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是有仙气的人呀(捂脸),学生下午下考后碰到我打完招呼,擦肩而过的时候拍拍我说:“老师,我沾点仙气,明天考好一点”,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现在的学生真会夸人。
001今天阅读完吴军的《格局》。
只有撑大格局,才能够得上天花板。格局够大的人不仅看得远,更重要的是,能在那些重要关头选准对的选项,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说3点收获:
①认命,换个说法是要敬畏命运。尽人事听天命,尽力了输了也别太较真,要能止损,拿得起放得下。格局足够大的人通常对不确定性或命运有足够的敬畏,能尽人事,也能听天命。把损失限制在局部,用书里的话说,要及时斩断厄运链,向前看,不要纠结在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局面中无法自拔。
②不算小账。
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要花与之对应的成本。
吴军在书里讲了自己职业生涯早期的师友张国贤先生的教诲。吴军为了节省打印纸,特意设计了一段程序,将两段简短的合同描述挤在同一张纸上。张先生却郑重提醒他:「Jun,在办公室里永远不要省纸」。
倒不是鼓励铺张浪费,而是应该有意识把自己的精力放到更大规模的概念里。确实,很多大格局的人,看起来在一些事情上显得不够精明。其实,是他们懂得做大事不算小账的道理。
不要想着投机取巧;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③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它是英语字母“Z”的样子:上下各有两根线,中间有一根斜线将它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
下面的这条线是基线是基础,指的是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由于基线水平的不同,就导致大家的起跑线差距特别大。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就要提高机械。
接受学校教育就是我们普通人提升基准线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哎,如果早点知道这个道理,就不应该为了早点挣钱而放弃读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是多花点时间放到提升自己的基准线上。
最上面的那条线是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从理论上讲,如光速、绝对0度、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数学上的很多极限,都属于此。对于个人来说,这根线就相当于自己的职业天花板。
中间的斜线,相当于从基线往极限攀登的绳索,或者说阶梯,我理解为做事的具体方法步骤。
斜线为什么下面画得粗,上面画得细呢?
因为越基础的部分做或者说会的人越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可达成的方法越少,难度越大,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因此就越画越细。
那些能做出大成就的人,就是编制出了攀登高目标的绳索。
002听课
今天听了一节实验创新比赛获得金牌的课,课程内容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那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不仅讲清楚了课本上的知识原理,还拓展了很多的内容,并且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学生自制的探究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的装置,让我大为佩服,在我们的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具体原理的同时,人家已经可以自己利用简单工具把装置做好了。
课程最后,竟然还有学生发现并查找了色素发射的荧光,惊呆我了。要不是去年高三八省联考考到这个知识点,我还真没关注这个内容。
惭愧的同时提醒自己——学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