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谬误 指的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叙述谬误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它与信息在系统中的存储和提取的顺序有关:
(1)信息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2)信息的储存也是有代价的。
(3)信息的处理和提取是有代价的。
人有许多脑细胞——1000亿个,因此处理和提取信息的困难更多在于如何调动的记忆。好比你的意识是图书馆里的一张桌子,不论图书馆里有多少你可以调阅的书,桌子的大小都限制了调阅的能力。压缩对意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喜欢总结,喜欢简化来使得将调动记忆的过程变得更容易,试图强制性地理解事物的习惯以谋求降低复杂性。。
记忆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好比一台自动进行动态更新的机器:你记住的是你最后一次回忆的事件,并且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每次重新回忆就会改写一次故事。可见,我们为了让记忆符合因果关系,会在不自觉和无意识的情况下改写它们。我们不断根据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觉得有道理的逻辑重新叙述过去的事件。我们以为记忆是固定不变而且有联系的,但事实却远不是这样的。对于那些根据后来的信息而变得有道理的部分,我们记得更为清楚。
如果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可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更不具有随机性,那么我们应该能够运用它治疗随机性带来的某些痛苦。
作者提出,要摆脱这种持续的痛苦,不要试图刻意不去想它——这几乎一定会带来反作用。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是更多地看到事件不可避免的部分。嗨,事情一定会发生的,老放不下是无济于事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运用叙述。每天花15分钟写下白天的烦恼真的会感觉好得多。你对于没能避免一些事情的自责会减少,责任减轻,因为事情看上去不可避免。
我的理解是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去烦恼,因为不管你如何烦恼与后悔,都无法改变“事实已经发生”这一事实。
比如,各种金融产品(股票、基金,或是数字货币)的起起伏伏,涨的时候我们感慨自己没有在高点卖出,而跌的时候我们又后悔没有及时买入,并且在事后给这种随机的现象给予各种解释与推理,从而强行得出是由于自己的决策判断失误而导致投机失利的结论。
而事实是,不管是涨还是跌,我们所赋予的解释都是来源于事后的判断和叙述谬误。在这种充满随机性的行业,我们根据事后发生的事对过去的行为不断地再三考虑,只会令我们自己痛苦万分。最有效地摆脱这种持续的折磨,就是承认并接受这种涨和跌就是随机的,不是我们所能预测并控制的。
当我们接纳了这种随机性后,我们才能放下对自己的无谓自责和内耗,从而把精力转到自己的影响圈内。定投就是一个最好的应对随机性的策略,不管是涨是跌,坚持定投把风险摊平,不管出现何种情况,我们只需知道我们正在做,而结果就交给时间。这好比我们种下种子,每天对其进行应有的照顾,至于什么时候开花结果就交给时间。
最后,我想起了熊培去老师在《思想国》中的一段话:
网友评论