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44)】1941年,毛泽东48岁。
1941年9月4日,徐特立来与毛泽东谈大学管理委员会事。徐特立,当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1940年初,就在边区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决定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筹建班子由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有机化工博士、副院长陈康白、教育处长屈伯川、干部处长卫之、总务处长陈宝诚、杨作材等组成。院址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
1940年5月开始招生,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并正式上课。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李富春兼任院长,不久由著名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接任。
在徐特立等人的主持下,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办起来,共产党从此开始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延安自然科学院与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
“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徐特立早年读过6年私塾,因家贫辍学。
徐特立曾回忆:“因我祖父业中医,且知卜卦算命和堪舆,于是我尽读祖父遗书,拟以医为职业”,于是几乎“成了医生和阴阳家,同时又是佛家”。但一方面因为没有人指点,学不会把脉之类的技术,另一方面又不愿做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事情,徐特立没能成为郎中、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
伯祖母过世后,徐特立迷茫奔命3年,在18岁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要“教书兼习科举业”,走科举求仕的道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
后来,他接受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20岁的他,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
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28岁的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因经济困难而又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但经此一试,小有名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他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
然而,此时的徐特立开始考虑国家民族前途了。
参加辛亥革命,投身教育救国
1905年,徐特立考入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毕业后开始任教。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抽刀断指”的举动,使他蜚声全省,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认为是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0年他前往日本考察教育。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南还是黑云压城之际,徐特立约集一些进步教员,到处宣传演讲,号召大家支持革命。
湖南光复后,他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徐特立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并在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
1914年,21岁的毛泽东进入湖南一师学习。毛泽东曾说,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一位是徐老。
徐特立当时教授教育学、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课程,治学严谨,对学生影响较大。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有志匡时救国的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年轻时的徐特立:
高龄赴法勤工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让徐特立深受感动,同时他也感到“国家有前途、有办法了”。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为了找寻救国之道,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
1919年7月初,毛泽东和何叔衡、熊楚雄等人,在长沙送别徐特立等十八人经武汉、上海赴法。在法国四年间,他边做工边学法语,后入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
徐特立(前排右四)与湘籍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里昂的合影:
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成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
老师跟着学生干革命
1926年12月,他会见了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随后于1927年春回家乡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
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惊喜不已,他开始认识到“少数学生无法挽回国运……教育救国是我30年来的一种幻想”,于是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加入大革命的洪流。
1927年3月,正值大革命高潮,他担任了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年已50的徐特立拒绝反动派对他的拉拢、利诱,毅然决然地抛弃一切,冒着杀头的危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对此,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给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地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随,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
1934年,徐特立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
1936年,毛泽东和徐特立在陕北保安县(今为志丹县):
老当益壮逆生长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致信徐特立,祝贺他六十岁生日。信中说: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还称赞徐特立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祝愿他健康长寿,“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全面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接任李富春的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一职。
1937年夏,徐特立在延安:
他老当益壮,年近七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1949年,徐特立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长期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是中共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实践了他“尽瘁此心血”的誓言。党中央评价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