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源于姐姐让我看的一篇文章,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其中的几句话让我有所反思:
(一)
有心理学家说,不完整的婚姻很容易养育出低价值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更会因为身边男性力量的缺失,而失去对异性的辨识度和对婚姻的信任度。
(二)
初学心理学的人,头脑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公式:完整的家庭+相爱的父母=好的童年,然后是好的人生。于是,很多人在成年以后,每当遇到困扰或悲伤,因为那个公式的牵引,而找到一个理由:都是我的童年造成的,都是某人让我这样的,所以我得不到好的爱情,更得不到好的事业。这样的归因方式,容易让我们将痛苦活成了自己的舒适区,把童年当成了无意识封锁自己能力的牢笼,限制着我们的未来。
但原生家庭所受的苦,又确实烙印在我们身上,甚至,有些人只能通过和原生家庭隔离的方式,才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一方面是真实的痛苦,一方面是痛苦归因带来的限制,我们要如何在痛苦中突破,升华自己的人生呢?
其中一个答案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积极的意义。
写过“少有人走过的路”的派克曾说,每个人都会有一副由自己亲手勾勒的心灵地图:
之所以你会活成现在的模样,并非你见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而恰恰是你给那段经历赋予了什么意义,填充了什么色彩。
(三)
原来任何事情,包含世俗眼中所谓的灾难,都可以借由我们积极的建构,赋予全新的意义。
那些经历,并不代表我的童年不好,相反给了我坚强和勇气。
无论是原生家庭的苦,还是曲折的情感之路,当我们从中找到一些正面的意义,那它就会成为我们“走出痛苦,突破局限”的资源。
为什么历经磨难的父亲还那么善良豁达,根源就是:他从未将自己浸淫在苦难中,而是积极寻找资源以更好的活下去。
心理学家伯图说:如果人类还有那么一点自由,那就是“接纳”的自由。而选择接纳的人,就已经将人生的主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幸福更不是唾手可得的。当我们能正视过去,并给每段经历积极赋意,然后内观自己,找到人生目标和匹配的资源,那么,我们就都能够找到幸福,并活出自己。
以前的我,真的是在痛苦的舒适圈里,生生的把以前的经历当成了无意识封锁自己能力的牢笼,限制了我的未来。
稍微跟人熟一点就会讲我小时候怎么样,我妈妈怎么对我的,可是我做了什么了呢,我接纳了么,没有,我重新定义这段经历了么
可是,真的太妈的太难了,哪里有那么容易重新定义啊,我定义不了啊,我很难定义的很好,就在心里那些经历就在心里,怎么放下怎么放下怎么放下怎么放下啊。
那这些天就书写这些吧,前阵子不就说要想想小时候的事情么,想小时候的事,然后把那时候的创伤都补上,从那些苦里面找到正面的意义,多问一下自己,那时候给了我什么,让我变成现在的自己。
慢慢来吧,我有点太着急了,慢慢来,慢慢想,慢慢成长变化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