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民网】书道使者——著名书法家孔可立

【人民网】书道使者——著名书法家孔可立

作者: 艺术家的创新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9:35 被阅读17次

    【艺术简介】

    孔可立,孔子第七十四代孙。1948年出生广西桂林,祖籍山东曲阜,世居河南许昌,生活武汉市,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艺术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物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史研究馆官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民革中央画院常务理事,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民革首义书画院院长,湖北诚信拍卖公司顾问,湖北翰瑞拍卖公司顾问,民革武汉书画研究院院长,武汉黄鹤楼书画社顾问,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荣誉主席,中南民族大学堂座客教授,湖北山东商会文化顾问,深圳辽宁商会名誉会长。

    书法功力深厚,法度严谨,通碑融帖,神酣笔畅,个性张扬,独辟蹊径。受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朵云轩、上海陆严少艺术院、孔子研究院、香港艺术中心以及中国台湾、新加波、新西兰等地,至2018年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三十三次。作品被北京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法国卢浮宫、各大纪念馆和名山古寺收藏刊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近十部,出版个人书法专辑20多部。

    书道使者——孔可立

    (作者/湖北省民革画家 兰儿)

    “我也许只是我自己,毫无惊人之处,也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这是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句,用来表述孔可立先生在我心中的温良恭俭让的君子性情,是极好的是贴切的。孔可立先生闻名当世已久,虽处身于闹市,但铭记先贤的德行,每日必有三次自省。他身形昂藏七尺,一身布衣,象八大山人笔下的古树,又象董其昌的简洁的山脉,超然、静穆,无声地将你置于一种文化气场之中。

    孔可立,字繁儒,知勤斋主人,祖籍山东,世居河南。先后面书赠两任总理。作品被海内外广泛收藏,在北京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等许多各大纪念馆和一些名山古寺均有其作品的刊刻收藏。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2500年前,孔氏就与文学、艺术有惊人的结缘,后来一直盛出德行兼备的学者。当某种学识的修为抵达了众人不及的寥寥上层,一定有坚韧的性情和执守,经历寒窗跋涉的艰难,然后有此殊荣。

    孔可立先生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孙,从一出生,父亲以军人冀望为其命名可立一刻,命运就埋下了伏笔。可,古造字为人徒肩挑。立,甲骨文是以一人正面立地之形。笔意造形,名字便是但当。这是家父冀望振孔家庙堂之宏阔,承儒家文化之血脉啊。

    如果不是天命,怎让他成长于战乱年代,经颠簸流离之难,又在文革遭遇浩劫,久蛰伏于痛楚,直待花开——终于不负“可立”,立于世人,为盛世传书。尊欧阳中石先生师训:“人可立否,要在立德、立品,品德既立,书人自可顶天立地也!”。最终以德、品、书兼备,同许多当代的书法大家一起跃至当今书法之颠,傲立世上,以中和之书法美学,惊艳六朝书风之姿,纵横于书界的长空,一时间已五十年。

    当废纸成丘,墨池成黑,孔可立先生的书法,逐渐法度严谨,高古典雅。在痛苦中,他越挫越勇,在笔端中修行人生。功夫好,豁达,睿智。他常常亲授书法,受教者百川朝海,在全国已达万人之多。或文人、或从官、或从商,提起孔可立先生,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他赢得了各地众多书法热爱者的追随,大家以结识他为荣。

    孔可立先生年轻时,思虑“爨”碑奇险的精妙,又自出机柕,据神韵而自创一体。文革之后,竞技于全国首届书法赛事,凭“金石不泥古,文章应厚金”爨书楹联从12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北唯一入选和获奖的作品,一举成名。冯天瑜老先生曾以“沉雄俊雅”四个字概括其书风。徐本一老先生在《可立书法漫议》一文中赞叹道,“曾制古形异,搜掠出新”之魅。

    陈伯安先生曾写下“可立诸体兼善,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社会名流墨客,均有为其撰文。孔可立先生深谙六书,涉猎秦篆、汉碑、颜楷、两爨,皆能渗透、融通。作品爨体《燕翼贻谋》(赠与温总理),爨体《潘振武将军怀念周总理》(赠与邓颖超)、《大江东去》(收藏于中南海)、行书《前赤壁赋》、篆书《千字文》、行书辛弃疾《青玉案》、北魏的《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孙过庭的《书谱》等等,内容涉及人文、辞赋、咏物,或篆体的素袖轻扬,或汉碑的行军布阵,或爨子的朴茂天然,或颜楷的英姿豪迈,或书谱的春水繁花。这些墨宝有的高悬于国家庙堂,有的选入权威专辑,有的金石于仙境凉亭,更常有企业商家请为其题匾额,借大师书法之浩大之气来为企业兴旺发达造势。

    梁启超在《论有学》中谈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孔可立先生成就斐然,与书香世家的熏陶有必然的联系,是父刚与母柔及教养的道合。父亲饱谙经史,擅于书法,母亲上善若水,行医德先。家中卷帙浩繁。从小受“仁义礼智信”的教育,三岁开始背诵《千字文》,书毛笔字贴。童子功的寒暑历练,所以他对书法的艺术有着特殊的灵犀,过早就开始显露出他对书法的天赋。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以我看来,如果磨难是造就大师的必经的历练,那么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幸得磨难,被老天相赐。人间的坎坷,世间的沧桑,常常令孔可立先生梦翕不成,挑灯铺纸,借圣贤之文,君子之德,生命的感悟以气由胸,情奔至腕底笔润与宣纸行间,以书法而发。一时间,多少幅天然气魄的书卷,成就出“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绝妙境界。笔墨章法壮美,格调高远,心胸见识非一般躁勇猥琐的卑微之辈、以丑为美的书家匠人所之能及。

    如果不是天命冥冥,儒家深远,蒙恩圣人贤德,怎能一手奇书?精于汉字的结构,于天地融合?虽然这社会利益熏心,信仰在于功名的浮靡之风已横行,但他终日已完全沉于书帖中,将错落、互揖互让的书法法度拓本在他的高远的人格,行黑之大度,开白之风气,有着极正统的孔氏后裔的情怀,终能告慰父母,主持孔庙修家谱的重任。其作品被两代总理器重,受邀于国家美术馆办个展,选入《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邮册》中,并肩于诸多名师,湖北以来,一个而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南宋词人朱熹的词句引出受教于大师的缘分。在一次偶然的参展活动中,有幸与他陈列于一个展厅。当时大师一副爨体楹联,笔力雄厚,趣味盎然,一眼便与我结下师缘。徘徊在作品前良久,生怕错过那似曾相识的时光。

    内心深处,每个人对美的期待不觉如出一辙。其实好的作品,生来,就藏着玄机。于是惦记着,约一时间拜见老师。虽然来前,备有功课,又见过真迹,但真的咫尺于眼前,一下杜绝了我对古稀之年的世故印象。北方人的伟岸身躯,气血方刚,声如洪钟,胡须冉冉,一派书中的王者之气,不知觉中我抱以仰视。与脑海执念中,艺术家仙风道骨,精瘦、飘逸的印象,截然不同。

    天性所至,女子书法,都是喜爱秀丽温柔字体。平时我也是欧阳柳赵,一一有临摹。但遇上爨体,一种前缘,就再也放不下了。当我冒昧提出的时候,才真正走进大师的性情的真率。寒暄嘎然而止,免去客套之礼,不拘小结,他点评习作起身示范。指出方笔起势巧妙,硬朗兼顾燕尾,浑厚内敛结构天成,凸显刚柔才能相融相济。

    此时,已过戌时,长空清丽,明月高照,一案月华。只见老师凝神沉腕,挥毫泼墨,大气贯于身形,将神采飞扬的线条之美赫然纸上,好一副信手拈来的佳作。虽然第一次相见,但都意在笔下,他以为师道之情倾囊相授,并欣然接受我的拜师之请,收为弟子。

    他不仅对学生有慈爱之心,对朋友,肝胆相照更是数不胜举。记得一次,何祚欢先生兴致作了一副山水长卷,临时缺了印章。当他告知老师时,没想到,他立即放下案几工作,带着玉石、雕刻刀具,驱车前往,一口气,镌刻六枚,爽朗相送。

    岂不说,印章是他作品的一类,它拥有市场价值,面对朋友,他连石材也考虑周全,这样的交情又能遇上几回呢?今人,把相互的利益作为维持合作,甚至友情的一种方式,君子之交淡于水,认为是脱离了地气,不和适宜,其实自古它们一直都在,在人以类聚中,像京剧,讲究的冗长唱腔,华丽的流转只是想两情相悦于懂得它的人。

    对孔可立老师视为本以为是平常之举的例子太多了。在一次,探望老师时,提到爨宝子字帖中印刷技术造成的笔画的变化的模糊以及一些编辑的错误。面对键盘时代的入侵,对手写文字的严谨已慢慢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多处的错误,有些编辑已经没有习惯再去认真考证出处,又在印刷中工序被节省,老师满心忧郁,怎么一本好的字帖在市面上难寻踪迹。半月后,老师通知我前往,打开一个纸盒,里面放置了六、七个扎好的一叠叠宣纸。取出其中一匝,递给我,竟是他对爨宝子字帖临摹全本,叮咛我,尽量还是要临摹碑帖,这作品供你参考,只是纠正了书中其中的一些错误。

    我不敢去估量这作品的经济价值,还没尽到师生的礼数,老师先以育人在先。一相逢,从作品到人品,严谨,统一,仿佛是明镜,真性如水,一直高悬在那,不因被赞美而欢喜,反而在温柔的照亮着我们这些随老师学书的学生。在老师的人生观中,肩负着书法的传承的责任为首要,其他对他而言,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旁人眼里,名利之下,一切都生生的介入某种动机。他的慈善讲学,他的为此慷慨,认为是作秀,他身后的非议,这些不合理,反而理所当然。我们无须向每个人申辩,但相信真、善、美,人们心中这永远的情愫,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徐本一老先生赞他把中国书法薪火相传,本色兼顾,果然验证。

    当我们面临艰难时,老师又何尝能逃脱呢?但爨体怪诞,不举常规。原来,习爨体之艰难,他也是前后达五年之久,方才大成。但世间熟爨体书家极少,加上那个年代,信息闭塞,颠簸于江城三镇之间求教,常常空手而归。

    幸遇恩师邓石峰前辈指点,此后墨池笔冢,习两爨数百通,寒窗三年,才破悟得其法。又习两年,才得其精髓。最后师古不泥古,汲取笔墨中“方形”的雄强,梳理笔画,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前有恩师的风范,与当今他的无愧于心的书法的意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他已将师风发扬光大。

    时下,书坛之风,潮流跟风,想一夜成名者,举举皆是。也有江湖清高者,费心固守,小格局布阵不见少数。即使大家有交臂之情,多年心法传授也要徘徊揣测。像他这样为师,不遗余力弘扬书法,今日书坛何能比肩?

    书法的最高境界为达道,是大道,天人之道。需儒家的宽容,道家的超然,佛家的空灵,神采至上,创鲜活之作,与天地同和。通会之际, 孔可立先生已入人书俱老,倾用世之情,不疾不徐,自然无羁,窥见天人之道。

    世人只知繁华叶茂之盛世,或者文房清供之风骚,岂有会意孤灯清冷,僧廊响木鱼之的寂寥耶?少年风发,几十载,笔耕不缀,自强不息,以笔墨壮筋骨,大任于斯,为薪火相传书界之万象之美,一代书道使者也!

    个别展览资讯与照片

    “九州儒迹——孔可立个人书法作品展”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陈家山公园·荷享艺品圆满落幕。本次展览于2018年9月15日——10月28日,历时45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各大媒体、书法艺术工作者、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等,引起了极大轰动和影响力。

    俗话说:见字如面。好的书写不分地域、不分年代。孔可立先生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孔圣后代,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研究与教学60余年,师出有名。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在本次展览会上展示了他近期创作的150幅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宝子各种书体均有创作展示,其中3副八尺对联、7米多长卷“赤壁赋”,更是少有的精品力作,让观者如遇古人先贤,心神相交,这些作品无一不代表他对书法的苦心造诣以及苍利隽利,法度严谨,形神兼备的功力。!

    在本次展会期间,人们不仅在现场有幸观摩到孔老先生创作书法,而且不乏一些热情的书法爱好学者与孔老先生交流书法文化艺术。还有孔老弟子的对孔老书法书法作品的导览解读活动。

    有书画爱好者留言:十多年来我参观了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今有幸参观了孔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对比一下,孔老先生的书法是我有史以来见到的最棒的书法,他的书法作品极具收藏价值,其字迹浩气凌然、笔墨横姿、剑拔弩张,乃是我等书法艺术作品的收藏及爱好者在书法界前行道路上的标杆。这是我的参观感悟。———参观者谢龚文对孔老先生的评价。

    纵观国之气盛,文韬武略皆芳华。同时再次感谢各位书画爱好者以及各界人士的参观与对本次展览的热切关注,书道弘德——孔可立书法作品展览会到此圆满落下帷幕,祈愿孔老先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步履越来越坚实,攀登新的艺术高峰,给我们带来更多大气磅礴的作品。祝孔可立国际文化艺术惠及华夏,弘扬全球。

    2017年12月26日上午9时28分,紫气东来,高朋满座,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美术馆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开幕式:寻根朝圣——孔可立先生书法作品展,孔可立先生先后在国内外展览大约有28场余次,此次特意选址山东孔子故里,旨在“不忘故土,回家看看”,把自己在艺术上的功课向家乡交一份答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网】书道使者——著名书法家孔可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kf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