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15743/3f6f83210221ead2.jpg)
古人在起名字方面大有讲究,而且有些时期的“讲究”还不同,形成了我国内涵丰富的起名文化,仔细观察一些古人的名字,不难从中发现许多规律。
比如说周人的祖先“后稷”,他的名字叫做“弃”,姬姓,是黄帝的玄孙帝喾的儿子,就拿他的名字“弃”来说,就是一段传说故事。
后稷的母亲叫姜嫄,“弃”这个名字正是她所起,据说她在野外行走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巨人的足迹,之后莫名其妙怀孕生下了一男孩,姜嫄认为这不吉利,便将男孩丢弃到一条狭窄的巷子中,却发现来往的牛马都避开他,姜嫄只好又将男孩丢弃到了人烟稀少的山林里,可山林却有许多的人;无奈之下,她又将男孩丢弃在结冰的渠沟中,在她还没离开的时候一只大鸟飞来,用翅膀将男孩保护起来。
姜嫄见此觉得这个孩子神奇,最终抱回去将其抚养成人,就是后稷,由于当初曾经丢弃过他,便取名为“弃”。
虽然只是一则传说,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古人取名的一个特点,根据出生时的特殊经历命名,比如说郑庄公出生时难产便叫“寤生”,而这种起名方式在周朝颇为流行,这种质朴的起名方式并不会有人感觉古怪或难听。
再来看孔子的名字“孔丘”,老子的名字“李耳”,孔子出生时“首上圩顶”,所以才被取名为“丘”,老子出生耳阔,又名为“耳”,从这些圣人的名字中又能看出,古人起名的规律又有以出生时的长相特征命名的习惯。
周文王是季历的儿子,据说他出生的时候伴有祥瑞之照,所以其祖父满怀希望的将其起名为“昌”,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可见他是将振兴周族的期望寄托在了孙子的身上,这种取名方式甚至一种延续到现代,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美好寄托的孩子名字的身上是我国姓名文化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规律。
而周文王父亲“季历”这个名字亦有说法,便在其中的那个“季”字,如果说现代人最喜欢的起名规律是寄托美好,那古人最喜欢的当属按家中排名来取名了,事实上只要在古人的名字中看到这4个字,基本上已经能确定他的家中的排名。
还是拿孔子来说,孔子字“仲尼”,其中的“仲”代表着排行老二的意思,之前所说周文王的祖父不仅给文王取了名字,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也叫“太伯”、“虞仲”和“季历”,这三个名字可是大有说道,明白之人一眼就能看出太伯老大,虞仲老二,季历最小。
古人名字中带“伯”的人数不胜数,因为它代表老大的意思,仲已经说过代表老二,而“季”并不是代表老三,而是指最小,那代表老三的又是哪个字呢?相信许多人都听过古人名字中带“叔”字的,比如说叔孙通等历史人物,此字不仅能代表老三,还能代表老四和老五等,若是一家多子,以这种命名方式最为方便。
由此可见“伯”、“仲”、“叔”和“季”乃古人起名常用四字,不过越到后世似乎越少人用,因为起名在发展中逐渐出现了许多避讳,比如说帝王字号,圣人字号,祖宗字号,上属字号,这些都在起名避讳之列。
然而以现代开放的思想,所谓的忌讳早就已经淡薄,如果觉得为子孙取名实在费劲的话,不妨按照古人取名的规律,或请专业起名老师,能轻松取一个令人满意的名字喽
青岛易学斋国学文化 1509217119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