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让学生震撼地“看见”自己

多让学生震撼地“看见”自己

作者: 且品香茗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18:48 被阅读85次

——学校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心灵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必然的变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就有微妙的调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从先前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调整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微妙变化。

一、做实“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忙”时代教育的“真”使命

依据上述新时期的重要教育方针,我们认为,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首先成为一个合格公民,一位现代文明少年。这已经迫切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心,也是上海“二期课改”需要着力突破的方向。因而,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自尊和自信,发现自我,“看见”自己,几乎首先成为一切教育的前提。我们积极从影视资源的“震撼”和艺术教育的“看见”开始,尝试实施一系列教育变革的突破。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生活节奏最“忙碌”的时代,甚至也是一个最“盲目”的时代。在金钱刮起滚滚风沙的今天,很多人都忙于商业化生存。甚至一些机构也为了自己的盈利,不惜牺牲青少年的利益,带来了不少不可忽视的精神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消解着学校教育的积极力量。城市化和城镇化商业经济建设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反映奢侈享受娱乐至死的商业影片、光盘成为不良文化的传媒,中小学生成为直接受害者,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早恋、好逸恶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甚至殴打、抢劫等不良行为在一些地方蔓延。

学校教育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人的文化素质一般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其主要内容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和学会创造。而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现代文明少年,则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

因此,我们从巩固良好学习习惯开始,进行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一生计谋,就必须在学生习惯养成上下功夫。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制约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则是纪律、信念、道德、规范。

我校以抓学生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增设课堂表现评价成绩指标,先从怎样上课、举手插嘴,怎样发言做笔记开始,以专注做好每件事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在教学楼走廊专设校纪检查公告牌和作业展示橱窗,将每天存在的问题详细公告在上面,进行反馈监督。

我校每学期还专门举办一次“大手牵小手,榜样作业秀”的作业展示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就集中举行全校大型“作业展”,每周一个年级巡回展出,全校同学排队认真观摩,观后在专栏上发布点评留言,同伴之间相互学习欣赏。

这样的展示与学习活动,实际也展示了同学们自身的风采亮点与不足,让同学们普遍都能从自己和他人的展示中,最后都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更好地提醒自己,也能切实地借鉴别人的榜样之处。

学校多元化的校本博雅课程建设,也推动了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评价跟进。学校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认识自我的空间,也为学生找到了自信之源。在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已成为优秀青少年的重要群体之一。不少同学凭着一技之长,凭着勤奋和顽强,凭着积极劳动等,当选为校园“十佳少年”、博识之星、优雅之星、学习之星、习惯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礼仪之星等“校园明星”。

二、做深“震撼”人心的影视教育——“忙”时代教育的“大”行动

我们发现一些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普遍较少动脑思考问题,没有找到知识入门的方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仅仅没有经常“动脑”,还常常没有“用心”,严重缺失心灵情感的震撼或触动。有些教师的教学也甚至只是为了纯粹的应试技巧教授,几乎没有引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思想的心灵共鸣。

这样的教育状况下的教师与学生几乎像是在逛商场,东看西瞧累了一整天,只是看看而已,却没有真正心动过。师生都没有轻松,却无法获得酣畅淋漓的震撼冲击,无法享受智慧增长的深度体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经广泛摆进了日常课堂,甚至成为了“电子书包”。信息技术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所获得的意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语。譬如,读《井冈翠竹》,电脑中的翠竹美景显示无法替代作者那饱含赞美之情的生动描写。课件播放井冈翠竹的录像,目的不是让学生看一看稀奇,而是在色彩形象方面加强视觉印象的冲击,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形象,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电影不能替代读小说,电脑提供的“滚屏阅读”替代不了细读品鉴的精神滋养。

但在目前的快节奏生活的“忙”时代,包括教育活动,也常常急功近利得让教师无法舍得花“慢”功夫。现代教学技术让人能有效地扩大劳动领域,为师生更进一步的探索创造条件。但学习是一个由浅而深的体验习得的过程。体验越深,才习得越多。在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浪潮中,经典影片或精彩视频片段的制作播放倒适逢其时,应该大胆走进中小学课堂。尤其是在情感教育方面,影视教育资源倒是“忙”时代最容易带来震撼体验的教学载体之一。

经典影片中人类的历史生活场景和精神状况,经过现代电影艺术的演绎,易使现代观众身临其境,产生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震撼,人文思考让现代信息资源显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但让每一个例子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才是关键。激发学生,“教”会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才能以后“用不着教”。

的确,我们曾让中学生在课堂观看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没想到教育的效果相当“震撼”。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天真烂漫又非常顽皮捣蛋的小学生,有不少同学深深被他所吸引,和他一起经历着种种校园生活的悲伤与欢乐。有几个同学当场失声大哭,更多的同学暗暗为这位主人公留下了一行行止不住的眼泪。有些同学甚至直接就说,影片中的小孩子和他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从这部优秀教育题材的影片中,或震撼或惊讶或惊喜地“看见”了他们自己现在或曾经的影子。

我们还努力打造学生自己的红领巾“微电影”校园电视台,推出每月一次的“大手牵小手,校园新闻周”班级成长档案纪实频道,积极利用现有信息技术优势和条件,革新校园电视台的教育意义。轮流展示每月的班级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的榜样故事风采,轮流播放优秀教育“微电影”短片,让学有特长、才艺出众或进步明显的学生都有展示锻炼的机会。

只有在教学中撞击学生的心弦,产生求知的欲望,触及甚至震撼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才能实现震撼人心的教育效果。眼要“见”到,心更要“觉”到。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文熏陶。影视教育更多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观众,以形象唤起美感,以培养学生的真诚情感和人文情怀为根本。

三、做透“看见”自己的艺术教育——“忙”时代教育的“慢”功夫

我校坚持“生命对话,引领成长”的教育宗旨,几年来都默默坚持在做一件造福学生终生的事情。那就是始终坚持通过一系列的各种艺术教育活动,首先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对话人格教育。

我校的民间艺术教育坚持了多年,一直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和丰富“体验”,力图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实践操作和艺术熏陶过程,重视师生心灵情感的培养。扎染、蜡染、版画、泥塑等等民间艺术制作活动强调观察、思考、想象,寻找其中蕴含的美,需要学生有恒心、耐心、专心和细心,并不断磨练毅力意志这些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一块块神奇的布料、纸片、木板让孩子们悄悄地发生变化:逐渐变得专心致志、变得兴趣盎然、变得心灵手巧、变得乐观向上,变得有信心、有恒心,粗心的学生细心起来了,顽皮的孩子也文静许多了。通过艺术熏陶,许多同学渐渐变得“宁静而致远”,能够专注读书,专注写字,专注扫地,专注做操,专注做好每件事。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变得干什么,爱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每当学生欣赏自己完成的一件精美作品时,他们在作品中有时惊喜,甚至有时震撼地“看见”了自己的光彩,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油然而生,然后还会产生进一步探索、实践的向往。这样,少年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更容易得到激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得到了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更坚定了孩子们“我能行”的自信。

朱光潜先生曾说,教育本源就在于“‘启发’、‘抽出’(拉丁文educare原意)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他借英国诗人雪莱在《诗的辩护》里的话说道:“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善人,必须能深广地想象,必须能设身处地替旁人想,人类的忧喜苦乐变成他的忧喜苦乐。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最大的途径是想象;诗从根本上做工夫,所以能发生道德的影响。”因而,朱光潜先生提出,美育是教育的基础。

艺术教育的魅力正在于此。人在艺术活动中最能敏感地觉察到世界与生命之美,因为在艺术活动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进行生命自身的“对话”,整个过程是一个移情反思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充满由己推人,由人及物的“生命对话意识”的人,才能真正相互拥有这个世界,看见或聆听到相互关联的丰富多采的生命之美。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首先以艺术教育(美育)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且成序列的文艺活动为载体,持续有效地优先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多下“慢”功夫。

闵行区教育局也明确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要求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每个教育行为上,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贯穿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个时期,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做实、做深、做透学校德育工作,勇于肩负“忙”时代教育的“真”使命,多一些震撼学生的“大”行动和“慢”功夫,才能真正实现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和回归,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第二版

2、肖川《教育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 多让学生震撼地“看见”自己

    ——学校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心灵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必然的变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

  • 看见学生 看见家庭 看见自己

    有幸本次在屏幕前守候了蒲公英智库举办的第八届教育创新年会。它让我对未来教育有了新的想法,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知。嘉...

  • 努力地让自己被看见

    整个看《逆光飞翔》的过程中,我的眼睛里饱含着泪。 儿子的坚强,母亲的理性陪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现实,面对现实的人们...

  • 真正地看见自己

    说说跟妈妈的之间的事儿~ 最近半年,我跟妈妈的相处变得很微妙(单方面的感受)。 我很期待回到妈妈家,可以做一个女孩...

  • 很深地看见自己

    图文/喜悦 人有自我疗愈,自我康复的能力。一旦找到那个根源,就可以使自己发生改变。 有时候,虽然我们并没有做什么事...

  • 与作者较劲

    看到文章的题目,我在想阿建老师是多牛啊!跟作者较劲,而且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引发学生的多元观点跟作者较劲,太让我震撼...

  • 《甘罗十二为使臣》

    学生自己表演剧本, 通过这次教学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充...

  • 英语教学第11周||敢比会更重要

    文/ 梁树丽 教育,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性,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看见自己发现自己爱上自己。 这...

  • 《变形金刚》

    看完变形金刚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震撼,我想了很多像美国这种都是很震撼!比较很科技化!使人看见都觉得很震撼! ...

  • 深深地看见自己

    我已经上路了,然后等答案来找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让学生震撼地“看见”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nl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