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周一,晴,22至31度
漫随流水20-06-08几乎整晚未眠,晨七点起,夫热了小米粥和南瓜馒头,我炒了盘黄瓜虾皮,昨晚还剩了点肉末茄子,如此将就了一顿早餐。上楼浇完花,已临近上班时间。原设想煮上一杯咖啡,坐餐桌上悠悠啜饮,翻完当日报纸,再起身出门的场景,已来不及上演。一早手忙脚乱的,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整理完图书室,坐下后,马上翻开《论语》。已经不知多少次在日记里呼喊“启动《论语》”,昨晚又在日记中狠狠将自己训斥一通。决心已大得快将自己吞没了,就缺一个重启的动作。尽管今天大脑木木的,仍逼着自己在新一周的首日硬凑出一篇。因为若不在第一天启动,可能又会拖延一周。
我已完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论语集解》更像在整理读书笔记。一直想不好该以何种文体、何种语言写集解。最初是长篇大论,每章写两千多字。后觉进度太慢,改为在微信朋友圈开专栏,尝试用文言体,每章写数百字。且不说我的文言体文理不通、谬误百出,且用繁体输出,其晦涩难懂已将大部分读者排除在外。在公开场合里发布观众看不懂的文字,我的写作似乎极为自相矛盾,写给人看,又不希望人能看懂。难道只是为了故弄玄虚,炫耀才学吗?而这半瓶子醋,只会贻笑大方,至多让人以为这是个勤勉的初学者。
我决定仍用最初的方式,写现代文的解读文章,最好能将字数控制在每章千字左右。边读边写,不可能有发前人未发之高见,只是将前人的注解尽可能全地收集在我的《集解》中,通过整理复述,加深记忆和理解,确实只是读书笔记,而非学术创作。文字尽可能通俗,要让没接触过古文和《论语》的人,也能读得懂。
今日收到四册新书。晚读《启功口述历史》第一章“我的家族”,了解了一些与史书记载有出入的清庭内幕。比如史书上说乾隆如何每日亲侍太后左右,他们之间如何母慈子孝。其实是为了提防太后与和亲王弘昼勾结,这几乎是“郑庄公克段于鄢”故事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姜武是庄公和共叔段的亲生母亲,两人是亲兄弟。而乾隆和和亲王是同父异母,按清制,某后妃生了孩子,必须交给另外的后妃抚养。和亲王弘昼非太后所生,却是太后所养。太后对他的宠爱,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史书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复杂精彩的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