死也无法挽回颓势,比如钢铁行业。这是一个悲伤的结论,因为多少会否定个人的能力和奋斗,弱化个人因素。
其次,时代赋予的机遇比个人能力重要的多。在一个行业崛起的时候,加入这个行业,比个人奋斗要重要的多。选择比奋斗重要,眼光比勤奋重要。比如2000年的华为,个人通讯需求井喷式的发展,只要加入华为,努力奋斗,后来都得到很丰厚的回报。再比如,1970年代的个人电脑,1990年的互联网等等,赶上任何一波机遇都比卖命苦干要强的多。我的一个朋友,2000年进入银行,现在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为什么?因为赶上的这十几年来银行的大发展。
最后,人会变老,脑力,体力都会下降。能力再强,也会因为体力,脑力不支而变得衰落,个人能力本质上讲毕竟是一种生物能量,生物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越来越弱。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后总会被淘汰。我在华为公司的一个同事,能力非常强,最近听说他离职了,而且很有可能负气而去。离职的原因可能是他年龄太大了!随着年龄慢慢的变大,还要在职场上跟比自己年轻很多的人竞争。因为现代企业不会因为你年纪大,就照顾你。
一个例子。王小波很聪明,能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但最后为钱发愁,只能摆地摊卖自己写的书,赚点小钱。最后解决他经济问题的是他得了一个台湾的文学奖,这才用奖金买了房子。他的外甥想搞音乐,但被他劝阻,理由是钱很重要,搞创作的赚到钱的概率很小。最后,他的外甥听劝,做了一名程序员。王小波当初为什么不弃文从理呢?他的编程技术也是很好的,转行当程序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年纪太大了。人的年纪越大,给你的选择越少。
这个结论未免太让人绝望,仿佛阴沉沉的寒冷冬天下起了雨和雪,屋子里却没有取暖的设备,甚至屋顶还是漏的。因此我必须证明另外一个观点:努力对个人至关重要,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首先,团队和组织非常重要,但个人的努力同样不可忽视。优秀的团队是由优秀的个人组成的,优秀的人都是懂得奋斗价值的人,因此要进入一个优秀的团队你必须跟他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并且努力奋斗可以让人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团队和组织中,即便中途另有选择,那么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选择范围会更大。
第二,努力不光是为了获取最后的成功和物质回报,努力也是享受人生的手段。科学家发现,人的幸福感并不是来源于成功,有钱等外在的东西,而是来自于自我优势的发挥。发挥优势需要勤奋努力。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里面也提到人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想实现而没有实现但等待实现的事,只有通过努力奋斗和挣扎这条路。因此,努力奋斗是人的一种自然欲望。那些非常有钱的富豪依然每天不知疲倦的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比如中国的贾跃亭,百亿富豪,依然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十几个小时。再比如在《巴菲特传》中巴菲特投资的一家家具商场的老板叫B夫人,90几岁依然非常努力的工作。
第三,机遇和时代造就人,但人也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并不是所有在时代风口上的人都成功,而是那些聪明的努力的人获得了成功。从消极的一面看,机遇和时代造就人,个人能力是其次。但从积极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机遇和风口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做出选择,要有这种选择就必须努力。
第四,人会变老,脑子会不好使,竞争力会下降。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并不成立,因为人的智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人的大脑像肌肉一样越用越灵活,越强壮,但前提是必须好好保养大脑,比如充分的睡眠,懂得休息,有充分的运动,吃营养均衡的事物,保持积极思维。从生产效率的角度看,年级越大经验越多,工作工作会更有效率。这点也有个前提,你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积累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