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年经历着最大的“变”,就是仪式感越来越淡。
从前我家过年特别讲究,同时也特别的忙和累。各种讲究就不一一细说了,真是说不过来呀!单说年三十这天,中午吃年夜饭一定要抢先,老话说谁家吃的最早明年福气最多,所以十点多就要准备好,还不能在菜品上打折。早上爸爸还要带我们贴对联和福字,因为数量多,这些活至少得折腾两个小时。所以早上人手严重不足,节奏快,气氛紧张,感觉心一直提着,到吃完年夜饭才能放下来。
后来经历我们出外求学、工作,再到姐姐出嫁不能回家过年,虽然还保留了很多仪式感,但也有一些规矩被打破了,妈妈终于不再坚持年三十抢先这事,我们可以放松地吃个年夜饭了。
再后来我在婆家过年,吃个团圆饭贴个对联放个鞭炮拜个年就能过个年了,更加轻松了,但是让我这种从小过年就有仪式感的人好不习惯。
再到我生娃,两年都在北京过年,鞭炮不能放,也没地方拜年,就剩吃饭贴对联了,更是觉得没什么年味了。
但是,在这么多年的逐渐变化中,过年最重要的主旨却是一直没变的。每年春节,我们一定要陪父母过年,吃上一顿团圆饭,说说过去一年的收获,畅想一下新一年的目标,才算真正长大了一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