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的成立,说明了农村作为经济社会的属性确立,乡村产业与乡村社会融合发展的要求确立。农业对于国民生产生活安全线的作用已经实现,而农村对于城市,农业对于城市消费的价值,城乡对应关系也要不断梳理。中国的农耕文明,可谓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刻,乡村终于迎来新时代,在未来10年到20年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一、乡村产业兴旺的时代来临
改革开放发端于乡村,但城市化成了引领,而接下来,乡村会成为主战场,各种城市发展模式、经验、教训都会不断融进乡村发展中,各种城市人群和城市资源也会有强烈意向在乡村寻找发展舞台。随着科技和金融的发展,城乡链条和城乡组合将随处可见,而城市思维和城市艺术也将传递到乡村。下一代城市和乡村出生的人,将不再只因为地理原因具有截然不同的视野和事业,乡村也不再是被舍弃的念想。
1.城市经济到乡村经济的演进
过去几十年城市化是巨大的经济增长源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城市化和现代化成为形影不离的姊妹关系,经济的发展指标也与城市化的进程息息相关。
目前,城市端经济增长逐步升级,基础城市化增长速度则有所放缓;乡村经济现代化增长空间和潜力日渐凸显,这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由投资带动的各种产业,以及城市生活方式落户乡村等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未来吸引城市资源和投资的重要原因。
2.城市发展经验在乡村的应用
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成为乡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指导思路和学习基础。比如建设布局、社区服务、环保和文娱等城市经验对乡村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负面问题会成为乡村产业建设的规避项,乡村也会对应城市的极速,成为令人向往的休憩之所。
3.城市软性资源、信息科技、人才储备等会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力
城市不仅是一个钢筋水泥的硬件集群,同样也是各种软性资源的集散地,而乡村产业兴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这些城市软性资源,特别是科技成果和人文资源。如今一批具市场前瞻性的人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彼此的热切意愿和较低的试错成本,以及较高的试验效率都为城乡的资源互动带来更大机会,也使乡村产业有了一次飞跃的机会。
4.城市对乡村的关注和需求逐渐提升
近年来城市产业和城市消费群体逐渐对乡村有了更大的向往,无论是吃是玩、养老亲子、旅游还是物产,城市对乡村的资源和环境都有了新的要求和需求。体验式的乡村消费经济日益火爆,青山绿水和特色文旅真的如金山银山般吸引城市人的眼球。
5.互联网创业神话继发地在乡村
近20年互联网神话的始发地在城市,无论是信息自动化还是电子商务,再到自媒体和移动支付,城市经济被不断整合到互联网世界。随着乡村产业不断进入到城市人的视野,这片蓝海也成为互联网军团的新阵地。用互联网行业的深层经验来开发乡村产业及乡村资源,变革性地重组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逐渐找到在乡村产业上的立足和发展之路,也由此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各类平台资源。未来的他们寄希望于乡村产业兴旺而创造新一轮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神话。
二、产业兴旺的途径是融合
1.城乡产销融合与互动
过去乡村生产的目的是供应,是对自身生产能力的单纯反映,生产的对象和标准都是以生产者的视角去规划,甚至不知道自己生产的结果或收益会怎样,销售及消费标准似乎离乡村生产很遥远。如今通过销售和消费来指导生产越来越成为乡村产业的新模式。生产者开始了解自己的消费者具体是谁,开始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接受模式。具备更强的竞争力需要考虑达到生产标准之外的消费偏好标准,这样才能更好指导自己的生产任务和周期。
消费升级对乡村产品规格和品质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前人们消费只关注实质内核,对于氛围营造、包装设计、流程仪式等等并不深入研究。而如今消费升级对于这一切都有了学科式的标准认知,这些都应该反馈到乡村产业的指导思想中去。
2.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打造产业生态
乡村产业一直被人为地切割产业链,这导致无法实现乡村端的更高价值。要想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产业融合是必经之路。比如农产品供应链在整合农业生产和销售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既是生产的管理和指导方,也是销售的实施和维护方。他们既要理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和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也要理解都市消费的各种具体场景和动向,需要对接销售平台、提供售后服务、实现产销各方价值。作为产业链融合的集中体现,供应链随时都在发现产业缺陷和消费缺口,力争日渐改善供应模式和消费体验,并由此指导农业生产的配套服务和资金流向。
另外,“产业生态圈”走进乡村。所有者、经营者、客户、付费者、受惠者等都在不断演变,彼此关系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或者单线模式。产业链融合生态需要跨界思维,也需要灵活多元的投资结构和分配模式,需要把乡村端、农民端、生产端纳入到整体价值链中去考虑,让各方共赢并更有自我规范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经济经营新主体扮演先导性角色,他们具有乡村城市双重背景和经历,理解城乡产业融合,善于嫁接开发跨界资源。
3.大数据产业促发产业融合
大数据产业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预测未来和调控当下,更在于找到事物之间彼此的联系和融合的接口。乡村经济大数据的开发已经箭在弦上,历史数据的积累以及依托高科技采集的数据,都会成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引擎,目前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落实数据应用场景和具体模式。由于目前乡村经济的阶段性局限,希望开发大数据价值的企业,需要和乡村的产业进行系统、精准地对接。而对于中国乡村无数散户和日益成长的大户这些不同对象,大数据于他们的意义、价值和使用积极性都需不同的开发方法。从大数据的板块来说,天空地融合、海陆融合、固定与可变生产资料信息的融合,产品信息与销售信息融合,同步综合处理及运用大数据就是智能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序曲。
融合是智能的前提,融合和跨界的能力是新时代产业兴旺的新动力,特别是乡村经济的舞台上,整合与创新将成为新星,深度理解事务之间的关联比单纯的生产和投资更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经济活动的溶酶和信息源泉,网络与乡村产业的融合会是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新型乡村产业大多与网络相关。
4.乡村经济载体自身的融合
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繁荣意味着主体和载体的多元化和多维化。正如农民不再只是身份的定义,而是职业范畴一样,农民同时作为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与乡村经济的关联越来越具有城市化属性。随着农民自身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的更迭,青年一代对城市生活的了解、关注和参与与日俱增,他们对自身的生产效率、生活志趣都有了更自主自觉的规划,与城市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不断提高。虽然目前还不是主流情况,但未来十年可预见到这一更迭会愈演愈烈。所谓缩小城乡差异,也在于农村经济主体和载体自身的思维、心态及立场。
对于一个农民或一个乡村家庭,生产和生活、投资理财保险、教育就业劳保,很多东西需要城市经验机构一体了解和协作开发。目前在乡村经济社会投入的各方都积累了很多生产生活数据,开发乡村经济新信息和数据也成为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的新路径。
5.各类城市服务业的乡村落户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各类服务业会逐步落地乡村,特别是就业服务、物流服务、环保服务、银保服务、设计服务,甚至是资产交易和资产管理服务。这需要各种创新与尝试的机会,各种资源的互动开发,也需要尽快打磨商业模式和推广方式,从而实现丰富乡村经济和回报投资的共同目标。一定程度上,服务业就是系统地开发闲置资源和潜在价值,这既需要精明强干的企业精神,也需要不断培养、培训乡村经济主体自身的职业素养。双方应该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共赢机制,以及对彼此的学习和理解的动力。
三、政府在产业融合中的新角色
政府在乡村振兴上的认识和投入越来越大,也意识到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新时代乡村振兴与过去的不同要求:从更高层次定位农业的产业、商业和经济竞争力内涵;用更开放的眼光去调研产业融合的实现场景与具体模式;从心态上联通城乡、产销、生产生活、增收与环保;对乡村经营主体和乡村经济生活有更具经验式的指导能力,更主动地将城市资源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入到乡村;更细致地服务城乡各方的对接和投资项目。
1.给高质量发展和高投入项目一个好舞台
农业从增产向增效、增质阶段的过渡,中国农业自身的多层次目标必然要求融合高质量内容。实现高质量不是简单依靠一种努力或一方努力,而是要融合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融合对高质量的投资报偿机制,融合品牌文化和媒体资源等等,这些都是以往单一部门或科室很难理解和实施的,这需要新的工作交流机制和部门间的合作。
另一方面,如今对乡村经济的投资规模已日渐提高,但由于乡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以及实质内容资源的缺失,这些高投入也因为高风险而落实很慢,而高投入通常意味着对回报的高层次需求,特别是关于品牌资产、技术资产和生态资产的融合需求。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细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落实高投入期望。
2.智能农业未来图景规划
智能农业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政策的研究重地,需要理解智能农业对融合互动的根本要求。怎样把智能农业的交互性、规模性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主体的多样性进行对接,需要更具体和精准地研究及推广。而在此平台上的科研工作者、商务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不断互相学习和联合实践。同时,政府要引进更多国际资源和都市资源来加速这一过程,使落后的地区更有科技上的后发优势,并逐步规划现代农业的未来图景。
3.都市农业与城市郊区的新思路
本世纪以来,城市的农业生产方式自发地进行各种尝试,同时政府对于都市农业的理解和指导也日益明确和丰富。随着都市对生活与建设用地需求的日益增加,农业与城市生活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都市农业就是一大体现。
休闲农业、美食体验、仓储物流服务、特色旅游等新型的都市农业范畴日渐明晰,这些产业本身就需要融合发展,并在政策和配套服务上对它们给予关注。政府应协助都市农业经营者打造对农业的接受和欣赏模式、形成都市农业品牌,并推动它们对乡村经济的品牌带动力,同时让都市由于这些品牌而更具生态和文旅价值。此外,不能单纯地把都市里的农业理解为:在都市里做种植养殖活动。以单纯的农业作业模式来做指导显然不够,都市里的田园和农业设施首先要被人接受并推崇,都市农业更应讲求设计和休闲属性,讲求展示和体验功能,而不是为了简单搞生产。
随着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不断涌现,城市近郊也逐渐成为规划中的新亮点,但是目前针对大型都市近郊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规划还略显不足,对近郊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的相关政策还不够明朗。近郊并非是都市生活规格级别的降低,反而应当更加别致;近郊同样是城乡融合的窗口,应该在近郊升级改造城市的配套服务业,试点创新型都市田园综合体,建立多元性质土地联合开发模式。这样才能让近郊拥有活力、疏解城市功能,同时拥有自身品牌,吸引城市人消费。
4.政府机构改革后的融合思路
2018年这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打通了乡村经济社会的横向和纵向内容,未来会不断明确具体模式和指导思路,以及跨产业和产业链自身的统筹政策。比如,不同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的相互协调和管控;农产品和食品、餐饮行业的协同;农产品的地区品牌和商品品牌的联合规范及扶植;涉及乡村的扶贫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乡村劳动力的开发和保障。对此,管理部门和政策部门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去优化以前的相关政策和规则,政府人员不能只单线考虑自己所涉及的领域。
5.以融合性实力增强国际化能力
农业的国际化不单是大量进出口,而是有能力全球布局和主导定价,畅通各种渠道并有能力营销各类产品。农业国际化需要更融合地引入资源,需要跨界科技和战略投资平台,需要投入自建一些交易系统和云处理系统。从民众教育层面,提倡开发爱农知农务农趣味教材和学习活动,增强大众对于乡土的了解和热爱。
当今中国的农业从产品产量和质量等很多方面都在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主导性,未来的课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地面优势”变成“空中优势”,这需要政府融合性地制定实施方案,也需要战略性地投资和长远规划。让中国这个生产和消费大国逐渐变成最了解和引导他国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从而实现参与定价的能力。
结语:
现代农业,终端产品之前有很长的产业链,涉及到的产业越来越丰富,而终端产品自身的商品属性和价值模式也越来越丰满。农业本身需要融合式的思维和经验。
三农的未来并非是三农自身,而是城市美食生活的源泉,是绿色经济综合体的实现,是城乡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更大更灵活的互动。当很多人倾慕法国的时尚和品位时,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农业占有经济规模的多大比重;当很多人学习美国硅谷的创新能力时,有多少人理解硅谷领军人物对于农业领域的别样倾注;当很多人夸赞日本乡村的田园风光时,有多少人发现家庭和学校对于农业知识和实践教育的投入?让我们拥抱这片还差强人意的风土人情吧,眼前的它让我们魂牵梦绕,对它的信心和恒心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康庄大道。“乡村”会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为城乡产业融合研究院研究员,编辑:苏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