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作者: 北钟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09:49 被阅读0次

1

午后见闻

立秋过后,没那么多台风,天凉爽了些,阳光还是很好。睡过午觉,出门看见斜对门的邻居大婆,坐在矮凳上笑眯眯的,看着一帮小朋友。小朋友们都是附近的,蹲在地上,围着几个簸箕在看,我走过去打招呼:"大婆,晒什么呢?"

大婆笑着告诉我:"哈哈,没什么,就一些…"

没等大婆话说完,老李家的孙女就抢着说,"我知道,这是草皮!"

吴老师家的儿子大声说,"这是树根!"

"甜酸圈!"烧烤陈家的儿子指着簸箕里红色圈圈,大声说道。其他小朋友马上齐刷刷看了过去,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大婆看看我,看看一帮小朋友,哈哈哈又笑了起来。一边问我今天休息呢?一边随手捞起一把甜酸圈,分给了小朋友,小朋友们接过甜酸圈,嘻嘻哈哈呼啦一下就都跑别的地方玩去了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大婆今年九十二,老家在广东,平时煮饭爱煲汤,身体还算硬朗,笑声中气足,一头银发有光泽,气色挺好,性格开朗。平常没事周围的邻居都喜欢到大婆这坐坐聊会儿天。我看了眼这几个簸箕,装了不少东西呢

小朋友说的草皮是陈皮,树根是党参,还有甜酸圈山楂,黄色的鸡内金,白色的山药片,有点灰绿色的艾叶,还有黄芪,麦冬……

"大婆,晒这么多好东西哈。"

"不多,全都在这几个簸箕里了,要搁从前啊,我还要晒到楼顶上去呢,哈哈。"

哦?听大婆说,原来啊,每年大婆都摘不少草皮树根放家里,有用来煲水喝的,也有煲水洗澡的,每年什么时候煲什么,都有讲究呢。只是现在能摘叶拔草的地方少了,都起了楼,有空地的地方也铺了瓷砖和草皮,加上年纪大了,走不了远路爬不得山,好多东西都找不到咯。

2

往事追忆

听完,感觉有些惆怅,想起我爷爷。

我爷爷是家乡的草医,会武功。平时耕地,农闲就进山采药,给人看病。后来当兵参加抗日战争,做过军官。解甲归田后回到家乡,做过一阵子公社的厨师,退下来后继续给当地乡亲看病。爷爷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我大姑妈二姑妈远嫁,我大伯和我叔做公务员,成了国家干部。

父亲继承了我爷爷的部分手艺,有草药医证。只是当时村里镇上都有卫生所了,国家提倡有病上医院,父亲这个草药医证算是没派上什么用场。后来父亲就跑城里做生意去了。虽然父亲没给乡亲治过什么病,但是平时自己有些什么伤风感冒,头晕身热都是自己用草药解决。

以前回老家祭祖,登山过程中父亲会指着不同的草告诉我这个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认识全是宝,不懂全是草"是父亲常跟我说的话。

平常吃饭吃到什么菜,他也会跟我说,这个是动物的什么部位,它的骨头或者皮能治什么,比如过节杀鸡的时候,会说到前面提到的鸡内金,说是磨粉吃了可以去食积(一种吃多了不消化的病),据说是鸡捉虫子吃的时候会经常吃进沙子,鸡就是靠这个鸡内金,才不会消化不良……有一次他买了乌贼回家吃,剩下几块白色有点像椭圆形的骨头,跟我说别扔,这叫海螵蛸,有补肾、止血的作用……甚至有次一起看电视,看见蝙蝠也跟我说,这蝙蝠的屎啊,叫夜明砂,有什么什么的用处……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3

疑问在心

为什么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中药呢?为什么中药不像西药那样是一粒粒小圆片呢?到底什么才是中药?

以至于在那个年纪的我认为,树皮草根,泥巴石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全是中药。

到底什么是中药?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我曾经尝试过回答,中国人吃的药就叫中药。

很快这个答案我给了自己零分。后来这个问题没解决,它还多了个兄弟,为什么会有中药?就像困扰西方人几百年而得不到解答的终极哲学问题——保安三问一样——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我的中药疑问最后也成长为保安三问

中药是什么?怎么来的?要干嘛去?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从新系统学习了中药。老师告诉我,按照中医中药理论下使用的药就叫中药。找到这个答案我很高兴,解开了心中疑问。后来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不够透彻,中药的使用来自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来自阴阳以及五运六气等学说。那这些理论又来自哪里呢?这些老师没有给到我答案,我再次走在求知的路上……

4

高人指点

就这样,工作生活又过去多年,直到后来有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得道高人,看到他的论述,恍然大悟。才明白,原来中医中药不是谁发明的,它只是圣人修炼道术的副产品。跟火药的出现一样,是古代炼丹士炼丹的副产品。丹是什么?本意是指丹砂,一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里,药材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金属药。事实上,我们现在中医主要有两大流派,岐伯和黄帝是一派,神农和伊尹是另一派。岐黄派以道治身,神农派以兵治身。

中药能治病的基本原理,就是黄帝所说的毒药攻邪。药之所以能攻邪,就在于它有毒,在于它有偏性。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自身阴阳出现了偏盛,所以就需要用毒药阴阳的偏性,来纠正和修复身体阴阳的偏性。以药之毒,攻人之邪,这就是和用兵打仗一样了。

岐伯黄帝派和神农伊尹派,在张仲景那里交汇,就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面貌。以道治身,需要圣人才可以做到,以兵治身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后世的中医,基本上全是用兵派,这也给人们造成了普遍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医就是中药,中药就是中医,其实并非如此。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5

意外收获

中药是用其阴阳偏性纠正和修复人身体阴阳的偏盛,关键在于阴阳的平衡。

阴阳的思想源头来自《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说的就是阴阳。《易经》是伏羲通过圭表测影得到启发留下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不妨试着模拟一下圭表测影这个实验就知道了,插一根杆子在地上,一天里,黑夜没有影子,主要观察白天,中午日影最短,太阳出来和下山的时候日影最长,但是却方向相反。这个操作伏羲不知道进行了多久,通过观察记录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最终知道了太阳和地球相互运行规律。天会黑,也会亮,夏天会热,冬天会冷,天黑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亮,天亮到一定程度也会慢慢黑,气温热极了会变冷,冷极了也会变热,这些现象无不是阴阳的体现。

现在的我们通过学习地理,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白天黑夜,围着太阳公转产生一年四季。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的生物在不同的山川地貌下,不同的季节时间下,获得的能量是不同的。而确定为药材使用,只不过是这些动植物或者自然物质,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对应的承载着天地之气,这个气带有阴阳偏性。

而人,得天地之中气生。人如果阴阳之气偏盛,就会表现在某一脏器病了,需要平衡恢复,这也是《道德经》中所记: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的体现。在此不做发散。

至此,感觉终于找到了答案,也解开了心中的保安三问

1中药是承载带有阴阳偏性的物质

2中药的阴阳偏性取决于天时地利

3中药在人体起平衡人体阴阳作用

自从对中药有过感性认识,到有疑问,再到一度认为清楚了,之后又再次困惑,到最后找到答案这个过程,虽然曲折,还是感到很幸运。与其说是我在寻找中药,认识中药,不如说是中药帮我找回了自己。中药就像一把打开华夏文化的钥匙,让我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来自哪里,先圣们做了多么伟大的探索,取得如此影响深远的重大成就。由衷的感到作为炎黄子孙,能拥有中药,得到中药的庇护,是多么自豪和幸福。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药的阴阳思想运用源头来自《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是祖先长期天文观测的总结。从一开始就有了确定性,不装神弄鬼,实实在在指导人们生产生活。每天太阳升起落下,你信还是不信,太阳就在那里,也不需要去证明,看一眼就知道了。对喜欢中药的人来说,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如此动人,把对草药的探索和总结写在《神农本草经》里,黄帝留下的《黄帝内经》更是透彻,把人痛苦得病和幸福长寿的原因和方法明明白白告诉大家,照着做,身体健康,长寿幸福。即使有时候不小心病了,也不怕。什么是宗教?宗教就是祖宗教诲,祖宗教诲都在经典里。 我们幸福的方法,也早就已经写在经典里。什么是保佑?我们遵循祖宗教诲,从远古文明走到现代文明,历经多少次饥荒瘟疫,天灾战乱,几度亡国灭种而又重新站上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中药起到不可磨灭的保护作用,这,不就是祖宗保佑吗?是中药,带我走到了文化源头,它守护我们的健康,也传承我们的文化,有它陪伴,心安喜悦。

相关文章

  • 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1 午后见闻 立秋过后,没那么多台风,天凉爽了些,阳光还是很好。睡过午觉,出门看见斜对门的邻居大婆,坐在矮凳上笑眯...

  • 我信植物药,但是不敢轻信中医和汤药

    很多人信奉吃中药。有点儿不舒服,就说要调理调理。又说吃点儿中药就好了。认为中药最重要是无毒的,即使说有毒也是只有三...

  • 9月10日,多云,教师节

    第一次喝中药,苦到乍舌。 都说良药苦口,但也TMD太苦了一点儿吧。 终于到了要每天跟熊孩子斗智斗勇的阶段。 从前那...

  • 跟抽烟有关的那点儿事

    黄秋丰老师——乃摄影大咖。这两个月以来,看我迟迟不能如期回国,遂发给我几张十年前的照片,在相机里转换给我的。 看照...

  • 成功日记(Day1120)

    1、学习中药二和药事管理课程。~2h。 2、做饭:跟妈妈一起包饺子。~0.5h。 3、出行:跟妈妈下地,我溜达她干...

  • 成功日记(Day1227)

    1、整理中药二、中药综,背诵中药二内容。~5h。 2、跟g夙微信闲唠嗑。~0.25h。 3、跟m天明微信闲唠嗑。~...

  • 【日记】2018-10-17 重阳节说老

    今天计划有点儿多。买齐中药方子里缺的一味菟丝子;做一下肝脾的B超;洗车;去市里跟老乡哥哥一家聚会。早上跟豆一起出门...

  • “你不会生病吧”

    抓中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单说那秤,小巧玲珑,一掌之间就能称出乾坤。 从表象看,抓中药很简单,医生开什么药,照单发...

  • 五大中医养生误区、你中招了?

    很多人对中医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养生跟年轻人没关系,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就要补等...

  • 中医考研几大误区你知道几点?

    很多人对中医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养生跟年轻人没关系,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就要补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跟中药那点儿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o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